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巨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8.9亿元,7项指标增速居全市首位

2024-10-11 15:23: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周琛 苏鑫

  大众网记者 周琛 苏鑫 菏泽报道

  10月11日,菏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主持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巨野县专场),菏泽市副市长、巨野县委书记冯艳丽参加发布会介绍巨野县高质量发展情况,巨野县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冯艳丽介绍,近年来,巨野县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考核中荣获第一名。今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8.9亿元,增长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5亿元,增长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72元,增长7.4%,7项指标增速均居全市第一;在全市工业重点项目现场推进会上位居第一等次。全国农房建设管理及现代宜居农房建设培训会、全省乡村文化振兴等现场会在巨野县召开,荣获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全省高质量发展进步县等荣誉称号。

  坚定不移建链延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锚定工业立县战略,确立了五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双招双引实现突破。

  实行“一企一策”,在北京、上海、杭州、无锡、东莞设立离岸招商中心,聘任招商大使15人,延伸招商触角,降低招商成本,提高招商成功率。2022年以来,签约过亿元项目339个,落地过亿元项目240个,计划总投资800亿元,其中过10亿元项目20个,产业集群项目4个。纳入省集中开工项目39个,列入省重点项目69个,数量均居全市第一。实施招才引智项目110个,柔性引进院士2人、泰山系列人才18人,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5人,居全市前列。

  产业转型稳步实施。全面落实十大重点产业“链长制”,县级领导牵头负责建链、延链、强链工作,推进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一体化发展。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华夏国药入选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1.39%,居全市第一;16家企业获批市“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数量全市第一。

  文化旅游蓬勃发展。高标准编制文旅产业发展规划,金山全域生态旅游项目入选省重点项目。承办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获得一致好评。规划建设全国书画交易市场和书画一条街,工笔牡丹画产业入选市“231”产业“雁阵形”集群,2023年产值超20亿元。作品先后亮相上合青岛峰会、进博会、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等重大活动,国际影响力日益彰显,成为代表菏泽、代表山东的一张靓丽文化名片。

  坚定不移夯实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巨野县锚定建设农业强县目标,编制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抓好五大振兴,全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粮食安全保障有力。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新建高标准农田16.1万亩,粮食总产创历史新高。地方储备粮规模3.9万吨,位居全市第一。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聚焦粮食加工、大蒜辣椒、纺织服装、肉鸭蛋鸡等7大优势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条,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3家,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小麦及面粉深加工日产能6000吨,佳农集团大蒜出口连续17年居全国第一位。蛋鸡存栏量居全省第一,肉鸭产业稳居全国前列。

  和美乡村有序推进。围绕“农村美”目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所有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标准。创建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打造省市级和美乡村29个,人居环境连续三年保持全市第一,6个镇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22个,全市最多,全省领先。

  坚定不移扩容提质,建设精致宜居城市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逐步拉开框架,提升形象功能。新建改造麟山路、金山路等城区道路10条,打通彭泽路、五莲路等断头路8条;建设国防教育主题公园、麒麟大道东段口袋公园等公园7处;解决东方新天地、汽车二队等遗留问题79个,22个棚改项目全面完成回迁安置;新建供热管网20.1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19万平方米,138个小区实现集中供热,满意率全市最高;购置新能源公交车100辆,新建智慧公交站亭10处,城市交通更加便利。建设工地扬尘治理工作连续四年全市第一。实现雨污合流管网清零、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在全市率先通过省级验收。树牢“大城管”理念,开展七大专项行动,全方位整治提升城市环境,国家园林城市通过省级复审,国家卫生县通过现场评估验收。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纵深推进各领域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社会活力。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高标准完成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等国家级试点;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稳步推进;集团化办学、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等改革事项有序开展。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巨野样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涉企执法监督平台等经验被省委改革办刊发推广。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开展“三亮”专题行动,评议次数和满意度均居全市第一。设立“企业宁静日”,连续两年压减涉企执法检查30%以上,实实在在为企业减负担、增动力,受到企业一致好评,典型做法被司法部、新华社等部门、媒体刊登推广。

  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等贸易交流活动,不断拓展国际市场。挖掘培育潜力企业,帮助企业实现自营出口。上半年,完成货物进出口27.7亿元,同比增长22.1%;实际利用外资2603万美元,位居全市第一位。

  坚定不移办好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以上。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被确定为全市唯一的全省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地区。2022年以来,新建、改扩建玉山路学校、会盟路佳信学校、文昌路小学西校区、北园小学等学校项目53个,招聘教师864人,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高考本科上线率、录取率稳居全市第一方阵;投资3000余万元,更新基层卫生院医疗设备,圆满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三年规划任务目标;综合社会福利中心、文化艺术中心投入使用,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规划15个5000-10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创新嵌入式社区服务模式,打造“15分钟服务圈”,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宣传报道。健康巨野、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工作扎实推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坚定不移加强党建,维护良好政治生态

  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抓好政治建设。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做法成效得到中央指导组、省委督导组表扬。

  建强干部队伍。深化落实干部队伍作风能力提升《实施意见》,抓好“选育管用”工作全过程,开展年轻干部“擂台比武”,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注重“四结合一强化”,2022年以来,提拔重用科级干部427人次,交流140人次,晋升职级1040人次,树立了有为者有位的鲜明导向。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明确11条免责情形,实施容错纠错10起,旗帜鲜明为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

  加强廉政建设。扎实做好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01项,经验做法被中新网等媒体报道。

初审编辑:刘亚

责任编辑:刘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