初审编辑:王志宁
责任编辑:刘进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迪 菏泽报道
医者仁心,大医精诚,作为一名医生不仅需要过硬的医学专业技能,更需要高尚的医德和一颗为病人着想的心。在菏泽市牡丹区中医医院,有这样一名医生,他爱岗敬业,忘我奉献,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倾力践行何为“大道至简、知易行难”,他就是牡丹区中医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桑希河。
山东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中医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菏泽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中医医师分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菏泽市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员、牡丹区中医药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这一长串的荣耀头衔,完美诠释了桑希河从医29年来,对中医守正创新的结果。
妙手仁心,坚守医者初心
因为对中医的兴趣,桑希河立志学医,把解除患者病痛作为终生使命,1990年,他考上了山东省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医知识,期间,他博览群书学习中医知识,为之后的行医生涯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功底。1993年,桑希河毕业后走进了菏泽市牡丹区中医医院内科。
刚开始工作时,医院条件比较艰苦,桑希河需要兼顾内科和急诊病房,晚上加班还要忙行政科室的工作。“20多年来,医院变化翻天覆地。”谈起刚工作时的场景,桑希河感慨万千。
期间,桑希河还担任内窥镜室的工作,从2007年外出进修学习到组建内窥镜室,再到培养年轻医师,逐步开展了消化道疾病的内窥镜检查治疗工作,填补了牡丹区中医医院该项技术的空白,为消化内科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除了门诊外,人事科和医院医务人员应检尽检的任务也都落在桑希河的肩上。但只要出门诊,桑希河便早早地来到诊室,对每个病人都仔细询问既往病史、看病历记录,把脉问诊,开方用药,整个过程一丝不苟。坐诊时,他每天要看几十名患者,一坐就是一天,并不轻松。“坐诊时累并快乐着,用心对待每一位病人,病人的认可是对我最大的鼓励,看到病人慢慢康复是一种享受,让自己的疲惫荡然无存。”桑希河笑着说。
凭着出色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桑希河多次获得“业务技术能手”“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院内荣誉奖励,并获得“牡丹区名医”“牡丹区十佳医生”“牡丹区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菏泽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及“菏泽市中医药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奖励。
修德研术,书写医者情怀
“学医‘修德’和‘研术’缺一不可。学医先习德,要从内心深处做到‘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还要不断学习,吸收新的知识用于临床实践,总结后再实践,如此循环往复。”桑希河告诉记者,学习中医,既要精通岐黄,更要博览群书。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在全民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9年如一日的坚持,让桑希河积累了大量的中医理论知识,在承袭古训之上,他充分利用现代医学来丰富、创新中医理论,用中医的理论和思维去认识西医、诊治现代生活环境中的病症。
在桑希河看来,中医和西医并不矛盾、不是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西医检查的各项指标比较直观,中医主要从望、闻、问、切上来诊断治疗,只有四诊合参,才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有针对地调理或者治疗,从而达到根治的效果。”秉承这个观念,桑希河不断汲取中医精华,吸收西医新技术、新知识,形成了自己的治疗特色。
在临床工作中,桑希河对脾胃病如食管炎、糜烂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颇有心得,并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脾胃病不同于其他病种,它不能仅靠药治疗,更靠日常的调养。”据桑希河介绍,中医讲究人的机体是一个整体,各个器官相辅相成,脾胃是一个特别大的概念,它的外延非常宽,比如可以通过疏肝来达到健脾和胃的效果。
桑希河担任主编编写《中医基础理论与治疗》,担任副主编编写《临床常见病中医诊疗学》、参与编写《实用临床中医诊疗学》及《现代实用医学》等,并撰写了10余篇学术论文,完成科研成果3项,其中两项分别获菏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9年如一日的坚守,桑希河始终把自己的初心当作承诺和责任,弘扬“救死扶伤”的精神,谱写出一曲曲生命赞歌。
初审编辑:王志宁
责任编辑: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