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投入20亿 定陶区大力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战略

2025-03-04 10:55: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赵晨光 桑希鹏

  大众网记者 赵晨光 桑希鹏 菏泽报道

  近日,大众网记者走进山大附中实验学校,聆听学校从无到有、学生从300名发展到6800名、教师从89名发展到416名的故事,感受菏泽市定陶区大力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战略后,教育事业发生的变化。

  学生从300名发展到6800名

  2014年6月,山东大学与定陶区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投资3亿元共建十二年一贯制山大附中实验学校,当年9月正式招生,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招生。2015年,新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

  2014年,山大附中实验学校副校长、信息科技教师王占钦第一次看到学校时,现场满是混凝土、高楼架、塔吊车以及施工工人,学校的样子还停留在图纸上。

  “我们一起组织最初的学生会,一起加班到深夜讨论元旦庆典,探讨课堂模式,尝试语文走班教学。那一年,我们筚路蓝缕,期待着心中的一片山林。后来,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大操场,有了自己的报告厅和餐厅。”王占钦说,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注入这个集体,让这个校园更有活力。

  十年间,山大附中实验学校从300名学生发展到今天的6800名,教师从89名发展到了今天的416名,从上讲台都忐忑的新手,变成了行家里手。依靠学校的主题式教研,教师们成长迅速,现有正高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34名,一级教师86名,其中齐鲁名师人选2名,菏泽市名师人选1名,菏泽名校长1名,定陶区名师6名,100人次获得国家级、319人次获得省级、504人次获得市级、774人次获得区级荣誉称号或奖励。

  从“小白”教师到行家里手

  学校刚成立的第二年,山大附中实验学校教学管理中心主任、历史教师刘子瑜通过教师招聘考试入职学校,成为了一名历史老师。

  “我刚入职时,学校仅有3个年级、100多名教师,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年轻教师,山大附中实验学校校长陈立军亲自指导我们备课、讲课、评课、教研,给我们示范了青年教师如何快速成长的经验秘诀。”刘子瑜说,从陈立军身上,她学到了务实、严谨、高效的工作作风。同时,也看到了真正的教学,绝非仅限于“教学”本身,而是与教学管理工作相辅相成。

  山大附中实验学校有个理念,就是“给学生一个喜欢来上学的理由”。当刘子瑜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她就明白努力的目标是什么:要让学生有所得,而且是快乐地有所得。

  面对教育教学改革,作为备课组长,刘子瑜与组员一起加大力度深入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从学科顶层把握全局,创设教学情境、设计驱动问题和教学活动,提升基本能力,培养学科素养。

  “十年以来,学校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大变强,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拥有两个校区,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15年一贯制的学校,连续多年获得菏泽市普通高中教学工作一等奖、初中教育教学工作表现突出集体等荣誉。”刘子瑜说,她也从一个刚刚踏出校园的“小白”教师,到担任学科组备课组长,到连续担任高三班主任,再到担任学校教学管理中心主任,在不同的岗位上,从不同的视角看待教书育人的工作,让她学到了宝贵的经验,也理解了责任与担当。

  引进名校资源、强抓省厅帮扶

  自2014年以来,定陶区大力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战略,累计投入20余亿元,成功引进山大附中实验学校、万福实验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同时,通过吸引全国名师、名校长加入定陶教育队伍,为定陶教育带来理念的更新、管理的转变和改革的推进,在党建、学校管理、课程规划与建设、课堂教学、德育活动、家校合作、教师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辐射带动作用,品牌效应凸显。

  借力省教育厅帮扶机遇,定陶区积极借鉴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探索教育帮扶乡村振兴新思路、新举措。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行动,杜堂镇中心幼儿园与山东省政府机关幼儿园结成对子,加入省学前教育区域联动发展共同体;实施教育质量提升行动,省内12所优质初中与定陶区12所乡镇初中结成对子,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深化高端教育资源整合,继续加强山大附中实验学校与山东大学基础教育集团的合作办学模式,省实验中学对口支援定陶一中;实施“强师兴源”行动计划,设立“齐鲁名师名校长定陶工作站”,至今已有4批共26位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和名校长、名班主任前来授课交流。

  经过不懈努力,近年来,定陶区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山大附中实验学校荣获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称号,成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普通高中学科基地之一;西城小学、杜堂镇中学分别被评为戏曲、书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学校;区第五实验小学等11所学校被认定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此外,全区优质幼儿园比例已达到40%,农村学校生源稳定率提高至96.2%,定陶区整体教育水平稳步上升。

返回菏泽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沈甲亮

责任编辑:刘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