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菏泽财经频道 > 银行

硬约束是利率市场化必要条件

2013-08-23 11:56:00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日,多家银行将中长期存款利率上浮到顶,虽然四大行尚未跟进,但存款市场差异化定价与竞争甚嚣尘上。只有通过加强微观监管和宏观审慎管理,努力提高金融机构经营的稳健性,引导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行为,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存款利率市场化才会开始那惊险的一跳。

      近日,多家银行将中长期存款利率上浮到顶,虽然四大行尚未跟进,但存款市场差异化定价与竞争甚嚣尘上。从根本上说,存款保险制度可以减少存款人的道德风险,而硬约束则是防止金融机构利率市场化中逆向选择的重要保障。

      从各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看,利率市场化后短期内大体都曾出现过存款利率上升的趋势。如美国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在1982年以前上升,1983年后有所下降。1988年韩国第一次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出台后,1989年市场利率大幅上升。2012年6月8日,人民银行宣布存款利率可上浮10%后,多家股份制银行将挂牌存款利率上浮到顶。这主要是因为,即使存在存款保险制度,中小银行也依然处于存款市场的竞争劣势,还需要高定价来争夺存款市场份额,进而推动市场利率上行。

      由此将产生一个问题:谁来承担因金融机构存款盲目高定价产生的经营失败风险?应该说,这种风险不应由国家买单,否则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毫无意义。若如此,银行经营失败风险理应由存款人自行买单,而存款保险机制仅提供必要救济,经营失败的金融机构则根据法律要求实现平稳有序退出。但在实践中,经营失败的单一金融机构,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同业往来,以及存款人和贷款人的资金业务,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危及系统性或区域性金融稳定。可见,金融机构经营失败的负外部性过大,以至于金融风险处置往往以国家信用担保或其他大型金融机构全面承担资产负债业务而结束。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海南发展银行关闭,指定中国工商银行托管海南发展银行的债权债务,对其境外债务和境内居民储蓄存款本金及合法利息保证支付。因公众对工行的信任,未出现大量挤兑现象,大部分储户只是把存款转存到工行,现金提取量并不多。

      因此,硬约束的金融机构是存款利率全面放开的必要前提。人民银行周小川行长在论述利率市场化时,曾提出“要选择有硬约束的金融机构在竞争性市场中产生定价”。周行长将“硬约束”界定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的要求”。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宏观审慎管理措施与金融机构利率自由定价的相关关系怎样?如何运用宏观管理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定价?那些符合宏观审慎管理且理性定价的中小金融机构如何才能在激烈竞争中求得一线生机?从根本上说,符合微观监管和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金融机构,是否会内在的产生利率定价行为约束机制,仍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但无论怎样,存在硬约束的金融机构,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自发形成行为约束机制,不断提高利率定价能力。只有通过加强微观监管和宏观审慎管理,努力提高金融机构经营的稳健性,引导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行为,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存款利率市场化才会开始那惊险的一跳。

     

    原告链接:http://finance.ce.cn/rolling/201308/23/t20130823_1250863.shtml

初审编辑:张蕾
责任编辑:成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