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县发改局:以改革破局,以创新赋能,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4-01 11:46:3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效谨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郓城报道

  3月27日,郓城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郓城县发展与改革局专场,邀请郓城县发展与改革局负责人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郓城县发展与改革局坚定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以改革破局,以创新赋能,全力争资金、争项目、争政策、争试点,不断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超前谋划,突出重点,着力下好项目储备“先手棋”。坚持把谋划储备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工作长期抓、持续抓、动态抓,积极对接国家和省市最新投资政策、投资方向和投资重点,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会同各乡镇街道和县直有关部门,精准策划、论证储备优质项目,建立联审会商、动态调整、定期通报等工作机制,加快办理前期手续,不断提高项目申报成熟度和可行性。今年以来,储备各类资金项目99个,总投资突破400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量均居全市前列,覆盖社会民生、农林水利、生态环保、城建和工业等领域,为项目建设、投资增长、资金和政策争取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施策,狠抓落实,持续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主引擎、主路径,建立县级领导干部包保、专班推进等多项工作机制,2024年,全县列入省重大、省绿色低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14个。其中,省重大项目建设年度综合排名全市第一、省绿色低碳重点项目年度综合排名全市第三,黄河流域重点项目年度综合排名全市第一,圆通菏泽智创园、郓信包装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今年以来,全县开展项目建设攻坚突破行动,成立工作专班,制定《重点项目建设包保工作推进方案》,建立“红黄绿”手续办理机制,做到有求必应、应必践诺,把保障的措施落实到位,把优质的服务提供到位,把做出的承诺践行到位,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今年入选省市重点项目41个,数量创历史新高,居全市第三位。前两个月,累计完成投资30亿元,排名全市第一。济广高速、成昊医疗、六沐新材料等一大批项目竣工投产,投资102亿元的旭阳集团尼龙66新材料项目、投资93亿元的大唐郓城国家电力示范项目、单体规模全省最大的集中式陆上风电项目等一批带动示范能力强的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全力以赴,靠上争取,积极当好政策争取“排头兵”。坚持把政策资金争取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心剂、催化剂和助推剂。2024年,全县获批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资金等各类政策项目32个,共计争取资金21亿元,均居全市前列。其中,县城市排水管网及排涝设施建设项目获批超长期国债资金2.2亿元,占全市总额度的28%,单体项目支持额度全市第一;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获批“两新”资金额度3480万元,是全市唯一获批的“两新”项目。获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29个,获批额度48亿元,全市第一,占全市三分之一。两个项目被纳入以工代赈省级重点项目,争取资金1080万元,是全省获批资金最多的以工代赈项目。今年以来,全县印发《“四争一创”工作实施方案》,抢抓机遇、靠上对接、积极协调,全力争取政策资金。聚焦“两新”“两重”,会同县直14个牵头部门,建立专班推进、专家领衔、联审会商、定期通报等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已通过第一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5个,获批资金额度31.8亿元;设施农业更新改造项目成为全市唯一通过国家审核的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成功纳入国家级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试点县,为全县城镇化建设带来新的机遇。

  注重质效,多措并举,切实做好改革创新“先锋队”。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新沃土、硬支撑,落实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健全清除隐性壁垒机制,助力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强政策宣传和贯彻落实,印发《郓城县贯彻落实2025年促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分工方案》,起草了《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快推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改革试点,打通政策兑现“最后一公里”,让企业享受更多优惠。把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着力点,健全完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实时归集、差异化监管、应用场景标杆打造、黑名单联合惩戒、信用修复等综合评价办法,在全县上下营造“知信、守信、用信”的良好氛围。

返回菏泽大众网首页>>

初审编辑:李威

责任编辑:刘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