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刘亚
责任编辑:刘进
大众网记者 王晓姝 菏泽报道
日前,尼日利亚《西非华声报》、南非《非洲时报》和匈牙利《联合报》分别刊发了《到菏泽,遇见“国色芳华”》。
当《国色芳华》的热播将盛唐牡丹的绮丽画卷推向荧幕时,菏泽牡丹早已突破荧屏的桎梏,以文化符号与经济引擎的双重身份,掀起一场跨越千年的“出海”浪潮。
菏泽始终以花为媒、以链为剑,续写一场以软实力破局、硬外交的文化远征。当传统“熏花”技艺与现代设施大棚碰撞,当260种深加工产品覆盖食品、医药、日化领域,菏泽牡丹已从“观赏经济”跃升为产值超百亿的全产业链“帝国”。菏泽花农“南下广州、北上北京”的异地催花模式,恰似中国制造“走出去”的微缩镜像,以本土技艺嫁接全球需求,用柔性产能穿透地域壁垒。
若说产业链是菏泽牡丹出海的“硬实力”,那么以牡丹为载体的文化输出则是其“软外交”的绝杀技。巨野工笔牡丹画年销百万件、亮相纽约时代广场的盛景;曹县汉服绣满牡丹纹样,从米兰中华华服秀到德国法兰克福市中秋国庆“双节”汉服游园会等,每一次衣袂翩跹都在演绎“穿在身上的文化外交”。
菏泽深谙,真正的文化影响力,绝非符号的粗暴堆砌,而是“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价值共鸣。菏泽正以牡丹为支点,撬动一场文明对话,它用一朵花证明,中国故事的讲述可以既有唐风宋韵的厚重,亦有破圈共情的轻盈。
这或许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注脚——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在产业与文化的共振里,一朵牡丹花,足以让世界读懂菏泽的复兴密码。
一部剧给一座城带来一场“流量盛宴”
到菏泽,遇见“国色芳华”
2025年开年,中国国产剧《国色芳华》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
剧中,大唐盛世的繁华盛景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娇艳欲滴、国色天香的牡丹更是贯穿始终,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元素,给观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据悉,剧中的牡丹和芍药,有2500株来自山东菏泽牡丹区。
随着剧集的热播,菏泽牡丹迎来一场“流量盛宴”,已预售40万盆。
2025年开年,由中国艺人杨紫、李现领衔主演的电视剧《国色芳华》热播,该剧以唐朝为背景,讲述了商户之女何惟芳,在雅冠长安的“花鸟使”蒋长扬的协助下,组成“匠人与投资人”的组合,从培育牡丹 起家,最终实现济世报国理想的励志传奇故事。该剧全景式呈现盛唐长安的民生风貌;以花为媒,串联一波三折的“创业”故事;融入非遗文化,尽显“唯有牡丹真国色”的中式美学韵味。
综合济南闪电新闻、海报新闻、大众网报道,随着《国色芳华》热播,何惟芳同款在网络上成为搜索热词,菏泽牡丹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掀起了一股牡丹热潮。
据菏泽牡丹区牡丹产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菏泽牡丹的销量峰值提前3天到来,在销售数据上,更是比往年同期增长了1/3,预售数量已经高达40万盆。
菏泽牡丹究竟有何独特魅力,能在开年之际如此火爆?
