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健康卫生 > 心灵家园

我省2011-2012年食品抽检 三成不合格食品超标使用添加剂

2013-06-26 22:58: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25日的食品质量准入论坛上,省工商局通报了2011至2012年全省工商系统在流通环节食品经营场所的食品抽样检验情况,21910个样品批次中不合格批次为1490个,不合格率6.8%,其中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462个,占不合格批次31%。

       25日的食品质量准入论坛上,省工商局通报了2011至2012年全省工商系统在流通环节食品经营场所的食品抽样检验情况,21910个样品批次中不合格批次为1490个,不合格率6.8%,其中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462个,占不合格批次31%。 

     

      2011至2012年,全省工商系统在流通环节食品经营场所对粮食加工品、食用油、调味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酒类、蜂产品等26大类日常消费食品开展了抽样检验,共计抽样检验食品21910个样品批次。经检验,合格率为93.2%,总体较高,不合格的食品共计1490个样品批次。抽检食品涉及经营场所6274个,包括大型商场、超市、专卖店和个体经销户。涉及生产企业10010个,其中外省企业4399个,本省企业5611个。不合格食品涉及生产企业1412个,其中外省企业621个,本省企业791个。对销售不合格食品批次立案查处案件1375件,其中责令限期整改257家,行政处罚1118家,罚没款入库1104万元。根据抽样检验结果,建议吊销行政许可21家。

      据省工商局流通监管处介绍,不合格原因主要涉及违规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卫生指标超标、营养含量不符合标准以及标识不规范等情况。在1490个不合格批次中,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有462个,占不合格批次31%。菌落总数等卫生指标不合格有633个批次,占不合格批次的42.5%,涉及肉制品、粮食加工品、冷冻饮品及其他现场制售食品,原因为食品生产、运输环境卫生状况较差,以及销售环节储存、隔离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食品二次污染。有82个样品批次营养含量不达标,占不合格批次5.5%,主要涉及蜂产品和饮料,主要原因是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在加工过程中偷工减料或掺入其他替代物质。

      此外还有335个批次存在标识不规范问题,生产企业未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规范标注和标明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统计结果显示,我省休闲食品、现场制售食品质量问题较多,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流通食品合格率偏低,部分中小规模生产企业食品质量极不稳定。

        (责任编辑:刘银春)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