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药业质量守护者:沈红宾的匠心之旅

2025-03-01 10:39: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邵钰 杨建伟 王月龙

  大众网记者 邵钰 通讯员 杨建伟 王月龙 东明报道

  在山东方明药业,有这样一位人物,他以近二十年的药业生涯,见证了企业的成长与变迁,更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卓越的管理才能,守护着每一粒药品的质量与安全。他,就是方明药业副总经理、质量负责人沈红宾。

  职业生涯的华丽蜕变

  2006年,沈红宾怀揣着对药学的热爱与憧憬,从沈阳药科大学药学专业毕业,踏上了方明药业的征程。2006至2008年分别在针剂车间配制工序、质量部认证科工作,从配制员工、质量员、技术员做起;随着公司针剂车间扩产、新增生产车间,2009至2011年分别担任108车间技术主任、车间主任;后随着集团公司成立,设立分公司,被选调到公司生产管理岗位;2012至2019年分别担任生产部经理、生产总监等职位;公司重组成功后,又被公司任命为副总经理,2020至2022年分管生产管理、安环管理等工作;根据公司高管轮岗的管理要求,2022年7月至今,分管质量管理、项目建设等工作。

  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期间,他还攻读了山东大学药学院的制药工程专业硕士学位,获得了山东省药品技术专业高级工程师职称。每一次角色的转变,都是他对专业精神的深入诠释。

  从生产管理到质量管理,沈红宾深知,无论身处何种岗位,确保药品质量始终是他的首要任务。他坚信,药品是特殊商品,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因此,他在决策时总能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确保药品质量稳步提升。

  匠心独运的管理理念

  在沈红宾的管理理念中,“看待问题要客观,对待同事要真诚,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是他始终秉持的管理方针。他看待问题客观公正,对待同事真诚友善。在面对车间生产中的客观困难时,他从不一味责备,而是要求团队尽最大努力消除隐患,确保产品质量。在质量管理中,他更是坚守原则,不容讨价还价。

  沈红宾认为,做好质量管理的关键在于把好原辅料包材的进口关、强化过程监管、确保样品取样代表性、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把好产品的出厂放行关。为此,他致力于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强化员工培训、认真做好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在管理方法上,沈红宾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深知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因此总是能够抓住重点,分清轻重缓急。对于重点工作,他总是紧盯不放,确保万无一失。

  挑战中的成长与蜕变

  在沈红宾的职业生涯中,不乏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与故事。在针剂车间担任技术主任时,他面对天麻素注射液灭菌后白点众多的问题,带领团队加班加点、不断试验,吃饭、睡觉的时候都在思索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通过不断地查文献、做试验,不放过试验中的任何细节。用沈红宾的话说,当时的那种感觉就是,只要问题不解决,就是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好的状态。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该品种的白点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他的耐心与决心,更让他深刻体会到了面对复杂问题时的心态与坚持。

  在2010版GMP实施期间,沈红宾分管生产,无菌制剂车间2013年底必须通过新版GMP认证,口服固体制剂、外用制剂、原料药车间最迟要求2015年底通过新版GMP认证,否则不得进行生产。2010版GMP较1998版GMP在硬件方面有很大提升,空调净化系统、设备自动化要求等方面均需做很大改进提升,这些任务自然就落在了他肩上。最早开始的是108车间改造,万事开头难,当时沈红宾成立专班、制定规划、倒排工期,从图纸设计、设备选型、老厂房拆除、新厂房搭建及设备安装、试生产等无数个环节加班加点、难题攻关,最终如期通过了硬件改造,顺利通过新版GMP认证。后来,110车间、101车间、口服固体制剂车间、膏剂车间、原料车间都经过系列改造,各车间均在国家要求的时间内顺利通过新版GMP认证。这些经历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他的阅历,更锻炼了他面对挑战时的勇气与智慧。

  在带领团队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时,沈红宾总是能够制定详细的计划、分解目标、持之以恒、定期跟踪。他坚信,只要按照PDCA模式开展工作,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匠心筑梦,共创未来

  对于当前我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现状和挑战,沈红宾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经过多次GMP认证,我国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已经逐步得到完善与提升,无论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均能与国际水平接轨,生产厂房洁净度的提升、制药装备自动化程度的提升、质量追溯体系的建立,进一步强化了我国药品的风险防控能力。随着国家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推进,逐步解决了我国仿制药与原研药的质量方面存在的差异,他认为我们正在由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转变。

  展望未来,沈红宾坚信,技术创新将是推动药品质量管理发展的核心动力。他期待国家出台更多政策法规,引导药品生产企业实现由“合规”生产向“质量效能”生产的转型。同时,他也对年轻一代的药品质量技能管理从业者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够认真钻研业务、坚持管理原则、敢于面对困难、持之以恒地追求卓越。

  沈红宾的故事,是匠心与责任的交织,是智慧与勇气的碰撞。在方明药业这片热土上,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药品质量负责人的担当与使命。他的故事,将激励着更多后来者,共同书写我国制药行业的辉煌篇章。

返回菏泽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徐德波

责任编辑:刘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