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显林指着黑色的伺服电机告诉记者,目前机器人核心技术国内还难以突破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松机器人”)的落户,使青岛距离中国北方工业机器人基地的战略定位又近了一步,而山东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区位条件,也为新松机器人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虽然工业机器人应用日益普及,但核心技术尚未突破依旧制约产业发展,青岛能够利用工业基础和海洋科研优势率先做出突破,备受关注。 记者张冠超发自青岛
剑指北方工业机器人基地
“新松的到来让青岛机器人产业提升了一个层次,它的科研和项目资源会直接带动青岛机器人产业的发展。”7月28日,青岛市高新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耿凯向商报记者表示,引来新松机器人是高新区青岛市国际机器人产业园成立后的标志性项目,使青岛距离中国北方工业机器人基地的战略定位又近了一步。
据了解,国内机器人产业近年刚刚起步,发展最快的产业集群位于上海市及周边地区,此外,哈尔滨、常州、重庆、青岛等四地的机器人产业也处于快速上升期。
耿凯告诉记者,目前各地机器人产业均处于起步阶段,青岛优势十分明显,“青岛工业门类在北方城市中最全,且依托山东良好的工业基础,本土和周边城市机器人需求量很大,产业前景超过沈阳和西安。”
去年5月,位于青岛高新区的青岛市国际机器人产业园正式开园,产业园占地1000亩,一年中已吸引软控科捷、日本安川、宝佳、诺力达、速霸数控设备等30余个机器人项目。而今年6月,青岛市又发布《青岛国家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将发挥海洋、家电方面的优势,重点发展海洋、服务类机器人产业。
该局投资服务处综合部部长华熙凤介绍,因港口优势,青岛在码垛机器人和物流机器人领域发展较快,海外机器人销售代理和本土制造企业在青岛都非常活跃,而近年随着海上打捞、海洋石油工程、水产养殖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本土企业也开始研发水下机器人。“特别是借助海洋工程、船舶工程的优势,发展水下特种机器人制造业,打造‘中国水下机器人之都’。”
新松机器人为何选青岛?
公开资料显示,新松机器人成立于2000年4月,隶属中国科学院,是国内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化基地。而据该公司2013年年报显示,公司发展形势良好,当年新签订约25亿元,同比增长56.25%。实现营业收入13.19亿,同比增长26.30%,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49亿,同比增长20.12%。
对于新松机器人为何选择青岛,据报道,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表示,新松正在进行产业链整合以及与日韩的合作,下一步还将发展水下机器人项目,青岛有得天独厚优势,可以在产业上有很好的支撑作用,也可以起到桥头堡作用,业务可以辐射北方。
商报记者还注意到,从2012年起,新松机器人就将触角伸向了山东企业,先后与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简称“山东电力”)、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信电器”)、骏马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简称“骏马装备”)合作,两年中屡有大单得手。
今年3月和7月,新松机器人与东营市骏马装备签订注汽机组生产线采购合同,分别向该公司销售价值13644 万元和9698 万元的注汽机组生产线。而据新松机器人公告称,其与骏马装备的合作大单实际数额为6亿元人民币,以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与骏马装备合建工业园1 号、2 号、3 号工厂的自动化生产线,建设工期为2014 年至2016 年。
今年2月19日,新松机器人与海信电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成立合作团队,重点在自动化工厂规划、自动仓储物流、机器人自动化应用等方向,对海信电器未来3 年的整体自动化业务进行评估与规划,成立项目组共同推进,并为双方共同成立产业公司奠定基础。
此外,2012年10月,新松机器人还中标山东电力的山东中心智能化仓储系统项目,为山东电力提供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输送及分拣系统等。公告显示,此次中标金额为0.42亿元,占新松机器人2011年总营收的5.42%。
不少企业“用不起”机器人
有媒体6月曾报道称,山东将开展“机器代人”试点,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流程,加强制造过程控制,培育智能制造生产模式。促进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橡胶及塑料、机械加工、建材、粮食、食品、电子电器、采矿、家电、石化、物流、纺织等领域的规模应用。
