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区:以“三抓”聚“三力”,打通乡村治理末梢神经

2024-10-29 17:08:3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硕 梁庆庆

  大众网记者 王硕 通讯员 梁庆庆 定陶报道

  今年以来,定陶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服务为抓手、典型为带动,全面打造乡村治理新格局,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互融共促,为和美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提高“引领力”,以强基固本筑牢乡村治理堡垒

  实施“雏雁启航”行动。认真实行村级组织后备人才“雏雁启航”行动,遴选1142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为抓手,以抓党建促乡村治理能力提升为核心,建立了“1+2+N”后备干部培养制度,每个村配备一名村助理,推动后备人选与现任党组织书记同培训、同工作,跟班锻炼,确保“即缺即配”、新老干部“无缝衔接”。

  培育“头雁工程”力量。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全力打造一批素质过硬、本领高强的领飞“头雁”,攻坚克难、履职担当的时代“尖兵”,统筹各类教育资源,通过组织外出考察学习、举办培训、区镇两级”季度擂台比武机制等方式,确保建设一支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村级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凝心聚力”,筑牢乡村治理的党组织“桥头堡”。

  坚持“严管厚爱”有担当。坚持“凡进必审”,及时掌握村干部违纪违法情况,坚决全面清理不合格干部。创新抓实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全市率先探索季度排名制度,已发布2024年度第一季、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排名榜,激发村党组书记干事创业激情。引导村党组织书记主动参与招商引资、征地拆迁、项目开发等急难险重工作,在实践中“淬火锻炼”。

  汇聚“共治力”,以同题共答凝聚乡村治理合力

  激发“自治”活力。健全完善村级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会、调解委员会等组织作用,引导村民有序参与村务。修订并持续完善村规民约,发挥基层治理中村民自律作用,让村民真正把村规民约当作行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营造淳朴向上的村风民风。

  强调“他治”动力。将村级事务纳入法治化管理轨道,完善组织网络、规范运行机制,组建金牌调解党员队伍,针对群众需求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纠纷调解、法治宣传等;以村党校为阵地,邀请上级部门来村辅导讲解法治文化,村“两委”成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村民群众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切实把法律服务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

  突出“共治”合力。积极探索“跨村联建”机制,推动村党组织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合理划分村党组织“跨村联建”示范片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三共”模式,凝聚乡村治理合力。

  激发“源动力”,以共富文明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做好三资清查。开展村级“三资”专项清查,做实“建好账、管好账、查好账、晒好账、核好账、监好账”等6个“账面”文章,及时将纠正梳理规范合同录入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推动“三资”管理更加有序、公开和透明。

  壮大集体经济。以全面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发力,通过农民合作社、乡镇国有公司、乡村共富超市等方式,强化村集体经济“筋骨”。通过土地托管、特色种植、电商直播等进一步激活富民产业,拓宽发展路径。

  坚持移风易俗。将风俗引领、民风转化融入生产生活、乡村振兴全过程,以点带面,提升基层治理实效。积极引导各村文化素质高,在群众中有威望、辈分高、办事公道的老党员、老干部等组成村民议事会,探索“民事民办、民事民议、民事民商”乡村治理模式,常态化开展邻里小院议事说事,共同解决基层治理重难点问题。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推进移风易俗,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让邻里感情更真、民风更淳。

初审编辑:李威

责任编辑:刘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