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威
责任编辑:刘进
大众网记者 苏鑫 巨野报道
9月15日,巨野县永丰街道召开工笔牡丹画产业主题新闻发布会。巨野县永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王静对永丰街道工笔牡丹产业工作作主旨发布,党工委副书记李海珍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厚植乡村画院独特底蕴,夯实书画产业发展根基
洪庙村位于永丰街道东南部,地处巨金线沿线,交通便利,是远近闻名的绘画专业村,现有户数120户,人口418人,其中,从事绘画的有37户共计52人。村内国家级美协会员姚桂元老师义务指导农民提高牡丹工笔画技艺,帮助数十户贫困户绘画脱贫。现在全村“户户有画师,家家飘墨香”,同时也带动周边村农民从事绘画创作近百人,每年创作绘画作品近2万幅,年产值800万元。洪庙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书画专业村。
2009年7月,由姚桂元发起,6位农民依托绘画村成立了洪庙农民绘画专业合作社,是全省乃至全国首家以绘画项目,而形成的农民绘画合作社,现有社员514人,有相当艺术创作水平的画师近百人。合作社采取“经销+合作社+农民画师”的模式,农民画师的画作一般由合作社按照固定价格回收、再统一出售、价格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一般的画师年收入3-5万元,优秀的画师年收入近10万元。
聚焦乡土书画人才培育,提高工笔牡丹产业影响
近年来,洪庙绘画专业合作社围绕乡村振兴,大力开展基础画师公益培训,其中培训留守妇女、残疾画师、贫困画师200余人;累计推荐引导优秀画师外出深造学习100余人次,30人先后成功晋级中国美协、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省美协、省工笔画学会、省农民书画研究会;每年创作优秀作品200余幅,姚树昭老师2019年创作的《盛世收藏》入选全国第十三届美展,同样以姚树昭老师为主创,以黄河文化+牡丹文化+红色文化为创作元素,历经52天完成的巨幅画作《盛世长虹》,于2022年8月份,在纽约时代广场大屏上循环播放4天。
今年下半年以来,永丰街道已举办两期工笔牡丹画普及培训班和基础提升班,共培训学员100余名。接下来还要尽快再举办4期工笔牡丹画普及培训班和基础提升班,共培训学员200人,带动学习500余人。开班时间以农闲时段为主,教学坚持有教无类,不看身份,不论年龄,不求学历,把招生条件放宽到各阶层。通过工笔牡丹画产业培训,提供尽可能多的家门口就业岗位,让年轻父母,尤其是年轻妈妈们可以不用远离家乡,在家门口作画,既能陪伴孩子、照顾老人,又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拓展延伸书画产业链角,擦亮工笔牡丹金字招牌
夯实发展根基。厚植农民画师独特底蕴,专设10万元乡村公益培训资金,建立作品奖励、特聘画师激励机制,培树1名全国“德艺双馨人民艺术家”,5位农民画师加入中国美协、中国民协、中国书协。深化网络建设。先后培育全国首家绘画专业合作社、新时代文明实践书画产业培训基地、2处书画院、20余处大型书画点,超5000名留守妇女、残疾人士放下锄头、拿起画笔,端上稳定的“文化饭碗”。加快产业融合。坚持精品创作与产业振兴并重,积极探索“工笔画+”产业链,引导800余名农民画师走上电商订单精准营销“快车道”,协调推进产业创新、领军人才、墙绘、装裱、文创开发及物流配套发展,年创收超1亿元。
引领书画产业发展方向,打造乡村文化产业名片
构筑人才高地,制订“手造+书画”骨干培养计划,建立作品、画师激励机制,开展研学采风、非遗传承等“订单式”教育,百余幅“手造”精品在省市、国家级活动中获奖、参展。普及公益培训,复制书画名村经验,培育了全国首家绘画专业合作社、10余家书画院及大型书画店,常态化举办“陪伴花开”普及公益培训班,让“一人绘画、全家致富”的鲜活故事轮番上演。描绘花样美景,新建城市社区“手造”书画展示体验销售专区,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民画师”模式,年创收超1亿元,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增收、优秀文化传承。
下一步,巨野县永丰街道将持续在书画产业上下硬功、出实招、求实效。按照“塑品牌、育人才、拓市场”发展思路,深入挖掘现有资源,大力支持书画产业人才发展,支持农民画家创作、培训、成长,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发展的美好蓝图。
初审编辑:李威
责任编辑: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