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小清河流域沿线湖区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
目前,小清河流域沿线湖区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
齐鲁网济南8月4日讯(记者 张帅) 作为山东省境内的一条重要河流,流域面积1.5万平方公里的小清河养育了全省12%的人口,创造了全省16%的经济总量。但代价也是惨痛的,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小清河的水质也不断遭受污染,治污也成为山东特别是流域沿线城市的一项重点工作。日前,记者在跟随“齐鲁环保世纪行”采访团采访中了解到,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小清河正在从“污水河”逐渐恢复昔日光彩,成为山东“治水”攻克的又一个难题。
数据显示,自2002年以来,小清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自2003年以来,流域内在GDP年均增长14.6%的背景下,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平均浓度年均降低了18%。2010年底,小清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全部恢复鱼类生长,水生态实现了重要转折。
为巩固流域治污成果,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2年4月,山东省正式批复实施了《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方案》,计划通过建设7大类1017个项目,深入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全力将小清河流域打造成为沿河环湖大生态带、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示范区、“蓝黄”两区和省会城市群的经济增长极。
经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坚持不懈的努力,2014年,小清河流域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0D)和氨氮平均浓度分别降至28.7毫克/升和1.60毫克/升,同比下降0.1%和29.9%,较规划实施的基准年2011年分别下降了14.2%和35.7,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同时,根据省直有关部门的共同审定,截至2014年底,各市列入规划的项目中已完成821个,项目总体完成率达到了81.2%,其中产业结构调整(95.7%)、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建设(87.2%)和流域污染治理三大类项目完成率达到了80%以上,流域中的主要天然湖泊马踏湖已建成人工湿地4700余亩,修复受损湿地2万亩,猪龙河等入湖支流开始恢复历史走向,湖区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规划实施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尽管当前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小清河流域依然是山东省水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流域内高污染、高耗水的发展模式也未能得到根本性扭转。截至5月,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五类标准评价,小清河流域仍有9个省控河流断面水质劣于五类,较今年年初仅减少2个,与其他流域相比明显落后。
针对沿线流域地市存在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污水直排现象突出、“治用保”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山东省环保部门将进一步督促各市加快提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做好城区雨污分流工作。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对污水直排、企业偷排等问题进行不定期检查,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保持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以断面水质达标为导向,引导各市加快深化完善“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全力将小清河建设成为“一河清泉水、一道风景线、一条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