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好人杨雪品:在“世袭”的学校做“校长妈妈”

2023-07-28 16:30: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硕

  大众网记者 王硕 定陶报道

  菏泽市定陶区黄店镇王集小学校长杨雪品,2016年至2021年,连续五年被评为镇区级优秀教师,2021年荣获定陶区优秀校长,菏泽市优秀共产党员、菏泽市教育系统建功立业标兵等荣誉称号。杨雪品不仅全力投入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生活也关怀备至,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校长妈妈”。

  赤心传承,甘当乡村“世袭”校长

  上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杨雪品的曾祖父和母亲都曾在此任教,她的小学生涯也是从这里度过,对于这所学校她一点也不陌生。2001年,师范毕业后的杨雪品本想和同学一起留在大城市闯荡,然而,有着30多年教龄的母亲却极力地劝说她回到王集小学。杨雪品的母亲是王集小学的原校长,干了一辈子教育的她深知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乡村教育的发展需要更多年轻人扎根乡村。在母亲的劝说下,杨雪品心里已经做好了来王集小学任教的准备,但当她看到校园几间瓦房,一群自由散漫、不受约束的孩子,和一批即将退休的民师转正的老教师戴着眼镜备课时,内心还是有了落差。

  杨雪品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变学校的现状。2016年,杨雪品接任黄店镇王集小学校长,班级也由原来的6个扩展到现在12个,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来到了学校任教,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得到了政府、村、学生家长和老师的高度赞誉。同事都戏称她这个校长是“世袭”的,与其说“世袭”校长,不如说杨雪品“世袭”的是祖孙三代教书育人的奉献精神。

  爱校如家,甘当学校“孺子牛”

  她扑下身子干实事的工作精神,没有人不服。每天五点就准时起床,六点到校,下午下班后很少准时回家,她经常深入学生家中,同家长交流教育方法,征询家长意见和建议;为了改变农村留守儿童的不良习惯,她多次组织教师定措施,做反省,找突破,想办法;她带领教师走村串巷,白天找家长,晚上访学生,经常半夜才回;任校长以来,她的足迹遍布学校服务区8个村庄,走访群众142户。她任校长后坚持担任一线教学工作,面对大量的学校管理工作和事务,牺牲休息时间和假日,起早贪黑,统筹安排,从不言累,从未耽误过学生一节课。王集小学地处偏远,留住优秀年轻教师十分困难,每当有新教师到来,她都要花上一周的课余时间与新教师谈心,理解新教师的心理落差和生活不便,分享自己二十年任教的心路历程,不断帮助新任老师由刚开始的失落感到后来的深深喜欢上这份工作。

  关爱学生,甘当孩子“校长妈妈”

  王集小学不仅位置十分偏僻,而且经济基础较差,校内贫困学生较多,杨雪品以行动去温暖他们,消除这些孩子的自卑心理,唤起他们的自信。2015年8月,学校制定了爱心妈妈帮扶方案,以她任团长的“爱心妈妈团”开始了认领孩子,结对帮扶。每一位爱心妈妈与其帮扶的孩子亲近,适时沟通,帮孩子打开心结。她认领的两名孤困儿童李蕊和季巧走进了她的生活,周六周日她时常把两个孩子接到家中,感受家庭的温暖,后来两个孩子都非常亲切的叫她“校长妈妈”。一声“妈妈”,倾注了杨雪品对学生太多的爱,她就像爱护自己孩子一样爱护着学生。从2015年至今,她一直担任她们的妈妈角色,彼此的生日和重要节日,她们一定在一起度过,孩子们和她互赠礼物让人感动。2020年夏季,她资助季巧的事迹被山东电视台报道,并被菏泽日报赞誉为“用爱心点燃贫困学生希望的校长妈妈”。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幸福完整的家,2019年10月,她加入了定陶区妇联组织的“母亲素质提升工程”,成为一名义务宣传培训讲师,到现在为止已经义务宣讲了十次,服务人数达到3000人之多。

  “教育没有感情,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杨雪品常说。正是因为心中充满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深深关怀,杨雪品甘心奉献,忠于使命,用心描绘着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

返回菏泽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李轩

责任编辑:刘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object HTMLUListElement]
    [object HTMLUList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