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菏泽5月13日讯(通讯员 李村宣) 5月6日,走进李村镇党员活动室,映入眼帘的是牡丹区李村镇 “扶贫开发”17个村庄示意图,标注红色的3个村为养殖方式脱贫,标注绿色的6个村为养殖加种植方式脱贫,标注蓝色的8个村为种植方式脱贫。不仅标注了脱贫的方式,还规定了完成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为3年内全镇被省定位的17个贫困村7644户30082人全部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村镇党委书记、“双创双促”领导小组组长季双进告诉记者:“李村镇开展的‘双创双促’活动,以‘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为根本,深入开展以村级党组织创服务品牌、党员创服务先锋,促经济发展、促社会和谐为主要内容,全面提升党组织、党员的服务理念、服务功能、服务能力、服务标准和群众满意度,努力实现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文明新风身心美和宜居、宜业、宜游的“四美三宜”发展目标,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幸福李村’建设。”
行走在该镇的32个行政村,村委会大院的黑板报上都张贴着三年规划目标、确定的主导产业、党员联系户、党员公开承诺。
当日,牡丹区李村镇高李村黄河生态采摘园温室大棚内的蓝莓和樱桃刚发芽,高李村党支部书记刘冠英和镇干部李宁在大棚内观察着经济作物的长势。从大棚出来,700亩的生态园一眼望不到边。该采摘园目前已建成320个大棚,其中党员示范棚8个,党员联系扶贫户大棚13个,安排扶贫人口26人,以产业扶贫方式加快了贫困户脱贫步伐,真正成为贫困户“产业扶贫”基地。多年的贫困村,如今搞起了高效生态农业。
河口村党支部书记张新平,利用黄河滩区泥沙的资源,建起了新型建材厂。本村百十口人在其厂里打工 ,一年为村里增加收入300多万元。该村党员张水堂把有劳动能力的村民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网络把黄河滩区特有的杂粮包装后销往全国各地。
位于李村镇油楼村的紫菏香草生态园,还有一个月就迎来观花高峰期,栽植了国内外200余种经典类香草,并建立了薰衣草苗木基地和科研中心,香草提取的精油能获得可观的效益。按照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油楼村还成立了合作社,分散到农户各家种植,新育苗的350万棵薰衣草可扩展种植面积近3000亩。农户靠栽植薰衣草,每年每亩地可增加5000元以上的收入。
高李村、河口村和油楼村正在发生的转变,正是这个黄河滩区以“双创双促”全面推进村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载体、实施“一村一品”助推“幸福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李村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开展党组织创服务品牌活动,先后实施了党支部引领发展工程、服务载体创新工程、服务阵地提升工程、综合保障提升工程、自身建设提升工程。 以群众满意为根本,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力争三年内所有村级党支部达到“五好”服务型党组织标准
5月6日,记者走在牡丹区李村镇河口村,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全村13个党员家的大门口醒目位置都挂着一个红色的共产党员户标牌,鲜红的标牌上印有醒目的党徽。
扣开一户党员户的家门,一问是有着40年党龄张景波的家。张景波指着家门口的共产党员户标牌告诉记者:“感到很荣幸,也有很大压力,每天都主动打扫家门口的卫生。”张景波对口联系的贫困户是74岁的贾爱芝。打开张景波手中的连心卡,上面写着贾爱芝的电话,张景波的入党时间,及今年与村党支部书记到贾爱芝家慰问,帮助贾爱芝去镇卫生院检查身体,到村卫生室量血压等。
农村党员户门显示 “共产党员户”和经营商户显示“共产党员商户”亮明身份,镇每个街道、胡同都有一名党员具体负责,明确了胡同党员、绿化党员、公共设施党员岗位。同时从中选择有帮扶能力的党员对困难户进行“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切实发挥好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
统一挂 “共产党员户”、“共产党员经营商户”等标牌,让党员亮身份,是李村镇开展党员创服务先锋活动的内容之一,该镇还实行党员设岗定责,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和完善党员结对帮扶机制。
李村镇党委书记季双进告诉记者:“共产党员户标牌悬挂上,党员带头致富、维护群众利益、推进乡村文明建设等公开承诺,组织引导党员把身份亮出来,把形象树起来,一张张‘连心卡’的背后,是一个个共产党员真情真心的付出,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连起了党心和民心。”
以开展“双创”为载体,全力推进村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得以发展,精准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黄河风景游览成为发展新亮点。乡村文明建设得以推进、民生得以改善,农村更加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