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菏泽7月3日讯(通讯员 刘尊行)6月7日,郓城供电公司选派的“第一书记”张建兴,在郓城县委年度综合考评中,以总体成绩第一名的成绩,受到郓城县委组织部的通报表彰。同时,该公司也荣获了“第一书记”工作先进派出单位。
张建兴在被选派到刘梅庄村任“第一书记”之前,是郓城供电公司运输部的副主任。在郓城县委选派的“第一书记”中,说他是最会“放电”的“第一书记”一点也不夸张。
到刘梅庄村任“第一书记”后,张建兴始终围绕县委打造“五好”党组织,建设“四美”的工作指示,紧紧团结和依靠村两委成员,深入基层,心贴群众,严守纪律,认真履职,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为了解群众的思想和村子的情况,他随身带着笔记本,,随时记录下来,作为“第一手”材料。在农民家中、田间地头、养殖厂等处都有他的身影。村里有多少口人、几亩田、多少打工的、多少养殖的、多少预备党员该转正的等等,都在他的民情本里。制作了《村情民意调查表》,列了“您最关心的是什么”、“您最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您最希望村里发展什么产业”等内容。摸清村情民意、制定脱贫规划、建强村级班子、协调政策落地、趟出致富路子。
他的做法深深触动了村里党员,带动了群众整体素质提高,夯实了党支部这个战斗堡垒。“还是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俺活了80多岁了,党还派人来看俺,俺知足了!”孤寡老人张新田握着张建兴的手动情地说。
随着刘梅庄村村民收入大幅提高,大量的家用、农用电器设备进入每家每户,用电负荷急剧增加,致使用电高峰时电压偏低。特别是在畜牧产品加工时,配变保护装置经常跳闸。张建兴首先发挥部门优势,便争取“娘家”的支持。立即组织人员根据刘梅庄村的实际用电情况,按照“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绝缘化”的原则,投资47多万元,对刘梅庄村进行了农网改造升级。经过公司员工加班加点的不懈努力,对全村线路进行彻底改造,增装100千伏安变压器1台,新装智能电表270只,新立电杆30基,安装表箱86个,安装了路灯58盏,架设10千伏线路300余米,更换0.4千伏低压线路5000余米,彻底解决了群众用电问题,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虽然该村线路改造只用了半个月,但明显看出张建兴黑了、瘦了,鬓间也多了不少白发。改造期间,张建兴得了痛风病,他一拐一瘸地依然坚持在工地。村民就拦住他不让去,说有什么事等养好病再说。为了村里的工作,他多次不顾病痛,坚守在工作第一线……
“俺村线路改造前,只有一台50千伏安的变压器,电风扇都带动不起来,现在可好了,供电公司专门为俺村安装了100千伏安的变压器,对用电线路进行了安全升级改造,村民用电不仅不用愁了,安全也有了很大保障!”7月16日,村支书刘学宽紧紧握着郓城县供电公司回访领导的手,不知怎样表达感激的心情才好:“你们始终把农网升级改造和电力扩容作为情系‘三农’服务为民的一项民心工程。在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的情况下,仅用15天的时间就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电网改造工程,提高了俺们的用电质量。”在场的村民张大爷插话道:“新安变压器,解决了村里用电紧张问题,并且没让村民交一分钱,‘第一书记’和村干部真是为百姓做实事啊,俺发自内心里感谢!”
张建兴最会“放电”不仅体现在改造村里的线路,还体现在他的工作作风上。村委委员刘洪德说:“张书记来到俺村,像充足了电的电动马达,一刻也不休息,还带领俺走向致富路。给俺村老少爷们的印象就是实干!”
有了可靠的电力,“促进农民当地就业,发展本地经济”是张建兴上任后的又一个工作目标。在调研中得知,刘梅庄村有从事养殖的传统习惯,但由于缺少有效的组织,经济效益不明显。他就咨询畜牧局专家,寻求适宜的特色养殖品种,探讨品种改良、常见病防治、规避市场波动风险,引导村民科学养殖。养殖业发展壮大了,他又带领村民对畜牧业进行深加工。于是张建兴与村委班子商量,选派两名干部外出寻找致富的“金钥匙”。在他的多方联系和协调下,办起了“鸿达肉联加工厂”,使120多名农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梦。张建兴兑现了上任之初履职承诺的实事,光这一项每年就为村民增收100多万元。
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他越发感觉自己任重道远。有一天,村里一位留守妇女哭哭啼啼地来到村部找到张建兴,说她在家里被婆婆训了一顿,说她在家里闲着白吃饭,希望能帮她找个工作。张建兴被触动了,他想,要是能帮她找点事情做该多好。2012年初夏,他带领3位村民到外地学习手工编织工艺,回来后,带动当地50余名留守妇女就业,让留守妇女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工艺品实施人性化管理,所有工作量可在家里完成,按件计酬。一方面不耽误村里留守妇女干家务活,另一方面又给她们带来可观的额外收入。
“自从来了供电公司的‘第一书记’,俺村的每一处细微变化,都倾注着他的真情和心血。实实在在的电力帮扶,使俺村经济发展实现了‘换挡提速’, 这样的下派干部俺认可!”11月21日,刘梅庄主任袁尊举看着眼前一辆辆载满本村自己加工的畜牧业产品和手工编织品的车辆驶向远方而有感而发。
(责任编辑:李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