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时光|扶贫先扶志 “扶贫书记”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2017-10-24 09:51: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进 刘涛 潘涛

  编者按:十九大期间,大众网记者将分赴全省各地,走进田间地头、街道社区、工矿企业、边防哨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机场车站码头等,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一起聆听党的十九大报告,采访报道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生动场景,反映社会各界对十九大的热烈反响,展现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爱党护党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和对国家繁荣稳定发展的满满信心。

  “十九大时光”系列报道(16)

  扶贫先扶志 “扶贫书记”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大众网记者 刘进 刘涛 见习记者 潘涛

  “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开幕会上作报告,讲到脱贫工作的内容时,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董口镇党委书记李玉如和其他镇干部激动地鼓起掌。

  山东省鄄城县董口镇党委班子集体观看十九大开幕会。

  在全国率先建立“扶贫车间”,李玉如刚刚领取了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作为基层干部,李玉如对报告中提到的“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印象尤其深刻。李玉如说,在未来的扶贫道路中,扶志、扶智是他扶贫工作的重心,激发贫困户的活力,要靠接地气的本地特色产业,将精准扶贫工作变成一汪活水。

  产业项目接地气,精准扶贫引出“活水”

  在收看十九大开幕大会的间隙,李玉如不时掏出手机查看一组组监控视频,视频显示的是一个个生产车间,工人们在紧张劳作。这样的“扶贫车间”在董口镇有39个,车间内的生产情况都通过摄像机同步传输到李如玉的手机里。“根据监控,我们第一时间掌握贫困户就业的情况。”现在,上班后把各个扶贫车间的情况看一遍,成为李如玉每天必备的工作内容。

  开幕大会结束后,李如玉立即奔向扶贫车间查看情况,他要把党中央最新的声音传递给在那里工作的贫困户。

  连续阴雨气温骤降,董口镇后宋楼村街道上鲜见行人,颇显冷清,但大众网记者随李如玉走进村里的扶贫车间时,场面一下就变得热闹起来。在这一片不起眼的车间内,20多名工作人员有说有笑,正在将一缕缕发丝编织、分装。

  “我家就在车间后边,年纪大了出去找不到工作,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45岁的宁青霞之前一直顶着“贫困户”的帽子,她如今已经成为车间技术主管,每月稳定拿到2600元。更让她舒心的是,车间窗外的三间小屋就是她家,顾家、挣钱两不误。

  李玉如在他创新推出的“扶贫车间”,与在此就业的贫困户交流。

  建立扶贫车间,是李如玉的创新之举。正是通过这样一个个不起眼的“村内车间”,真正激发了贫困户的活力,一个个具有本地特色的扶贫产业项目发展起来,一张张坚实的扶贫网编织起来。“产业在脱贫攻坚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有了岗位,贫困户才能自力更生,才会有更大的‘获得感’。”短短两年时间,董口镇的33个行政建起了39个扶贫车间,直接就业和辐射带动就业5662人,其中贫困人口2112人。

  10月中旬,在董口镇金庄村,200亩的蓝莓种植基地已经初现规模,这是董口镇产业扶贫的最新成果。同样是产业扶贫,种植基地与扶贫车间一样,有效解决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基地最多同时接受70余人就业,涵盖40%以上的贫困户。”李玉如说,200亩基地的产值非常乐观,“一村一品”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措施,作用不断凸显。

  扶志、扶智相融合,脱贫之路变“通途”

  建设“扶贫车间”过程中,除面临资金、招商等问题,李如玉最大的困难是贫困群众没有技术基础,工作速度慢,产品质量差,给老板造成损失的同时,更是打击了贫困户的自信心,厌工、弃工现象时有发生。“扶志”便成为了李玉如开展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

  今年46岁的郝桂荣,身高不足一米五,身体也严重变形,生活十分困难。村干部介绍她到本村的扶贫车间加工电子数据线。但她学了一个月,一直学不会,一气之下,哭着辞工回家。“俺是个废人,啥也学不会,你就别操俺的心了,穷死、饿死俺也认了。”面对来做思想工作的李玉如,她不仅这么说,甚至躲着不见人。但李玉如无论如何都不放弃。“有空就找她谈心,夸她饭菜做得香,家里收拾得干净,衣服做得周整,鼓励她重拾信心后,再让她重返车间干活,并安排专人手把手地教她。”李玉如的坚持取得了成效,经过三个月的勤学苦练,郝桂荣不仅技术娴熟,还成为了该车间的技术主管。

  蓝莓种植基地,是董口镇新引进的扶贫项目。

  在扶贫工作中,“扶智”同样是精准扶贫工作持续散发活力的根本。“没有生活技能,咱就给你培训技能。”李玉如说。邢屯村聋哑妇女曹爱芹,丈夫长年有病,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还有两个孩子,生活十分困难。为鼓励她到扶贫车间做工,李玉如请来了懂哑语并且技术熟练的师傅,手把手把她带成了一名技术娴熟的工人。而目前,全镇的七名贫困聋哑人都成了扶贫车间的技术骨干。

  “先‘扶志’,再‘扶智’,贫困户真正的站直了身板,有了生存技能,脱贫自然水到渠成,有了可持续性。”李玉如说,目前,董口镇还有1700多户贫困群众、3359个贫困人口,这些都是“难上加难、苦中加苦、贫上加贫的人口”,任务依旧十分艰巨,但他满怀信心。

  他说,十九大的召开,让全镇的脱贫工作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接下来,他将加大全镇扶贫干部的扶贫作风、扶贫本领、扶贫情怀的建设,进一步认真落实好国家扶贫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方针,发挥出它们最大的效益,同时利用好扶贫工作中的经验,针对特殊困难群体采取更加有力的帮扶措施,坚决不落下任何一个人,达到如期脱贫的目标。

责任编辑:张媛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