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聂冬梅
责任编辑:刘进
大众网通讯员 段水法 侯晓娟 东明报道
近日,东明县第一中学捷报频传,本科录取2049人,多名学生被重点大学录取,其中吴亚泽同学以694分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消息传遍大街小巷,也成为东明人引以为豪的热门话题。
曾几何时,该校教育教学质量始终处于全市下游水平,一些外地学校趁机以优厚的待遇和条件吸引成绩好的学生外出读书学习,有一年中考成绩好的前100名学生有50名外流,高考升学率一直提高不上去,形成恶性循环。
令人惊奇的是,该校近两年却实现了“撑杆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基础年级教育教学质量跃居全市前列,部分学科教学水平跨入全市高中学校前三名;高考升学率连续3年实现量和质的重大突破,考取本科人数和重点大学人数连年攀升,考上上海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双一流大学的学生比比皆是。
这种奇迹是如何创造的?
一名好校长是学校成败的关键
在东明县第一中学教学成绩徘徊不前的情况下,2019年10月,东明县委、县政府领导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聘任已退休的原县教育局局长张洪洲任该校校长。
张洪洲上任后,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待人,在确立办学思想后,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工作的重心常抓不懈,借鉴外地名校的教学经验与该校实际相结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东明县第一中学管理制度。
“在借鉴名校办学经验方面,东明县第一中学是全市活学活用的典型。”菏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晁保平说。
他甘当教师的服务员,想方设法为教师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教学。
蔡玉景老师妹妹的公公婆婆有病,靠送外卖维持生活,一次不小心又撞了别人的小轿车,实在没有办法,才找到蔡玉景借钱。听说这件事后,张洪洲校长帮她联系民政部门,申请了一部分救助金,帮她渡过了难关。蔡玉景老师非常感动,在学校师资紧张的情况下,主动承担起繁重的教学任务。
周腾达老师的父亲瘫痪、爱人在石化集团的车间上班三班倒,家里2个孩子大的上小学三年级,小的上小学一年级,而周腾达需要每天5点到校,晚上10点才能回家,孩子无人照顾。为了让周腾达安心在学校工作,张洪洲三番五次找石化集团的领导协调,最后感动了他们的董事长,才把周腾达的爱人调到常白班。
在该校,不管大事小事,只要家里有实际困难找到张洪洲的,他都想尽一切办法解决。从改造一条小路节省教师10分钟的时间,到改善学校餐厅伙食,事无大小,张洪洲都一心为教师着想。“教师心中有杆秤。”学校对教师好,教师才能尽心尽力教学。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了教师,才使教师全心扑在教学上,把全体教职工的心拢在了一起。
“张洪洲校长来到这几年,是我感到最扬眉吐气的时光,教师的幸福感最高。”该校党委副书记张景永说,前几年外出开会学习,我都不好意思说是东明县第一中学的教师,现在外出,一说是东明一中的教师,别人投来的都是羡慕的目光。
在该校,教师的地位最高。2020年3月,在该校高三学生百日冲刺大会上,当学生们身着汉服向教师行拜师礼的时候,张洪洲站在学生队伍的前列,带头向全体教师行拜师礼。当他躬身向教师行礼的那一刻,教师们惊呆了。“我到这个学校教学20多年来,张洪洲校长是第一个向教师行拜师礼的校长,实在令人感动。”东明县第一中学教师王素京说,他虽然弯下了身躯,却在我们教师心中树起了高大的形象。
县里奖励给张洪洲个人的30万元奖金,他分文不要,全都捐给学校,用于学校对教师的奖励和奖金。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位普通校长对教育事业的真挚情怀!
