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菏泽财经频道 > 银行

外资行信用卡调查:收入主要靠年费

2013-07-17 11:32:00 作者:  来源:金融投资报
尽管多家外资银行均有自己的信用卡业务,但能在国内独立发行信用卡的外资行目前仅有3家,分别是东亚银行、花旗银行、南洋商业银行,后两家信用卡发行时间尚不超过一年。差异化背后,实际上也是外资行面临的真实市场生态:95%左右的市场被中资行占领,发行规模、营业网点寡难敌众,盈利模式水土不服。

      尽管多家外资银行均有自己的信用卡业务,但能在国内独立发行信用卡的外资行目前仅有3家,分别是东亚银行、花旗银行、南洋商业银行,后两家信用卡发行时间尚不超过一年。“我们在中国信用卡发展的第二个10年加入市场,做的就是差异化竞争。”花旗中国信用卡和无担保贷款业务总监邱丰凯介绍。

      差异化背后,实际上也是外资行面临的真实市场生态:95%左右的市场被中资行占领,发行规模、营业网点寡难敌众,盈利模式水土不服。

      1

      生存之道

      利用中资行本土资源优势,与其联名发卡

      “目前信用卡想要盈利,仍旧依靠规模效应,发卡量在300万张左右才能盈利。”上海一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介绍。

      来自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国内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为3.31亿张,较上年末增长16%,增速放缓8.3%。

      事实上,国内发行量排名前十的银行信用卡均已超过千万张,其中2012年末发行量最大的工行信用卡规模达到7713万张。“外资行信用卡对我们的冲击不大,他们的发行规模也没办法与中资行抗衡。”前述银行人士称,外资行信用卡所面对的市场格局是,95%以上的市场份额均被中资行占领。

      人员和网点建设并不占优的外资行,选择了与中资行联名发行的形式。如花旗银行与浦发银行、广发银行,汇丰银行与交通银行、恒生银行与兴业银行、德意志银行与华夏银行,而这些外资行的大部分均与合作中资行有股权关系。“外资行在技术和经验上提供帮助、中资行则利用本土资源优势,这是普遍的合作形式。”一家外资行中层人员介绍。但实际上,联名发卡盈利中的大头则归属于中资行。

      2

      年费是主要收入

      不采取减免年费的方式扩大发卡量

      “国内每年信用卡的剪卡率超过10%,也就是说大概有3000万张信用卡被剪,而这就意味着同时有3000万个新机遇。”在谈到外资行独立发卡的考虑时,邱丰凯如此介绍。

      东亚银行发行卡类有人民币普卡、金卡和白金卡,其中门槛最低的普卡月薪3000元即可申请,而白金卡则要求在该行账户有150万元存款,此外,三种类型信用卡的年费分别为120元/年、300元/年、800元/年。

      花旗银行发卡类型有礼享卡、礼程白金卡,两张卡的申请门槛分别为月薪3500元和6500元;年费方面,礼享卡年费为300元,礼程白金卡年费1400元,其中礼享卡首年免费,次年免费的门槛较高,需主附卡合格消费累计满3万元/年,而礼程白金卡则没有年费减免。

      南洋商业银行在今年1月推出首批信用卡,其首发卡均为芯片信用卡,包括个人卡和公务卡两种类型。与另外两家外资行相比,南商的年费最高,两种套餐主卡年费分别为2000元和1200元。

      与中资行信用卡相比,外资行信用卡高额年费成为争议焦点。对此花旗银行表态称,“年费收入在我们的收入结构中会占很重要的一部分。”显然,外资行对于减免年费以扩大发卡量这种“中式”模式并不感冒。

      3

      差异化竞争

      外资行将客户定位于具有国际背景的人士,盈利至少需2年

      就具体的信用卡发行规模,三家外资行均没有透露相关数据。但前述中资行信用卡中心人士介绍,其最高的发行规模估计也未超过100万张。花旗银行 (中国)早前公布的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该行信用卡贷款余额5亿元人民币,占个人贷款总额的4%,占贷款及垫款总额的0.7%。同期东亚银行 (中国)信用卡贷款余额为6.06亿元,分别占个人贷款总额和贷款总额的3%、0.5%。

      因为发行规模的限制,外资行信用卡的盈利模式也备受争议。对此,邱丰凯称,花旗银行现阶段加入市场,做的就是差异化竞争。而在采访中,三家外资行均谈到客户定位将趋于高端、细分化。外资行的客户主要定位于具有国际背景的人士,如外企和外事工作人员。这类人士看重外资行的全球性优势,

      邱丰凯介绍,根据国际市场的经验,即使在成熟市场信用卡业务能够做到盈利也需要2年时间,目前花旗中国信用卡业务还处于投入期。“前期来看,外资行做信用卡提升品牌的目的大于盈利目的。”这一点上,南洋商业银行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初审编辑:丁厚勤
责任编辑:成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