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岛城银行间市场融资风光无限
银行间市场融资破百亿
青岛三特电器有限公司是一家冰柜及冷藏展示柜生产企业,近年来伴随着公司产销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流动资金需求增加,资金缺口达5000余万元。
“公司现有厂房、土地使用权等多数资产已用于银行抵押贷款,公司已很难从银行获取再融资。”公司负责人修相鹏告诉记者,资金瓶颈一度成为企业快速发展最大的瓶颈。
一次偶然的机会,修相鹏得知中小企业也可以在银行间市场直接融资,找到“救星”的他立即与主承销银行和相关中介机构联系,在各方努力下,今年初,三特电器与天时海洋石油装备、康泰集团2家企业成功发行了岛城首只中小企业集合票据1.2亿元,实现了全市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历史性突破。
不只是中小企业,国有及大型企业、银行机构也在直接融资上频频发力。青岛国信集团、城投集团、即发集团、青特集团、海润自来水和德锐投资有限公司6家企业共计发行短期融资券28.5亿元;青啤集团、城投集团和东亿实业3家企业发行中期票据23亿元。青岛银行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50亿元,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40余亿元,间接为岛城小微企业开辟了重要的直接融资渠道。
据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统计,上半年,全市从银行间市场直接债务融资额达102.7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9.3倍、去年全年的1.5倍,银行间市场已成为岛城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
平均利率仅5.1%
统计显示,全市11家发债企业平均债券发行利率仅为5.1%,明显低于同期限银行贷款利率,部分优质企业如城投集团、国信集团的发行利率仅为4.2%左右。
“企业发行集合票据是一种市场化融资方式,是依靠企业自身信用水平进行融资,以缓解中小企业抵押资产不足困境;同时,集合票据引入了信用增进机制,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其次,企业发行集合票据可以一次性募集3年期资金,满足了企业中长期资金需求,省掉了银行贷款‘贷—还—再贷’环节;最后,通过主承销银行、信用增进等专业机构的辅导,可以帮助发行企业改善公司治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资本市场声誉。”谈起银行间市场融资的优势,修相鹏如数家珍。
“企业在银行间市场融资,可以结合自身特点灵活选择方案,可以选择公开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也可以选择非公开发行定向工具,还可以以优质资产抵押发行资产支持票据。企业银行间市场募集资金使用也较为灵活,不受银行受托支付限制,可以用于归还贷款、补充流动资金,也可以用于项目建设。”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处长郝龙敬告诉记者,截至6月末,岛城银行机构存贷比已达81.6%,银行间市场融资的积极发展,有利于引进更多市外资金扩大全市信用供给,加大对全市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时,优质企业利用银行间市场融资,在缓解自身资金压力、优化融资结构、确保企业稳步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可以缓解全市银行机构信贷压力,使银行腾出更多的信贷资源用于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等经济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
配套政策推动
银行间市场作为我国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国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的主要渠道。自2009年以来,银行间市场短期融资券等债务融资工具各年新发行量均占当年我国企业直接债务融资规模的80%左右。
郝龙敬介绍,近年来岛城银行间市场直接融资由2011年的20.5亿元,到去年的69.5亿元,再到今年上半年的102.7亿元,越来越多的银行、企业已经意识到银行间市场直接融资的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银行间市场直接融资的发展,岛城已出台《银行间市场直接债务融资引导办法》,推动债券承销业务加快发展,提高企业发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债券发行效率。同时,市政府将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列为“十二五”青岛金融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先后组织召开了两次全市银行间市场直接债务融资业务推进会,对银行间市场直接融资业务进行了宣传、推介和部署。对发行集合票据的中小企业,由市担保中心统一提供反担保并免收反担保费,市财政还将按照发债金额的5%承诺设立风险缓释基金,以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信用水平,降低融资成本。
此外,全市各银行机构也在积极开展债券承销业务,并以此推动自身业务加快转型,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推介和跟踪辅导活动,主动对接企业发债需求,加强高端投行人才的引进,提高债券承销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