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菏泽财经频道 > 银行

银行抢滩微信服务 能否打通支付成为关键点

2013-08-27 18:35:00 作者:  来源:滨海时报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平台已经成为金融机构眼中的新阵地。记者通过查询发现,目前已经有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等十多家银行开通了微信服务,与以前银行主要通过微信推送信息相比,一些银行已经开始将微信与用户银行账户绑定。“简单来说,有些银行微信平台更像是一个新的客服通道,就是推送信息,顶多也就是手机短信的升级版。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平台已经成为金融机构眼中的新阵地。而相比此前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开发,银行在微信等新社交平台上的抢滩速度明显加快。微信5.0版刚上线不久,已经有银行号称推出了“真正的微信银行”,引发市场关注。记者昨日体验发现,目前十几家银行都已经涉足微信服务,虽然绝大部分目前仍以提供查询、即时消费通知等基础服务为主,但也有银行开始接入了转账、代缴费、理财产品投资等功能。据《新快报》

      信息推送升级至账户绑定

      随着最新5.0版本的上线,坐拥4亿注册用户的微信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社交平台,自然也成为互联网金融开发中的重要阵地。记者通过查询发现,目前已经有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等十多家银行开通了微信服务,与以前银行主要通过微信推送信息相比,一些银行已经开始将微信与用户银行账户绑定。

      “简单来说,有些银行微信平台更像是一个新的客服通道,就是推送信息,顶多也就是手机短信的升级版。”广州某银行的技术部门业务人员解释称,“但越来越多银行在升级,将用户的账户与微信绑定,可以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记者尝试发现,一般通过微信“关注”了银行的微信公众号之后,就可以根据提示输入银行卡号、身份证号,并设置查询密码后就可以查询到账户的信息,而如果是绑定的信用卡,还可以收到刷卡消费的即时微信和月度对账单信息。

      生活化服务应用正逐步植入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银行的金融服务也更加生活化,而这一点也充分体现在银行微信平台之上。记者查询发现,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都在微信平台上植入更多生活化应用,从基本的转账,到代缴费,从网点信息查询到在线预约排队等。“我觉得最贴心的要数‘排队信息’显示了,可以显示这个网点里现在有几人排队。”有招行持卡人表示。

      “节约客户的时间成本,可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让其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查询信息或办理业务。”银行业内人士解释称,这是银行为什么要打造基于社交平台的金融服务,“当然,通过微信平台如何进行营销也是下一步的关键。因为现在的商业社交化已经越来越明显,微信平台比单纯的手机银行在商业盈利上更有优势,但是现在还没有成熟的模式。”

      能否打通支付成为关键点

      微信5.0版本开通了支付功能,这也令银行微信平台业务范围的扩展更值得期待。日前,某银行高调推出了基于微信平台的“微理财”,根据其功能设计,签约微信银行,客户可通过与微信公众账号的信息交互,实时查询该银行当前在售的固定期限或开放式等各类理财产品信息,对于自己心仪的理财产品,客户还可直接通过微信完成购买。该银行表示,近期还将陆续在微信银行中推出取款、支付、汇款、融资等功能。“现在银行微信平台扩展的业务,基本是从微信平台跳转到手机银行平台,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微信银行。”银行业内人士坦言,目前各家银行对于打通微信支付依然处于“计划”开发状态,因为将微信平台与银行系统的对接,仍然存在风控的问题,而安全也是客户最关心的问题。“相比手机银行,微信平台对用户而言是更开放的,当然银行也采取了双重加密的模式来防范。如果微信绑定了账户,客户一般可以进行简单的查询,但更多服务需要输入查询密码或交易密码。此外,如果客户丢失了手机的话,也可致电银行解除微信与账户的绑定,避免个人信息的外泄。”

初审编辑:张蕾
责任编辑:成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