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道工序“炼成”胶州大红蜡
胶州胶东街道办事处丰隆屯村是有名的“蜡烛村”,传统制蜡手艺传承了上百年。每年一进腊月门,49岁的制蜡艺人刘启友便和家人忙碌起来,经过20道工序生产出传统大红蜡,备受十里八乡村民的喜爱。刘启友说,丰隆屯村原本家家户户做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红蜡的销路一年不如一年,做蜡的村民仅剩下十家,他打算在传统蜡烛里添加植物精油,制作各种香熏工艺蜡烛,重振传统蜡烛“雄风”。
缘起 制蜡老手艺传承百年
在丰隆屯村村民刘启友家中的样品间,架子上整齐地挂着一排排红烛,他的家人根据分工,正在南侧的三间平房内生产挂蜡,有的忙着“蘸”蜡,有的忙着上色,有的忙着写字和包装。“我们家的制蜡手艺已经传了五代,到现在至少有上百年的历史。”据刘启友介绍,胶东地区春节有个风俗,家家户户都要备上两支写着吉祥话的大红烛,从除夕夜到初三,每天晚上吃饭时红烛都要亮着,第一个寓意是为了明堂祭祖先,另一个寓意就是在新的一年里照亮光辉的前程。
制作 红蜡至少要蘸15遍
“传统红蜡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至少需要近20道工序制作完成,每道工序都马虎不得,要不然加工出来的蜡烛有质量问题。 ”刘启友说,制作红蜡的第一步是选苇子,苇子是制作灯芯的主要原料,将芦苇扒叶后切成小段,如果苇子不直,还要用火进行育直绑钩,在苇子上均匀缠上薄薄一层棉絮,用擀面杖压平,这就做好了挂蜡的灯芯。做完灯芯后,接下来就开始熬制牛油,根据蜡烛的大小进行“蘸蜡”。
刘启友说,如果红蜡在点燃过程中淌油,村民通常觉得不吉利,在做灯芯的同时将牛油熬好,用牛油做的大红蜡最大好处,就是点燃后不“淌油”。放在铁桶散热太快,温度不好控制,木桶里的油要用木棒不断地搅动,防止散热不均,光搅动就得两三个小时,当牛油发白降温到糊状时才可以蘸蜡。 “蘸蜡”就是将做好的灯芯挂在圆形的轮子上,一遍一遍地蘸牛油,每蘸一遍蜡烛的“身材”就会增加一圈,一根蜡烛至少需要蘸到15遍以上,达到一定的直径后,再用工具割平芯头后上色才能成型,最后在上好色的蜡烛上用金粉写上祝福的话,一个传统的红蜡才算制作完成。
产量10万对蜡销往乡村大集
“我们全家七口人全部‘上阵’,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 ”刘启友说,制作传统挂蜡的每道工序都是靠手工,根本没有机械可以替代,因此产量也非常有限,他们全家七口人各有各的分工,开足马力制作仅能生产300多对挂蜡。
刘启友说,生产挂蜡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上色,温度必须保持在80℃,如果温度过高的话,红蜡容易出油,温度低的话,红蜡又会开裂,因此掌握好温度的同时,给蜡烛上色时必须要快,颜色才能均匀。刘启友说,因为红蜡只有春节期间才用,每年一进腊月才制作红蜡,生产早了的话,如果温度偏高,红蜡容易变形。年前这一个月仅能生产出上万对挂蜡,销往青岛及周边区市的农村大集,如今村里制作蜡烛的不超过十户,每年的产量不过10万对。(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马丙政)
■新闻延伸
祖传手艺期待发扬光大
“毕竟是祖传的手艺,一下子丢弃还真舍不得,也不想在我这一代失传,下步我打算将传统红蜡创新一下,制作香薰工艺蜡烛,将蜡烛的制作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刘启友说,香薰蜡烛属于工艺蜡烛的一种,外形丰富多姿,色彩美轮美奂,其蕴含的天然植物精油,燃烧时散发出怡人清香,市场空间很大。由于资金短缺,再加上自己知识面比较窄,这个想法一直没有很大突破。下步他除了将这门技艺申报非遗外,还将朝着香薰工艺蜡烛行业努力,让传统手艺变成创富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