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刘松
责任编辑:刘进
大众网记者 王文文 菏泽报道
在菏泽华厦眼科医院眼底病科,科室主任王雷经常遇到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而前来就诊的患者。这些患者中,有的是因为视力下降才发现问题,而有的甚至已经面临失明的危险。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究竟是怎样一种疾病,为何会对眼睛造成如此严重的损害?6月16日,记者跟随王雷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是糖尿病最为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就如同让视网膜的血管泡在“糖水”里,血管壁逐渐受到损害,变得脆弱、渗漏,甚至堵塞。这些病变会引发一系列眼底问题,如微血管瘤、硬性渗出、棉絮斑、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增殖、黄斑水肿等,严重时可导致视网膜脱离。
据王雷介绍,“糖网”根据是否有从视网膜发出的异常新生血管,可分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点、硬性渗出等;而一旦发展到增殖期,新生血管的出现就如同在眼睛里埋下了一颗颗“定时炸弹”,这些新生血管异常脆弱,极易破裂出血,进而引发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对视力造成极大威胁。
家住定陶的张大爷,今年60岁,患糖尿病已经15年了。平日里,他对血糖的控制并不严格,饮食上也不太注意。前段时间,他突然感觉眼前有大片黑影,视力下降,看东西也变得模糊起来。来到菏泽华厦眼科医院后,王雷为他进行了详细检查,发现他已经发展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有大量新生血管和出血。经过评估,张大爷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否则视力将难以挽回。最终,王雷为张大爷做了手术治疗。
为何糖尿病会盯上眼睛的视网膜呢?王雷解释道,长期高血糖会使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成分渗漏到视网膜组织中,引起水肿和渗出。同时,血管闭塞会造成视网膜缺血、缺氧,进而触发机体的代偿机制,促使新生血管生长。然而,这些新生血管并不像正常血管那样健康强壮,它们非常脆弱,容易破裂出血,进一步加重病情。
那么,哪些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呢?王雷表示,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是高危人群,一般来说,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此外,血糖、血压、血脂控制不佳的患者,以及合并肾病、妊娠、吸烟等情况的糖尿病患者,患“糖网”的风险也会大大提高。
“糖网”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或者症状非常轻微,很容易被患者忽视。很多患者直到视力出现明显下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此时病情可能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治疗难度大大增加,视力恢复的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于“糖网”的防治至关重要。
王雷强调,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就应立即进行眼底检查,之后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一般来说,1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5年后应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应立即检查,并每年复查;对于已经出现“糖网”的患者,则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每3-6个月检查一次。通过定期眼底检查,可以在病变早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一旦确诊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该如何治疗呢?王雷表示,“糖网”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这是治疗“糖网”的基础。良好的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可以延缓病变的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按时服用降糖、降压、降脂药物等。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对于非增殖期“糖网”患者,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激光封闭渗漏血管或缺血区,可以预防病变进一步发展为增殖期,保护视力。抗VEGF药物注射,抗VEGF药物可以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减轻黄斑水肿,对于增殖期“糖网”患者以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玻璃体切除术:当“糖网”发展到严重阶段,出现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情况时,可能需要进行玻璃体切除术,清除积血,复位视网膜,挽救视力。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王雷还介绍到,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护理和管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对于控制病情也非常重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一个严重威胁视力的并发症。通过了解其发病机制、高危因素,以及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性,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糖网”的发生发展。
正如菏泽华厦眼科医院王雷所说:“只要糖尿病患者提高对眼部健康的重视,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积极配合治疗,大多数患者都可以避免失明的悲剧发生。”希望广大糖尿病患者能够牢记这一点,守护好自己的“心灵窗户”。
初审编辑:刘松
责任编辑:刘进
5月18日上午,2025年“亚足联女足日”山东巨野站活动在龙堌镇龙海足球场举行。本次活动以“足尖绘梦、绿茵丹青”为主题,由亚洲足球联合会、中国足球协会联合主办,巨野县足球协会、龙堌镇体育运动协会承办。通过文体展演、趣味足球、友谊赛等多元形式,吸引120名乡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