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上午,随着R1线前大彦站的施工机械开钻,700万泉城人民翘首以盼的轨道交通R1线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济南迈入轨道交通加快建设时期。
1 时间表
2018年6月和12月分别实现全线“洞通”、“轨通”,2020年5月试运营。
2 站点
全线设11处站点,其中5处为“三层高架岛式”。
3 车型
采用B型车,设计时速为100公里/小时。初期、近期4节编组,远期6节编组。
济南轨道交通R1线于7月16日正式破土动工。对于700万济南人民来说,下一个问题便是R1线何时能开始运行?记者了解到,轨道交通R1线计划于2018年6月和12月分别实现全线“洞通”、“轨通”,在2020年2月完成联调,在2020年5月试运营。这也就意味着,市民5年后就会坐上轨道机车了。
现场R1线第一根工程桩深入地下20米
按照规划,R1线试验段包括池东站、前大彦站、园博园站以及三站之间的两个区间(含站后折返线),总长度约5.78公里。池东站、前大彦站、园博园站为高架车站,整个试验段是高架线的一部分。
16日上午9点45分,前大彦站的施工机械正式开钻,现场响起震耳的机器轰鸣声。10点多,两辆戴着大红花的混凝土罐车缓缓驶入前大彦站的施工现场。这是济南轨道交通建设中的第一批混凝土,即将对首根工程桩进行浇筑。
工程桩根据不同的施工要求有12米到56米长,首根工程桩深入地下达20.4米,桩径约1.5米。轨道高架与高架桥类似,在桥面以下作为支撑的大立柱叫做墩柱。一根墩柱下方往往由4根或者6根工程桩做支撑。“就R1线来说,车站部分为6根工程桩,车站区间为4根。整个试验段有1119根工程桩。”施工人员介绍。
上午11点多,工程桩底部清理完成,施工人员开始安装混凝土浇筑所用的导管。下午1点多,第一车混凝土开始向工程桩内浇筑。第一根工程桩需要浇筑4车混凝土,历时差不多2个小时。
站点11处站点中5处为“三层高架岛式”
记者了解到,R1线全线一共11处站点,在7处高架车站中,园博园站、大学城站、紫薇路站、赵营站、玉符河站这5处车站都是路中三层高架岛式车站。
记者了解到,池东站到大学城站区间都是高架段,这一段线路的走向为:沿丹桂路南侧向东,再转向北路沿海棠路中绿化带敷设,沿途将设高架车站两座。在具体层面上,池东站位于丹桂路的南侧,而前大彦站位于海棠路、芙蓉路南侧。
沿着R1线向北行进,园博园站到紫薇路站也是高架区段,共设路中三层高架岛式车站3座。园博园站位于海棠路、丁香路路口的北侧,大学城站位于海棠路、大学路路口南侧,紫薇路站位于海棠路、紫薇路路口南侧。
赵营站到王府庄站区段,是由高架转入地下的区段,这一段线路将沿刘长山路路中敷设,共设路中高架三层岛式车站2座、地下车站1座。赵营站位于刘长山路、平安北路路口北侧,玉符河站位于玉符河北侧,王府庄站位于刘长山路、物流大道路口。
继续向北行,R1线的剩余站点也将全部为地下站。记者了解到,R1线的大杨庄站到演马庄西站区段也为地下段,这一段线路将沿齐鲁大道敷设,经济南西站,止于演马庄,共设地下车站3座。
车型采用B型车 最快100公里/小时
据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车型一般分A、B、C三种,国内大部分城市采用的是A、B两种车型。A型车为高运量车型,一般车宽3米,上海地铁基本都是这一车型;C型车属中运量车型,车宽为2.6米。B型车则属大运量车型,比A型车苗条,一般车宽在2.8米左右,最大客运量单向每小时可达3万至5.5万人次。从载客量上看,带司机室车的B型车一般能容纳230人,无司机室车能容纳245人。B型车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来说有很多优势。比如车厢的造价比A型车便宜了不少;长度要比A型车短,建设站台时就可节省部分资源和成本。
记者了解到,R1线车辆将采用B型车,由于轨交车辆的购置需招投标,目前尚不知道亮相济南的B型车的具体外形。R1线车辆初期、近期4节编组,远期6节编组;行车为初期15对、近期、远期20对,预留30对。
B型车设计时速是100公里/小时。“在实际运营中,不会跑到最高设计时速,从各地运行情况看,一般运行速度在80公里/小时。”一位业内人士说。照此计算,从池东站到演马庄西站,不停站“奔跑”只需20分钟左右。