对于工业机器人的优势所在,在青岛市高新区,宝博集团董事长高明作告诉记者,该企业生产的码垛机器人主要供应青岛各大养殖企业,其中最大的采购商为六和集团,2012年至今已向其采购了70台码垛机器人,大大降低了养殖企业的人力成本。
“一台码垛机器人能够替代5-6个人工,若人力成本以5万元/人/年计算,不到两年就能收回成本。”高明作表示,从2010年起,码垛行业的机器人开始加快普及,主要是受两个原因影响,一是新生代不愿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引发招工难,二是养殖行业近年的下行趋势和飞速上涨的用工成本产生矛盾。
在高明作看来,码垛机器人在化工和面粉等生产运输企业的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搬运不但是体力活,诸如上述行业的工业粉尘对身体的危害也很大,工伤补偿对企业而言是潜在的成本,化工和面粉企业机器代人在未来将成为趋势。”
以上仅为码垛机器人的市场前景,而谈到焊接机器人领域,山东华兴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张斌也对产业前景抱以认同。他介绍,相比传统焊接生产线,上一条波浪腹板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用钢量可以节省30.4%,工人可减少50%,而且省去吊车、装焊丝、员工安全等很多管理问题。
在节省用料与人工成本的同时,机器人也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张斌表示,波浪腹板作为节能低耗产品,销售前景不错,而按照1+2方式(即1条生产线、2台焊接站、4台机器人)计算,设备投资回收期大约是17个月。
既然工业机器人的优势明显,但高明作表示,受制于资金压力和员工素质,工业机器人大面积铺开还需要一段时间。“以养殖行业来说,大家资金都很紧张,而机器人采购资金不菲,大面积采购会给企业资金链带来很大的压力,而在售后中我们也发现,由于工人的不当操作,机器人时常会出现故障,这需要员工素质的整体提升。”
国产机器人仅做中低端应用
青岛宝佳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显林告诉记者,要让更多的工业企业用上机器人,必须加强自主研发,突破核心技术,以此降低机器人生产成本,并通过开发新型金融产品让企业先试先用。
然而,突破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并非易事,在企业组装厂的一台多关节码垛机器人前,王显林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只能生产机器人外壳和机械抓手,并具有研发控制器的能力,但各关节处的核心零部件——伺服电机、减速器还无法突破,只能依赖进口。
记者看到,多关节机器人结构其实并不复杂,除金属外壳外,四个能够运动的关节处都装有伺服电机和减速器各一台,为关节提供动力,而整个机器人的控制,则通过外部的控制器实现,这台码垛机器人的控制器是一个半米高的大铁箱。“‘三大件’占去了造价的6成,但目前主要依赖进口。”王显林介绍,以这台多关节机器人为例,要使用伺服电机和减速器各4台,两者单台的进价分别约在3万元和1万元,而一台控制器价格约为5万元,三者相加约21万元,而这台机器人的造价才30多万。
记者从王显林口中得知,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全球供应商主要分布于瑞士、德国和日本,其中瑞士ABB、德国库卡、日本发那科和日本安川电机四家公司,它们被称为机器人王国的“四大家族”,而目前青岛市的机器人生产企业,主要从以安川为代表的日系生产商手中采购核心零部件。
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不但提高了生产成本,也使售后服务非常不便。王显林表示,他们并不掌握核心零部件的维修技术,如果售出核心零部件出现问题,他们只能拿一个新的给顾客替换,然后把坏的寄回日本维修,时间周期较长。
对此耿凯表示,机器人产业分为本体制造、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制造、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三个方向,但受制于核心技术,机器人本体制造发展较慢,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还是在做集成应用。“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机器人,目前少数企业也能做出伺服电机和减速机,但是精度和可靠性和国外特别是日本企业相比还有差距,只能做中低端应用,码垛机器人出现几毫米偏差没关系,但焊接机器人就容不得丝毫偏差。”
不过耿凯也表示,即使核心技术一时难于突破,机器人应用量的增加,对中国产业升级换代也将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机器人是工业金字塔的塔尖,会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青岛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离不开机器人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