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志宁
责任编辑:刘进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迪 鄄城报道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具有规律性、长期性、依赖性,对于常年需要血透来维持生命的患者来说,每周都要进行2-3次血透,三天无法透析,患者就可能会危及生命。
阳春4月,原本春暖花开的季节,一场疫情突袭鄄城,这座千年古县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4月5日,鄄城县人民医院接到通知,自即日起暂停门急诊和病房业务,正常接诊时间另行通知,就此,一场血透患者的生命保卫战拉开序幕。
为患者开辟绿色通道
4月5日上午6时许,鄄城县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长古秀丽的手机铃声忽然响起。“古护士长,医院封控了,不让进了。”患者在医院门口焦急万分。正一头雾水的古秀丽紧接着又接到了副院长古广年的电话:“秀丽,接上级通知,医院封控了。”早上正是工作人员、透析患者来院的时间,怎样才能第一时间通知他们,让他们知晓情况呢?古秀丽立即安排科室所有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医院门口,安抚患者并等待下步指令。
“一定要为透析患者争取一条生路。”古秀丽打通了院长焦同生的电话,将血透患者的特殊性进行汇报:“疫情伤人,但有百分比!透析患者如果不透析,死亡率将会是100%。”
院长焦同生当即表示,“我们一定想办法救人!”经过焦同生与上级的极力争取,最后指挥部下达命令:封控区、管控区的透析患者去“黄码医院”达康医院,达康医院患者去马爱云医院,县医院透析患者封控在三、四层的不准离开。
经过医院各部门通力协作,4月5日7时30分,鄄城县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恢复了正常的血透工作,迎来了此次封控后的第一位血透治疗患者,仅较往常晚了不到半小时。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如何确保他们疫情期间规律透析不间断,保障这一特殊群体“生命线”的安全成为摆在古秀丽面前最大的难题。面对这样的难题,血液净化中心全体医护开启了更加严格的防控措施,患者的治疗、照护均由医护人员负责,如无特殊情况,避免家属进入。同时,180余名患者根据地域来源对患者进行分组、分班次透析,每组由不同的护士负责,确保不同组患者零接触,严格做好终末消毒,每天透析结束后,医护人员将整个透析单元机器、房间墙面、地面进行消杀,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诊疗环境。
很快,新的问题出现了,55张透析用床,根本无法满足200余名病陪人的食宿需求。副院长古广年紧急批示,开放三楼康复科,统一送餐至病区,做好患者及家属安抚工作,避免人员流动、聚集造成的交叉感染,科室所有物体表面每日擦拭、消杀,一条条命令的下达,血液净化中心工作有序运转。
守住血透患者生命线
4月6日上午9时,一位住在管控小区的血透患者突发胸闷,按照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指令应送往相应医院,但由于患者病情严重,该医院无法治疗。“救人要紧,送到县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来吧!”科主任杨永军接到电话后回答得斩钉截铁。
随后,患者被紧急送至血液净化中心C区,吸氧、心电监护、根据医嘱实施抢救……经过近一小时的紧急抢救,患者胸闷缓解。“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救了我父亲的生命!”家属激动地说。
三天三夜,整整72小时,血液透析室全体医、护、患实行封闭管理,科室所有工作人员全部在岗,坚持在工作一线,没有人叫苦叫累,义无反顾地和广大患者坚守在一起,战斗在一起。
4月8日上午9时,鄄城县人民医院发布通告,恢复开展门急诊及住院医疗服务,至此3天时间,血液净化中心克服重重困难,高负荷、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了180余名患者的治疗任务。“看到透析患者转危为安,听到患者一声声‘辛苦了’‘谢谢’,自己再苦再难也是值得的。”连续奋战72小时的血透团队疲惫中透着欣慰。
初审编辑:王志宁
责任编辑: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