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菏泽财经频道 > 山东财经

山东青岛“一谷两区”引领岛城经济升级版

2013-06-26 18:19: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与蓝色硅谷核心区、西海岸经济新区不同,红岛经济区突出“高新”特点,强化科技引领,打造“宜研、宜业、宜商、宜居”的城市创新中心。蓝色硅谷核心区积极承接市级经济审批事项下放,完善优化人才引进、产业扶持、人才公寓和孵化器建设相关政策,全面提升工作效能和办事效率。

      今年是蓝色硅谷核心区抓项目、促开工、树形象的关键一年。

      当前,蓝色硅谷核心区建设明显提速:山东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一期工程已竣工,二期工程主体已封顶,三期工程已开工,目标指向世界七大海洋科研机构之一;国家深海基地一期工程即将开工,建成后将成为“蛟龙号”的“家”;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已完成一期工程场地平整,教工宿舍项目开工建设,未来将为蓝色硅谷核心区提供高层次海洋人才……

      在西海岸,完成区划调整半年多的西海岸经济新区项目建设同样进入快速期。1—5月份,共有71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包括黄岛区33个、开发区38个。

      王建平介绍,“一核两港五区”已经成为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亮点。在中央商务区内,总投资300亿元的中化方兴城市综合体、总投资400亿元的中铁置业东北亚国际博览城项目签约落地;董家口港已建成11个泊位,年内可达到20个,通过能力达2.2亿吨;全省唯一的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正式投入运营,年内计划进口整车3万辆;中德生态园已集聚德国中心、赫斯特工业园等总投资28亿美元的13个大项目,中日、中韩创新产业园引进韩国三星城、中韩新都市等一批大项目……

      1—5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63亿元,增长17.9%;完成进出口总额8.1亿美元,增长28%;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35亿元,增长18.5%。这是位于胶州湾湾底的红岛经济区交上的新“成绩单”。如今,这里在先期启动开发的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的基础上,整合空间资源,迈上了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定位明确 各有特色

      当前,三大板块对青岛经济升级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在同样的快速发展背后,是各个区域对自身发展的明确定位,以及对自身特色的不断放大。

      “规划调整之后,更加突出资源向海洋科研优先配置原则,确保实现科技研发人员占比不低于40%,科研用地占比不低于40%,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的应用占比不低于40%,保证海洋科技新城的发展定位不偏离。”岳国峰透露,去年,他们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了核心区总体规划,今年,又委托新加坡著名设计团队进行了提升完善。前段时间,核心区总体规划已经完成最终成果,目前正在按照有关程序报批。

      西海岸经济新区则立志于打造海洋经济升级版。推动港口转型发展,前湾港重点发展国际中转业务,董家口港发挥面向国际主航道的深水大港和广阔腹地优势,加快建设国家大宗干散货和能源集散、交易、定价中心。

      与蓝色硅谷核心区、西海岸经济新区不同,红岛经济区突出“高新”特点,强化科技引领,打造“宜研、宜业、宜商、宜居”的城市创新中心。尚立群介绍,经过前期开发建设,红岛经济区已经形成了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蓝色生物与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科技服务业的新型“1+3”产业体系。

      体制改革、效率提升

      成发展助推器

      “一谷两区”的快速发展,与体制改革、效率提升密切相关。为了加快三大板块发展,青岛组建了西海岸经济新区、蓝色硅谷核心区、红岛经济区管委会,并向这些板块下放市级审批权限工作。

      蓝色硅谷核心区积极承接市级经济审批事项下放,完善优化人才引进、产业扶持、人才公寓和孵化器建设相关政策,全面提升工作效能和办事效率。

      西海岸经济新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市政府下放的127项市级审批事项明确审批主体、完善审批流程,并对区级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向各功能区、镇(街)、社区放权。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探索实行区域性交通影响总体评价等一系列审批制度改革,在建项目审批提速30%以上,力争年内再提速20%。

      红岛经济区则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实行项目联审、招商引资政策、土地招拍挂“三会合一”,实现“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压茬推进”,建立重大项目库,畅通审批绿色通道。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