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菏泽财经频道 > 焦点新闻

买奶粉宜理性 “贪贵求洋”可以休矣

2013-08-10 16:16: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其实这件事应该如同醍醐灌顶,让消费者明白一件事,质量安全与否不在于姓“中”姓“洋”,“贪贵求洋”的奶粉消费方式可以休矣。经此一役,消费者更应该摆脱“贪贵求洋”的思维方式,客观、理性地选择产品了。

      6家洋奶粉因高价垄断被罚!新西兰的乳清蛋白含肉毒杆菌!多美滋、雅培、可瑞康等多个洋品牌落马!这几乎同时出现的两个爆炸性新闻让一些盲目追捧洋奶粉的消费者慌了手脚——怎么花钱买了贵的却还是没有买到对的?其实这件事应该如同醍醐灌顶,让消费者明白一件事,质量安全与否不在于姓“中”姓“洋”,“贪贵求洋”的奶粉消费方式可以休矣。

      大家都知道洋奶粉贵,贵到什么程度呢? 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以来,进口奶粉平均涨价幅度已经超过60%,尤其是2011年以来为例,洋品牌奶粉按季度轮番提价。有专家统计过,在中国销售的洋奶粉比产地几乎贵了一倍。也就是说,还没富起来的中国人却花着比外国消费者多一倍的钱去买这些洋奶粉。

      洋奶粉凭啥卖得这么贵?他们卖的仅仅是产品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他们卖的,是此前国内食品安全事故带来的不安全感、以国家形象为背书的品牌属性,还有我们在眼花缭乱的选择前最容易出现的从众心理。

      前些年我国食品安全曾经出过问题,让消费者吃过大亏,所以大家对食品安全分外重视,也格外敏感。但这也容易让人们走向另一个极端,要求食品百分百安全,一有风吹草动,就群情激愤,不去管什么理性思考了。但洋奶粉真的能让大家安心吗?记忆力好的读者朋友肯定还记得今年年初的新西兰奶粉双氰胺事件。如果现在追溯,这样的质量事件的仅仅只是“洋奶粉”的冰山一角。当年让欧洲举国哗然的二恶英事件、日本奶粉铯污染事件、韩国乳品甲醛污染事件,还有美赞臣蛋白质不达标被退货、惠氏奶粉坂肠杆菌超标、雅培奶粉甲虫门、雀巢奶粉碘超标等等……几乎所有国际知名的“洋奶粉”企业,无一幸免。

      这次恒天然奶粉的事件出在一根管道上,管道消毒对于乳业来说绝非小事。以引起日本雪印奶粉倒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食物中毒事件为例,2000年6月底到7月中,日本有14555人被感染,感染源来自日本当时最大的牛奶生产商雪印乳业。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条件很差,生产管道不合格,而且长达3周没有清洗消毒。

      可见,食品安全是全世界的难题,没有哪家可以独善其身的。乳品本来就是易变质产品,乳品生产又有着超长的产业链条,养牛、制品、运输、存储、交易,哪一环都不能掉以轻心,一点疏忽就能酿成大祸。

      既然买洋的、贵的也买不来安心。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理性看待食品安全事件? 用中国工程院陈君石院士的话说:食品安全不存在零风险,这不符合科学,也不现实。消费者要有“可接受的风险”这个概念,通过一定的自我保护措施,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也许我们不得不正视的一个现实是:食品本来就不存在100%的安全。“绝对安全”只是存在于我们内心深处的乌托邦。我们可以把握住的,永远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概念。这个“相对安全”的标尺越来越严格的过程,也就是我们不断逼近“绝对安全”的过程。而相对安全与否在于企业质量把控和政府监管,并不在于姓“洋”还是姓“中”,国外企业如果监管不力,也会出现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国内企业如果质量把控够严,也一样能生产让宝宝健康成长的好产品。从这个角度来看,恰恰是中国因为对食品安全问题最敏感,把控和监管得更严。经此一役,消费者更应该摆脱“贪贵求洋”的思维方式,客观、理性地选择产品了。

初审编辑:张蕾
责任编辑:成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