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7岁的邵立新老人已经退休6年,在这六年时间里,老人通过日常生活与对以往的记忆,将自己在岛城生活的40多年时间积累的方言,通过口述的形式,让他的儿子记了近4万字的资料,里面全收录着岛城的各种方言。老人告诉记者,他现在正在对这近四万字的资料进行整理,再过一个多月,他准备刻录一张光盘,将岛城的各种特色方言都收录下来,以便将这些民俗能够永久保存下来。
近日,记者来到了邵立新老人位于十梅庵附近的家中,家里放着各种文史资料。打开电脑之后记者看到,三万九千多字的资料已经全在word文档里面,记者看到每一栏的文档都有一个岛城方言的文字版词语,而在后面则是对这些方言的解释。
对于这些方言,邵立新也都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例如对于一些俗语、人物动物植物地名等等都进行了归类,并且在自己的文档里面全进行分段,这些资料让老人整理了六年之久:“我自己不太会电脑 ,这些东西都是我口述,儿子来整理的。”
说起整理这些方言的原因,老人说起了40年前的一些故事:“我是烟台莱州人,老伴是城阳夏庄人,1975年和老伴在青岛结婚,老伴说一些方言,我听不懂,来到青岛时,因为方言问题出过一些小笑话,所以觉得方言也是一种民俗与艺术,并且很有意思,所以现在退休了之后,就想靠着自己在青岛这40年的一些记忆和生活经历,把那些有特色的方言全都记录下来……我年轻时半工半读,也积累了一点文化,现在退休了,想着能整理这些有文化价值的东西,现在这些资料还在整理,再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刻出一张光盘,那个时候这些方言就可以记录下来了……”
老人告诉记者,随着到岛城定居的新市民越来越多,这个光盘和这些资料也可以帮助新老市民之间减少一些沟通障碍,这也是老人整理这些资料的另一个目的。老人告诉记者,自己曾经整理了数千条方言,肯定有很多老市民或者新市民对于这些方言都有独特的理解,例如“这孩子真膈应人”的“膈应”是啥意思?这些话虽然经常听,但是不少新市民却很难理解这些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