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菏泽财经频道 > 焦点新闻

市县级政府2015年前将全面公开“三公”

2013-07-18 18:49:00 作者:韩洁  来源:大众网
在从中央到地方层层“治奢”的大背景下,备受关注的“三公”经费公开也在逐级向下推进。自2008年5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以来,中国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支出等信息公开迈出较大步伐。

      原标题:市县级政府2015年前将全面公开“三公”

      在从中央到地方层层“治奢”的大背景下,备受关注的“三公”经费公开也在逐级向下推进。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通知,明确提出2013年各省级政府要全面公开省本级“三公”经费,争取2015年之前实现全国市县级政府“三公”经费全面公开。

      这份名为《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对当前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作出部署。分析人士指出,地方“三公”经费公开时间表的明确,释放出中国高层大力度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打造“阳光廉政 ”政府的坚定决心。

      “此次国务院明确的地方‘三公’公开时间表,意味着财政信息公开步伐再次提速。”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10日对记者说。

      自2008年5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以来,中国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支出等信息公开迈出较大步伐。

      2010年,中央各部门首次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至今已连续四年推进部门预算公开。今年还首次实现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与部门预算同步公开。

      信息公开的推进也促使政府更谨慎地使用“三公”经费。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不久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的2012年中央决算数据显示 ,2 0 1 2年中央单位“ 三公”经费实际支出合计74 .25亿元,比预算数压缩了5 .59亿元。

      随着中央层面财政信息公开的推进,地方预算公开也备受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省份加快财政预决 算以及“ 三 公 ”经费的公开力度。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公开了省级财政总 预 算 和 省 级 预 算 单 位 的 部 门 预算,其中江苏、江西、海南、青海等省将除涉密单位外的省级部门预算全部公开。

      此外,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广东、河南、陕西、四川、新疆等18个省公开了省级“三公”经费总预算;北京、上海、陕西等20个省公开了省级部门“ 三公 ”经费。

      一些省份也在逐步推进省以下部门预决算以及“三公”经费的公开 。 湖 南 省 财 政 厅 厅 长 史 耀 斌 介绍,2013年,湖南省在全面公开省直单位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基础上,要求所有市州本级今年必须启动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公开共组,县市区一级也要抓紧研究方案,尽快实施。同时,还要 求 省 级 公 开 的 所 有 重 大 民 生 专项,资金分配下达到市县后,市县要 向 社 会 全 面 公 开 具 体 的 使 用 情况。

      不过,专家指出,相对于中央部门和省本级 ,市县级政府公开“三公”经费的难度更大一些。

      清华大学本月初发布的《2013年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 研 究 报 告 》 显示 ,我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仍然很低 ,即使排序在前三十位的市级政府的财政公开情况也远未达到良 好披露的水平。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俞乔认为,长期以来,不少部门和地方政府似乎已经习惯于花钱不受监督。财政活动透明社会建立良好政府治理的前提,也是法治社会的基础。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提高财政透明度,对规范政府行为、限制公共权力提升政府公信力、杜绝贪污腐败等都有特殊意义。

      “ 越是基层 ,财政改革难度越大 。 ” 白景明指出 ,当前社会公 众 对 财政信息的关注度越来 越高,如果2015年前市县级政府能全部公开“三公”经费 ,意味着我国将在“ 十二五 ”期间实现各层 级政府 “三公 ”经费的全公开,对于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至关重要。

      专家指出,当前除了要加大公开力度,推进预算公开还应在细化公开内容、强化财政资金监管上下功夫。今年以来,中国财政收入持续低增长,如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问题备受关注。

      对此,此次通知明确要求 ,2013年要进一步细化公开中央部门“三公”经费;“三公”经费预算决算总额和分项数额增长的中央部门,要细化说明增长的原因。要细化中央部门2014年预算编制,将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细化公开为购置费和运行费。

      “无论是推进财政信息的全公开 ,还是强调财政公开要亮 ‘ 细账’,核心都是推进建立节约型、廉政透明的服务型政府。”白景明指出,推进财政信息公开,让群众监督对政府花钱形成压力,在当前财政收入低增长形势下,有助于更好把钱花好花到实处。

初审编辑:丁厚勤
责任编辑:成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