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崔智琪
责任编辑:刘进
大众网记者 李豪 曹县报道
曹县仵楼镇位于曹县南部,鲁豫两省交界处,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现有15个行政村,41个自然村,人口4.2万人。近年来,仵楼镇充分盘活南园黄河故道盐碱滩土地,规划打造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渔光互补”特色渔业养殖项目,通过“一种资源,多种产业”的集约发展模式,实现渔、电“双丰收”,壮大集体经济。一张精心绘制的产业蓝图,铺陈在了仵楼大地上……
走进仵楼镇南园村,一排排光伏发电板架设在坑塘内,与田野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据了解,该村依托实施“党建+807”工程,通过“归、并、腾、哪”,联合周边村盘活了3000余亩盐碱滩土地,以村合作社入股方式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水上建光伏电站,电站下面引入贡河故道的水修建鱼塘,截至目前,此项目已发展特色龙虾养殖1000余亩、螃蟹养殖800余亩、混养1200余亩,年销售额达260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5000余人就业致富。南园村也通过合作社入股、光伏项目分成等方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近20万元。
一边奏响村集体产业渔光曲,一边打造生态湿地游憩区。蒋场村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天目湖项目,与河南商丘搭界,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利用黄河故道,以老码头新建为重点,以农家乐和休闲采摘园为主,打造乡村旅游中心示范地。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强链延链补链的“链”式效应不断激发,构建起以市场为主导,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格局。村内社员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积极制定发展计划,走访周边群众,询问村民意见,积极收集各种可行方法及建议。说服大学生及高学历人才回乡创业,为蒋场村的旅游建设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蒋场村立足黄河故道自然资源优势,以水产养殖合作社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项目,将黄河故道文化融入当地村庄建设当中去。以水产养殖合作社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项目,主要水产有小龙虾、优质鲤鱼、鲢鱼、螃蟹、鲫鱼、鳝鱼等品种。与毗邻黄河故道的村共同发展特色水产养殖2000余亩。并在黄河故道周围修建绿道,与周边湿地、藕塘等旅游资源连接起来,借助黄河故道游览区,大力发展农村旅游观光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此外,还建立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经济区,引导企业、合作社、党支部、农户建立利益链接模式,走高效节水、机械化作业、技术服务和市场营销的发展道路,将产、供、销各环节衔接起来,形成产业化、公司化、合作化的一整套经营管理体系。蒋场村主要为花果林业资源,主要包括黄桃、牡丹、梨、猕猴桃、草莓等,同时涵盖杨树、柳树及多种观赏树木品种,面积达1000余亩。在仵楼镇政府的引领下,进一步扩大黄桃、牡丹农业园区规模,打造集环境绿化、旅游采摘、农民增收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同时坚持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组织化提效、品牌化增收、市场化营销、标准化生产,走以市场为主导、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保障、深加工企业支撑的现代农牧业发展路子,规模化经营初见成效。
脱下“旧衣裳”换上“休闲装”,曹县仵楼镇正发挥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初审编辑:崔智琪
责任编辑: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