好学校是怎样锤炼出来的
一个好的学校首先要确立办学思想,制定出适合本校师生望而可盼的奋斗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去落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管遇到多大困难,绝不退缩。
“以党建为统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廉政建设为底线,确保教育系统无腐败;以教育教学为核心,教学成绩是考核教师的唯一标准。”东明县第一中学校长张洪洲说,这是我到这个学校后,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结合学校历史和现状确立的办学思想。为实现这一目标,全校师生忍辱负重,变压力为动力,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计个人得失,克服种种困难,使东明县第一中学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一个好的学校首先要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教师队伍。为尽快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教师,学校不惜代价。一是采取请进来的办法,邀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到学校开展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学生管理、高考研究等方面的培训,面对面解疑答惑。二是采取走出去的办法,派遣本校教师到全国各地知名的学校去培训学习,让他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所有外出学习的教师不仅要带着任务学,还要把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悟传达分享给同科教师,一人学,大家共同分享知识,避免了好的教学经验掌握在一个教师手中。
一赛一考一督导,是该校打造名师队伍的秘诀之一。
用好考核指挥棒,让教师把精力全部用到教学上。该校教师全部实行量化考核,而所有考核,都与教师的绩效工资、职称和评先树优挂钩。
“好马是赛出来的。”学校赛课分五级:级部学科赛、学部学科赛、年级赛、校级赛、年度总决赛。对获得赛课标兵的教师和年度赛课标兵团队,进行公开表彰和奖励。对不参加赛课的,视为不合格教师,进行淘汰。把一个人的荣誉化为集体的荣誉,把个人英雄化为集体英雄,从而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师生同考是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的催化剂。对学校组织的考试,同样的答卷,老师和学生分别在不同的考场进行考试,老师考试由校领导监考,考试成绩排出名次,对获得一二三等奖分别进行不同档次的奖励。刚开始推行的时候,个别年龄大和教学质量差、虚荣心高的教师害怕考不好丢面子,有抵触情绪。该校领导顶住压力,进行鼓励引导,终于赢得了全体教师的认可。
督导听课激励和鞭策着教师不断学习进步。在期末考试中,对在全校平均成绩最差的班级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公布,教师的教学成绩,由学生参与评分,对学科教学的最差教师,校领导进行督导听课,并让同科的优秀教师进行指导。然后校领导再带着教学差的教师听好的教师怎样讲课,促使其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众志成城 上下同心创奇迹
好学校带出好校风。每逢下大雨、下大雪等特殊恶劣天气,该校领导和教师骨干都是冲锋在前,带头排水、打扫积雪,为教师和学生扫除教学和学习外的一切障碍。
“心顺了,气足了,教师的干劲上来了,学生的学习劲头就大了。”张景永说。
今年5月,高三班主任王素京和语文教师王瑞玲的孩子同时生病,在学生高考的关键时刻,俩人谁也没有请假。王瑞玲老师安慰孩子说:“你生病本来妈妈是该陪你的,但我的学生如果因为妈妈请假耽误了上课可能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前途。”而她每天无论早晚,多么疲惫,都在关注着他的学生一举一动和心情变化,她几乎把所有的爱心都交给了学生。
2021年,教研中心主任岳中博老师的母亲出车祸住院期间,3个多月的时间,他都是利用晚上的时间和妹妹轮流在医院伺候母亲,没有耽误一节课。去年张景永老师的父亲和岳父同时因病在菏泽市立医院住院,他总是晚上放学后去菏泽市立医院照顾两位老人,第二天一早按时到校,没请一天假,没耽误一天工作。
今年在该校吹响高考向北京清华大学等名校进军的号角后,全校师生上下拧成了一股绳。6月5日,该校全体师生为高三学子举办了壮行活动,6面战鼓擂响的一瞬间,当高三的学生们看到校领导和全体师生为他们呐喊“高三加油!高考加油!旗开得胜!”的那一刻,群情激昂,所有高三学生都充满了信心。有一位叫仲卲帅的学生走到张洪洲跟前说,我一年提高了100多分,今年一定能考上本科。这位原本基础薄弱的学生果然被一所本科院校录取。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经过全校师生4年的奋力拼搏,东明县第一中学教育教学水平已跃居全市高中学校前列。
2022年8月,县委、县政府着眼于东明教育长远发展布局,决定东明县第一中学、东明县实验中学合并办学。如何破解两校深度融合和快速发展的新课题是东明县第一中学面对新的挑战。
“行而不缀,未来可期。用3至5年的时间,东明县第一中学要打造出全市一流的学校。”张洪洲这样描绘着这个学校的未来。
初审编辑:聂冬梅
责任编辑: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