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福云在三轮车旁磨剪子。记者 岳耀军 摄影
21天,行程约900里,一位八旬老人蹬着一辆三轮车完成了进京磨剪子、磨菜刀的“壮举”。
这位老人就是家住聊城东昌路北苑小区的于福云。此行已他第三次进京磨剪子、菜刀了。
老于是个“热心肠”
“这次进京来回花了21天,行程约九百里地。”24日下午,记者见到刚返回聊城的于福云时,他爽朗地告诉记者。
于福云今年80年了,是原聊城农校的一名退休职工。“自1991年退休那年起,我就四处转悠着帮人磨剪子、菜刀,已经20多年了。”
于福云说,这门手艺是他年轻的时候在农村老家跟人学的。后来,他在东北又干了24年的木工。由于木工技术非常好,又是个热心肠,所以当时有很多人找他帮忙做沙发、柜子等家具,他便利用周末时间加班加点赶工,但从不收取任何报酬。
1984年,他调回聊城工作,直至退休。于福云说,他干了一辈子活,出了一辈子力,退休后也闲不住。所以他又重拾起磨剪子、菜刀的这门手艺。
“起初,我骑着三轮车在聊城城区转悠着帮人磨剪子、菜刀,后来又到各县市区去磨剪刀。”于福云说,这些年,他几乎走遍了城区以及周边方圆几十里的村庄。每到一处,短则停留三五天,多则停留一个多月。
后来,他突发一个念头:到北京为首都人民群众服务。于是,2010年和2011年,他接连两年蹬着三轮车去北京磨剪子、菜刀。今年已是第三次进京了。
半路上还为人补车胎
于福云年近八旬,但是身体硬朗。
一个马扎、一个打气筒、三块磨刀石,另外还带着雨衣、雨伞等物品,于福云每次出远门都这样轻装前行。
“少的时候,每天骑七八十里路,多的时候,每天骑一百三四十里路。”于福云说,他蹬着三轮车顺着大道走,路过村庄、乡镇有需要磨剪子、菜刀的就停下来。
从聊城到北京八百多里的路,他从8月1日出发,骑了9天才到达北京,路上遇到小的旅馆他就住下。
“我一般住在乡镇上最便宜的旅馆,少的一晚上才5块钱,最贵的15块钱。”于福云说,在一家旅馆住宿时,他帮着把旅馆里的菜刀磨了磨,旅馆老板得知后十分感动,不仅没收住宿费,还免费管他吃了一顿饭。
于福云在北京待了三天,他在玉林住宅小区为居民磨剪子、菜刀。当听说他是从山东聊城蹬着三轮车来北京时,很多居民都非常惊讶和感动。有的人民还从家里给他带来一些食物和水果。
“这次去北京,大约磨了几十把剪子和菜刀。”于福云说,除了磨剪子、磨菜刀外,他还会修自行车、补车胎。
在途经河北一县城时,他发现一女子的电动自行车车胎瘪了,该女子站在那里显得十分焦急。于是,他停下车帮助这名女子补好了车胎。
事后,这名女子掏出20元钱塞给他,但被他拒绝了。这名女子留下了他的名字和手机号码,并再三表示感谢。
做好事只为让人说句好
“父亲一个人蹬着三轮车去北京,虽然我们家人有点担心,但也理解他的做法。”于福云的儿子于延革对记者说。“这是他的一种爱好和兴趣,同时骑三轮车也能锻炼一下身体。”
“一路上,我走走停停,累了就停下来和人说说话,问问他们需不需要磨剪子和菜刀,来回路途上基本没有遇到麻烦事。”于福云告诉记者。
20多年来,于福云利用闲暇时间外出义务磨剪子、磨刀,仅磨刀石就用掉了10多块,至于给人磨过多少把剪子和菜刀,他也记不清了。
不过,让于福云感慨的是,现在愿意让磨剪子、磨刀的人大不如以前多了,哪怕是免费给人磨。
“我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现在生活变好了,都是托共产党的福,吃谁的饭,就要想谁的好,所以咱得为社会做点贡献。”于福云说,他磨剪子、磨刀不图挣钱,只是想给大家伙做点好事,让别人说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