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健康卫生 > 健康资讯

早秋防暑、祛湿、润燥一个不能少

2013-09-02 08:02:00 作者:谢哲  来源:羊城晚报
除了高温所引发的中暑之外,立秋后早晚温差开始进一步加大,一冷一热如不注意,也容易导致风、寒、湿侵袭机体而引发中暑。

      应季提醒

      受访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陈瑞芳

      文/羊城晚报记者 谢哲 通讯员 张秋霞

      台风扫过,尽管气温稍微下降,但仍然摆脱不了一个“热”字,以至于不翻日历都不知道立秋已经过去了十天。今年的早秋有点特别,由于台风频繁的登陆带来丰沛的雨水,使得本该来到的秋燥又带上了湿。这“燥”和“湿”原是一对冤家,当这两者同时存在之时,既要润燥而不助湿,也要祛湿而不过度,保持一种平衡才是养生之道。

      润燥、除湿同时进行

      养生要顺应四季,但在四季向来并不分明的广州,立秋已过却依然高温笼罩,此时的养生该怎样做?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陈瑞芳表示,尽管我们身体并没有太明显的感受,但秋季的“阳消阴长”已然开始,日照时间开始变短。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日出时间比夏季延后了,而日落时间也提前了。

      “由于刚立秋不久,属于早秋。加上今年雨水较多,因此秋天的一应表现,如皮肤干燥、容易瘙痒、舌红少津、大便干结等表现还不明显,但并不等于不存在,因此可以开始适当地润燥。”陈瑞芳表示,特别是患有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等人群可以开始适当地食补润肺,而便秘、痔疮患者则应该少食辛辣、多食润燥等食物进行调节。

      一般来说,早秋属于暑湿与秋燥交班的时刻,而今年恰恰雨水较多,因此湿气仍较重。“湿”是导致各种疾病的常见原因,如果湿邪侵犯人体,容易导致腹部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泄、身体沉重困乏等症状。因此不要以为秋天来了,暑湿就离我们而去。事实上,每到夏秋季节交替的时候,天气变化比较大,身体一下子不能适应,如果加上保健不当,暑湿感冒和风燥感冒就都有可能找上门。

      早秋,防暑要继续

      早秋,除了润燥不忘祛湿之外,还应该注意继续防暑。四季转换不是幻灯片,点下键盘就换图,这需要一个过度的时间。其实,俗话说的“秋老虎”指的就是初秋仍有夏的高温,因此中暑也可能发生在秋天。中暑实际上受气候和温度的影响很大,在高温的长时间作用之下,机体的调节功能紊乱,使得人体内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受到损害,继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除了高温所引发的中暑之外,立秋后早晚温差开始进一步加大,一冷一热如不注意,也容易导致风、寒、湿侵袭机体而引发中暑。陈瑞芳提醒,尽管昼夜温差开始拉大,但并不建议过早添衣。因为还处在早秋,温差不算大,可以帮助身体接受从夏到秋的过度,增加身体对寒邪的耐受能力。

      应时汤水

      1、霸王花瘦肉汤

      ——清热润肺

      霸王花(干)100克、瘦肉500克、南北杏约20克、蜜枣2个。把干霸王花洗净泡开后,与其他材料一起煲一个小时左右。

      2、百合沙参汤

      ——养阴润肺安神

      北沙参15克、百合30克、猪瘦肉50克。把材料放入煲中用小火炖1.5小时,根据各自爱好调味后即可。

      3、川贝雪梨炖猪肺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猪肺250克、川贝10克、雪梨1个、冰糖5克。将猪肺洗干净,切块,与其他材料一起炖1.5小时,

      4、淮山炖瘦肉

      ——健脾祛湿

      淮山50克、桂圆15克、瘦肉250克、生姜3片。把材料洗净放入小煲中小火炖1小时。

      5、鳕鱼百合炖冰糖

      ——滋阴润肺,适合易失眠的人群

      鳕鱼500克、百合50克 、冰糖15克。把百合洗净泡开后,加入其他材料一起炖1小时。对大便稀烂的人群,加入红枣和莲子各15克一起炖即可。

      6、玄参+麦冬+生地

      ——养阴通便,适合阴虚燥热的人群

      玄参15克、麦冬15克、生地15克,放入一碗水左右,煮20分钟便可。

      7、生地+黄精+黑豆

      ——滋阴养颜,适合皮肤干燥、瘙痒、荨麻疹等人群

      生地15克、黄精15克,煮水20分钟后去渣,加入事先已泡一小时的黑豆50克,煮20分钟即可食用。

     

    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3-08/19/c_125193828.htm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晋伟雄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