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城管局积极引导产业扶贫 集体经济项目遍地开花

2017-12-11 20:43: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徐德波

村民张林荣正在把加工的藤椅装车

工作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

硬化乡村路面

城市管理局局党组成员走访慰问贫困户

贫困户李福存刚刚建好的房子

  大众网菏泽12月11日讯(见习记者 徐德波)自今年5月份以来,菏泽市城市管理局先组建了6支扶贫工作队,包括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桂荣在内的5名县级、副县级干部任队长,6名素质全面、工作能力优秀干部派驻到郓城县水堡乡肖垓村等9个村任第三轮市派第一书记。在局党组的严格要求下,通过狠抓党建,落实精准扶贫,改善乡村基础设施,积极引导产业项目落地,让村集体产业遍地开花。

  深下功夫走访摸底,狠抓党建强化促脱贫工作主线

  大众网记者了解到,宋江故里——水堡乡位于郓城县城西20公里,南靠338省道,西接鄄城县,面积35.7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30100人。

  “驻村之前,说到扶贫,感觉很模糊,真正体验扶贫之后,才知道扶贫是一项细致活儿。”半年多的驻村扶贫体验,让市城管局驻肖垓村第一书记王云深深地体会到了扶贫工作的必要性。

  据统计,市城市管理局工作队联系的9个村共有村民9792人、农户2845家、其中贫困户220户、贫困人口460人,贫困人口多为孤寡老人、五保户和因病致贫,工作队累计向村民发放联系卡3000余张,签订双向承诺书1000余份,掌握了第一手资贫困资料。

  俗话说“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工作队在工作之初就牢牢抓住“抓党建,促脱贫”这一主线,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每季度上一次党课,并定期召开党支部大会和支部委员会以及党员代表大会,不断加强党员的个人修养和思想建设;完善村两委人员每天坐班制度,既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又促进了村里的和谐稳定。

  落实精准扶贫,帮助贫困学生找出路

  7月22日,大雨过后的赵北村道路上存满了积水,王桂荣了解情况后,立即赶往赵北村,送去了价值5000余元的潜水泵、电缆、水管等,及时排清了积水,方便了村民的出行,随后又安排对赵北村下水道进行了改造。

  “五保户和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因为劳动力缺乏,脱贫的工作途径狭小,首先要保证他们现在的基本生活条件,再集中进行针对性引导。”市城管局驻陈楼村、殷庙村第一书记吴超一边整理手中的“一案一户精准扶贫手册”一边说。

  今年8月份,在市城管局副局长孙军和市派郓城县第一书记工作组组长李耀亮的共同协调下,肖垓村贫困户薛记虎之子薛洪勇,得到了在菏泽烟草发屋学习的机会,“特别感谢能有机会去发屋学习,我喜欢理发,在发屋学到了很多东西。”目前,薛洪勇已经学成结业,他表示,接下来他先实习一段时间,以后打算自己开一家理发店。

  累计硬化乡村道路13公里 改造危房25户

  “基础设施是所有工作的先导,也是农村民生的保障。扶贫的前提就要做好基础设施的改善。”市城管局驻赵新村、赵东南村第一书记许新华这样描述基础设施对于农村民生的重要性。

  大众网记者了解到,6个工作队今年共为帮扶的9个村协调道路硬化共计13公里,共拨付16.7万元专项资金到村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环卫办主任、工作队长武领吉的帮助下,陈楼村第一书记吴超筹集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20万元,村里计划将资金用于村里下水道的改造。

  12月9日,大众网记者在第一书记高洪祯派驻的新复街村,看到了村民李福存刚刚建好的房子,看着眼前宽敞明亮的两间水泥瓦房,李福存哽咽了起来,“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新房子,做梦都想不到的事,多亏了高书记。”市城管局驻村工作队协调改造危房共计25户,极大改善了贫困户的房屋居住状况。

  壮大集体经济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

  采访中,大众网记者在朱河湾村扶贫车间看到,车间内一片热闹的景象,一辆大货车正在车间门口装车间加工好的藤椅。“村里建好扶贫车间后,一直闲置,后来工作队入村后,给村里联系引进了藤椅加工的项目,现在村里的很多贫困户都来车间干活。”朱河湾村里的村民张林荣告诉大众网记者。

  “藤椅加工,已经把村里的脱贫致富的热情给调动了起来,贫困户有了积极的态度,脱贫就不远了。”市城管局驻朱河湾村第一书记孟海波自信满满地对大众网记者说,目前,朱河湾村的扶贫车间藤椅订单稳定,带动了村里近30名妇女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3000元左右。2018年他计划将朱河湾村加工的藤椅,结合电商进行网络销售。

  “明年3月,赵北村计划建设一个粮食烘干项目,总投资80余万元,预计年烘干粮食7500吨,年回报率10%。”市城管局驻赵北村第一书记张友勋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本村及周边小麦、玉米能及时收货烘干,减少霉变,提高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大众网记者了解到,工作队为肖垓村联系的总投资40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收益56875元,收益由村集体和贫困户按比例分配,其中贫困户占70%以上。为新复街村联系的餐具生产加工项目,贫困户能增收万元左右;为赵新村联系的服装厂引进项目,预计促进就业50人;为闫堂村联系的绿豆丸子生产车间……大众网记者了解到,自工作队入村以来,已经为9个贫困村引进了超过20个扶贫项目,极大地促进了集体产业的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王桂荣的郓城县水堡乡扶贫工作日记里这样写道。市城管局6个帮扶工作队,在王桂荣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认真思索,如何把产业脱贫真正落到实处,通过产业扶贫让贫困人口真正得到受益,集体经济产业在农村遍地开花。

责任编辑:张媛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