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菏泽财经频道 > 保险

专家:着眼利率市场化全局 思考寿险费率政策改革

2013-09-22 19:39:00 作者:  来源:新华网
利率是厘定金融产品价格的参照基准,是金融市场最重要和最基础的资金价格体现。而对未来寿险业受利率市场化影响的表现,则不妨回顾过去银保渠道互为镜像的两个生动事例。因率先市场化而在早期实现迅速扩张的中国寿险业,近年也因国内整体、快速推进金融市场化遭受了巨大冲击。

      利率是厘定金融产品价格的参照基准,是金融市场最重要和最基础的资金价格体现。利率市场化也是一国市场经济和金融业成熟的重要标志。利率本身由多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价格构成,利率市场化不仅涉及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同时也涉及与之关联或替代的中间业务金融产品的市场化。利率价格体系中,各个价格要素间的相互关联、互为影响,反映了各金融板块发展、平衡与博弈的复杂关系。

      由于寿险具有较强的资金融通功能和金融属性,寿险费率也是金融市场价格体系的内在组成之一。近期,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加快了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性步伐,2013年8月5日,中国保监会正式启动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放开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定价利率,大幅推进寿险费率市场化。

      “两率”市场化改革先后启动,从其各自的演变和进程中,寻找关联性、总结规律性,是研究和进一步实施寿险费率改革的重要视角,并为寿险企业制定、实施未来发展策略提供了思考方向。

      寿险业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得与失

      预定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关联载体。寿险产品市场化与其他金融产品市场化的交集即在于预定利率。不同的寿险产品对预定利率的敏感度差异很大,据此可将寿险产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以储蓄和理财功能为主,如普通终身寿险、两全保险、养老年金保险、教育婚嫁保险等,其定价因素主要是预定利率和保险期限,因而对利率的变化较为敏感。另一类以保险保障功能为主,如定期寿险、意外伤害保险、重大疾病、医疗保险等,其定价因素主要是死亡率或疾病发生率,因而对利率的变化并不敏感。

      在当前利率市场化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放开普通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并不属于重大的金融“创新”举措,而属于跟随性的定价政策“改革”。从中短期影响看,此次行业改革将适当提升普通型寿险产品的竞争力,稳定和扩大保险客户资源。从长期影响看,对于金融资源的重大流转和重新配置,不会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同时,预定利率放开将激励寿险公司加强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向市场提供质优价廉的寿险产品。寿险公司对产品定价时,根据公司对未来资金运用收益率的预测假设的保单年收益率,就是预定利率,即寿险公司许诺未来回报给消费者的投资收益率。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主要参照银行存款利率和预期投资收益率确定。

      而对未来寿险业受利率市场化影响的表现,则不妨回顾过去银保渠道互为镜像的两个生动事例。

      2001年起,中国寿险业相继引入了分红保险、万能保险、投资连接险等新型保险产品,在当时银行存款利率受严格管制的条件下,从银行中间业务切入,在个人金融产品体系中率先实现了市场化,并依托当时资本市场灵活的收益率,分流了大量银行存款资源。银保渠道的业务占比曾在2010年达到45.45%的高峰。

      因率先市场化而在早期实现迅速扩张的中国寿险业,近年也因国内整体、快速推进金融市场化遭受了巨大冲击。

      2010年起,国内商业银行依托自身渠道优势,以发行理财产品为突破,通过表外金融创新对接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信托资管等,绕过人行利率管制,实现了快速发展。至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数量已达28239款,较2011年上涨25.84%,发行规模达到24.71万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寿险业受2.5%的产品费率管制所限,资产收益率大幅低于同期的银行理财产品,被后者严重挤占了业务发展空间。正可谓“得也市场化,失也市场化”。

初审编辑:张蕾
责任编辑:成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