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大学生指导孩子拼图。(志愿者提供)
“把孩子放在工地我们是真不放心,没想到还能有大学生帮忙看护、教育,真是太好了!”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生社团开设“辅导班”,“招收”十多名农民工子女参加,几天下来家长们赞不绝口。据了解,此事引起了各方关注,不少热心市民、单位也想参与进来,为这些“小候鸟”们做些什么。
第一课谈梦想学感恩
“真没想到,孩子们的热情劲这么高,父母也非常支持,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20日上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微爱实践队”的队长任军同学告诉记者,为农民工子女开设的辅导班进展顺利。
据任军介绍,按照之前的计划,辅导班于17日下午3时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园内开班,当天下午1时许,12名“小候鸟”就已赶到学校,有的家长也特地赶来陪孩子参加。在开班仪式上,中建三局为每位孩子发放彩色水杯、玩具,还准备了各种水果,而第一次走进大学教室的孩子们兴奋不已。
“我们给孩子们上的第一课,主题就是梦想和感恩。”任军告诉记者,这些儿童多是来自重庆江苏等省份的偏远地区,家庭都不富裕,父母外出务工多年,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较少。任军和同学们觉得,首先要关注的应该是孩子的心理状况。“梦想是激发孩子力量的源泉,有了梦想,孩子们才会有动力,去努力拼搏。此外,孩子长时间缺乏父母关爱,我们还要教他们懂得感恩,知道自己父母的不易,孩子就与父母住在工地上,能够切身体验,效果还是不错的。”
“是老师也是哥哥姐姐”
任军说,这些孩子与家人住在工地,为了孩子们的安全,每天早上8时30分至9时,他们会把孩子接来,中午12时,再把孩子们送回住处,下午孩子可以自由选择,想来辅导班也行,也可留在家中陪父母或在家玩耍。
据了解,大学生给“小候鸟”办辅导班,目前只能算是探索阶段。十几名大学生通过几天的接触,也大体了解了孩子们的情况,这些年龄在5到11岁的孩子们大多腼腆内向。好在大学生们很喜欢孩子,很快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小候鸟”们变得越来越开朗。
“朵朵从没上过一天幼儿园,我和我媳妇亏欠孩子太多了。这次孩子能上这么好的辅导班,既解决了看孩子的问题,也能让丫头感受下不一样的城市生活。大学生们很热心,不仅是老师,更像是孩子的哥哥姐姐。”来自重庆的农民工杨术华说,这是孩子家长们的共识,都觉得这样的辅导班“拿着钱都很难找”。
效果好伸援手的不少
看护、教育好幼小的孩子,任军和同学们在筹办这次辅导班时压力很大,他们担心自己经验不足,孩子们可能不配合。他们没想到,孩子们来上辅导班的积极性非常高,家长们反馈孩子真的学到了不少知识。这与多才多艺的“老师”分不开,各有特长的大学生们为孩子们安排了跳舞、情景剧、手工制作、英语、阅读、讲故事等课程,甚至吸引了一些慕名而来的农民工,他们也带着孩子前来涨见识。
这次活动受到很多热心人的关注,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进来,有的来当志愿者,有的提供物质帮助,学校老师也帮着募集图书。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工作人员李女士致电本报新闻帮,表示博物馆有不少文化和外语等类型课程,也有展览活动,可以将这些带到辅导班上,此外,也可申请让孩子们免费参观博物馆。随后,在记者的帮助下,双方已经取得联系,就具体事宜进行沟通。
“按照计划,7月23日活动暂时告一段落,时间紧张可我们感觉还有很多课程没开。”任军说,他们十来名大学生的力量还是太小,“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将这个活动推广开来,我们也会继续努力,争取每年都举办辅导班。”记者 王洪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