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威
责任编辑:刘进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苏鑫 巨野报道
3月28日,菏泽市农学会组织相关专家,对菏泽市巨野县市派“第一书记”工作队《党建引领建设侯楼无公害生物富硒产业示范园区》项目进行了论证,菏泽市农科院原党委书记黄兴蛟,菏泽市农学会秘书长张中华,巨野县委党校副校长彭卫华,巨野县农业农村局研究员李守敏,菏泽学院乡村振兴学院王德信博士出席本次论证会。
论证会上,论证委员会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和经济效益分析报告,审查了有关材料,经过技术质疑与讨论,论证委员会认为该项目的设立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发挥驻村“第一书记”的作用,《巨野县大谢集镇侯楼村无公害生物富硒产业示范园区》项目集农户、合作社、企业技术支撑、线下销售和线上销售于一体,探索了乡村振兴的新模式。该项目对传统种植模式进行了改造、提升和创新,结合当地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发展功能性农产品,探索了当地产业振兴提升的新路径,给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该项目使用的微生物纳米硒技术可靠,生物硒源无毒、无残留、无污染,植物对生物硒的吸收利用率高,经检测产品达富硒产品标准。该项目通过标准化的种植技术和溯源系统的引入,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功能和安全性,推动了园区高效特色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前瞻性。项目完成后有很强的示范带动效应和社会效益,在菏泽市示范片区建设中有很强的引领作用。
据了解,生物富硒示范区位于巨野县大谢集镇侯楼村南地,示范区北靠昌邑古城,南依万福河,西邻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侯堌堆,古文化氛围浓郁,农民有种植传统谷物的习惯,常种的作物有谷子和黍子。示范区内以种植传统小杂粮为主,谷子的需水量只有玉米的1/3、小麦的1/2、水稻的1/5。示范区建成后,可种植富硒小米400亩,亩产谷子约350公斤,小米200公斤。富硒黍子400亩,亩产黍子300多公斤,黍米200公斤左右。富硒黑小麦800亩,富硒黑麦800亩,年产富硒黑麦43万公斤。富硒农产品的市场终端价格是普通农产品的2-3倍,富硒农产品的收购价也比普通农产品高50%以上。
下一步,生物富硒示范区将开创乡村振兴的新模式,创新新的农业种植模式,实现产供销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农业耕作模式。生物富硒示范区的建立,为巨野县乃至菏泽市传统农业产业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是减少农业残留物污染、提升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探索;是提升传统农产品品质、提高传统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打造齐鲁样板示范区的重要举措。
初审编辑:李威
责任编辑: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