菏泽素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誉,有着1500多年的牡丹栽培历史,可追溯至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深厚底蕴为产业筑牢根基,是中国牡丹品种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山东菏泽作为电视剧《国色芳华》牡丹及芍药花卉赞助的官方合作伙伴,牡丹区为该剧拍摄提供了2500余株牡丹和芍药,让观众在欣赏精彩剧情的同时,也能领略到菏泽牡丹的倾国倾城之美。
《国色芳华》中,牡丹不仅是赏花的主题,更是人物情感与命运的象征,串联起了整个故事。剧中主演发髻上簪的牡丹花更是点睛之笔,人花合一,尽显盛唐服饰妆造的审美韵味,让观众大饱眼福。每当色彩斑斓的牡丹在镜头中绽放,观众仿佛能感受到那股生机勃勃的力量,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徘徊于盛唐的历史长河。
剧中“琼台玉露”牡丹的原型就是菏泽的“绿幕隐玉”。“‘绿幕隐玉’是曹州百花园于20世纪80年代成功培育的牡丹品种,这种牡丹为晚花品种,初开为绿色,盛开后为白色,花味浓香,现在已经成为市场上的主打牡丹品种。”15日,曹州百花园牡丹专家孙文海在受访时说。
菏泽花王牡丹产业园总经理赵文双说,通过《国色芳华》的热播,大家在剧里看到了美丽的牡丹,给菏泽带来了很大的流量支持。
一朵花在百转千回间,留下了无穷的绮丽故事与唯美画卷,也给菏泽带来诸多盛誉。千年后的现在,行走在菏泽,依然会感受到明艳无比、秀韵多姿的“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的倾国倾城景象。
目前菏泽观赏牡丹拥有9大色系、10大花型、1308个品种,培育新品种数量占中国国内总量的80%,观赏牡丹面积达5万亩,有曹州牡丹园、百花园、古今园、中国牡丹园等10多个牡丹观赏园,牡丹芍药标准化种植基地30余处。从精心的栽培、养护,到对品种的选育、改良,菏泽牡丹承载着千年的种植技艺。这种技艺,通过剧中牡丹的完美呈现,得以向更广泛的观众传播,让人们领略到菏泽牡丹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菏泽牡丹,早已超越了花卉本身的范畴,它已然成为了一种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的文化符号,代表着富贵、吉祥与繁荣。
致富的金钥匙一朵花“链”上世界
从明朝时期的土炕“熏花”,到清朝开始十月“下广”,再到如今设施大棚培育,菏泽的催花牡丹历史悠久,近年来更成为花农致富的金钥匙。菏泽花农除了在本地培育催花牡丹,还南下广州、北上北京异地催花。如今,菏泽催花牡丹从业人员近万人,催花牡丹占到全中国份额的七成以上。
菏泽文化旅游微信公号报道,牡丹浑身都是宝,是为数不多的全株可用的花类植物,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被《本草纲目》记载为“天地之精”。
菏泽深挖牡丹资源,培育出牡丹企业120余家、科研机构20所,研发深加工产品260多种,形成了从种植观赏,到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加工,再到工笔画、鲁锦、刺绣等文创艺术的全产业链条。菏泽牡丹产业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去年产值达到108亿元(人民币,下同),从业人员突破10万人。
菏泽牡丹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出口海外,如今已占世界牡丹种苗交易量的70%以上。在重视种植业的同时,菏泽深层次、多领域挖掘牡丹价值,进一步发展运输、加工、包装、销售、研发、旅游等一系列相关行业。菏泽已开发出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日化品和牡丹生物医药类产品共计11大类260余种,产品远销30余个国家和地区。
培育一朵花,振兴一座城。目前,菏泽已成为世界上牡丹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全、产业链条最长的栽培、科研、加工、出口和观赏核心区,蓬勃发展的牡丹产业,成为“后来居上”征程中最靓丽的名片。
随着《国色芳华》的热播,其影响力迅速蔓延,菏泽牡丹的知名度大幅提升,吸引了更多游客前往菏泽观赏牡丹,亲身体验牡丹文化的魅力。
承载千年风雅引领世界潮流
菏泽市积极推动牡丹元素与日常生产生活相结合,从海外受众需求出发,推出牡丹工笔画、牡丹汉服和牡丹题材的书法、剪纸等。不同形式的牡丹文化载体展现了“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文明理念,勾勒活力满满、芳香四溢的中国图景,打开了世界了解牡丹、了解中国的窗口。
菏泽文化旅游微信公众号报道,借助全球“汉服热”,菏泽市曹县牡丹汉服乘风出海,以产业繁荣带动文化推广,先后亮相意大利米兰中华华服秀、英国曼彻斯特市中国春节巡游、德国法兰克福市中秋国庆“双节”汉服游园会、罗马尼亚2024“亚洲文化节”等,承载千年风雅的牡丹汉服频频惊艳世界各国民众,推动中华审美引领世界潮流。
菏泽依托“书画之乡”优势,将牡丹与绘画艺术完美结合,推动打造了巨野工笔牡丹画品牌。以《锦绣春光》《国宝献瑞》《盛世长虹》为代表的巨野工笔牡丹画,接连亮相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巴西哥伦布市文化宫、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等对外交往平台,将牡丹文化之美与世界共享,成为中国牡丹走向国际舞台的文化名片。
为助力牡丹更好走向世界,菏泽还启动了“牡丹文化海外传播站”项目,依托牡丹开展人文交流和国际合作,搭建全球牡丹传播网络。
初审编辑:刘亚
责任编辑: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