展望轨道交通将撑起济南大交通“脊梁”
记者了解到,随着轨交线网的逐渐铺展,穿行其间的公交线网也将随之得以优化。包括出租车、自行车在内的其他公共交通方式将作为有机补充,进一步满足市民的个性化出行需求。此外,济南还将借助轨道交通实现与铁路、民航等客运枢纽的快速连接。
按照济南轨道交通规划的3条R线来看,R2线可将济南西站、济南站、济南东站串连,未来的济南新东站则可通过R3线与R2线的接驳,实现与现有3个火车站的连接。
此外,R1线还为南延预留空间,未来或与济聊城际铁路实现“共线运营”,即地上通动车组、地下走轨道交通。据测算,济聊城际铁路建成后,可把济南到聊城的车程缩短至半小时。此外,已进行了地质初勘的R3线远期或具备延长至济阳的条件,而规划中的M线也有线路为东延至章丘埋下伏笔。
延伸阅读
如何确定﹃走地上﹄还是﹃走地下﹄
关于济南修建轨道交通的讨论,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其中不变的核心问题,是按照济南的地质条件,如何在修建轨道交通的同时不破坏泉水资源。
据了解,济南市划定的泉水保护敏感区具体范围为经十路以北、明湖路以南、历山路以西、顺河高架路以东的区域。轨道交通地下工程一般在15米以内,而泉水保护敏感区以外石灰岩埋深均在15米以下,因此我市绝大部分地区和路段可修建地下轨道交通。针对济南独特的地质特点,在规划设计前期,轨道交通规划编制单位建议,在绕城高速以内的主城中心区以地下为主,不过要在不影响泉水保护的前提下进行,但地面布线以及高架轻轨的方式仍不可或缺。
济南市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选择敷设方式需综合考虑工程投资、拆迁成本、用地成本、城市景观等因素以及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地下敷设方式有利于拓展城市空间、节约城市用地、节省拆迁费用,且不影响城市景观环境、可兼顾人防功能,在城市繁华地区具有明显的综合效益优势,高架敷设方式综合造价较低,工期较短,但占用土地资源较多,对沿线两侧建筑产生较大的噪音干扰,对居民生活环境和出行有较大影响,对城市景观和沿线建筑日照具有一定影响。
工程筹划
2015年 基础工作年,重点工作包括交通导改、管线迁移等
2016年-2018年 车站、区间、场站等土建工程的建设将成为重点
2019年 安装调试年,供电、接触网安装、机电设备、系统设备的安装调试将密集展开
2020年 开通运营年,R1线将完成设备联调、空载试运行,直至开通试运营
“洞通”“轨通”
轨道交通R1线将于2018年6月全线“洞通”;在2018年12月全线“轨通”。所谓“洞通”,简单来说就是隧道贯通,是地铁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节点性目标。而“轨通”则细分为“短轨通”和“长轨通”,其中“短轨通”就是指轨排完成了铺设,形成连续的轨道。“长轨通”则是把钢轨进行无缝焊接,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轨通”。
济南轨道交通大事记
1998年 交通专家许云飞在山东省两会上提出了“济南应该修地铁”的提案。
1999年 济南市再次启动轨道交通的论证,但无最终结果。
2009年6月 济南市政府与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举行了轨道交通规划技术咨询合同签约仪式。
2012年2月 《济南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论证。
2013年1月 济南公布近期将建“一横两纵”,但并未公布具体线路走向。
2013年5月18日 济南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4-2018)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
2013年11月29日 济聊城际铁路济南至长清线(暨轨道交通R1线)首次环评公示。
2013年12月29日 济南市轨道交通R1线前期地质勘探启动。
2014年5月 各项工程招标工作逐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