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便利店、饭店,这些地方用手机支付宝扫码付款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但殊不知,现如今,青岛的一些农贸市场,竟也可以手机“扫一扫”,无现金支付了。引入互联网支付手段的背后,是农贸市场对互联网时代所作出的最直接反映,或许也将成为更大一盘棋的开始。
菜市场扫码付款?方便又实惠!
平日里甚少逛市场的80后市民小刘日前在辽宁路附近一市场内惊奇地发现,市场内的摊位上方都挂着印有支付宝二维码和微信二维码的标示牌。
“菜市场还能用支付宝付款?肯定是挂着做样子的吧。”小刘在心中暗自猜想。在市场内转了一圈,肉、菜、干果、熟食,每个摊位上都能看到“支付宝”的字样。市场内前来买东西的人并不少,来来往往,人流不断。小刘在一家客流较大的面食摊前驻足,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顾客们与商户都在进行着熟练的现金交易,并没有人掏出手机使用支付宝进行付款。
“压根没有人用支付宝,如果我说要用支付宝,摊主会不会觉得我事儿特别多,而残忍拒绝呢?”小刘的心里开始犯了嘀咕。对小刘来说,网购、吃饭、超市、便利店,只要能使用支付宝的地方,她都用支付宝,因为她已经习惯了使用手机支付,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程序。
小刘随后在一个干果摊位买了10元“雪红果”。待摊主称好装袋后,小刘尝试性地询问了一句“可以用支付宝吗?”
“可以啊。”店主十分干脆地回答,并且告诉小刘,扫一下摊位上面的二维码。
扫码后,小刘发现,整个付款的流程十分正规。付款页面上不仅有消费总金额等信息,还标有该商户的名称,以及其在市场内的摊位号。小刘输入消费金额10元,发现最后只需支付9.29元,摊主说这是特意给支付宝付款设置的一个优惠。
能扫码才能吸引年轻人
在印象中,菜市场一般是中老年人顾客居多,既然他们大部分都不使用手机支付,那菜市场的“扫码”付款是不是就变得没有意义了呢?小刘的心中不禁出现了一个这样的疑问。
于是,在第二家购物的摊位,小刘就向摊主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年龄大的人一般不用这个,但是年轻人喜欢用这个,以后用这个也是个趋势。”摊主表示,他们愿意引入支付宝或是微信支付这样的新手段,因为可以拉近跟年轻人的距离。
要抓住年轻客群,就必须迎合他们的喜好和习惯。其中,“懒”就是一个最大的特征。
这里的“懒”,并非一个贬义词。互联网时代,“懒人经济”大行其道。新技术与新服务的不断涌现,正让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变得越来越简单和便捷,让我们在变“懒”的同时,生活品质不降反升。
从市场出来的小刘,手中已是大包小包。路经一家连锁茶饮店,小刘于是想买一杯热热的奶茶。选定自己想要的口味之后,小刘习惯性地问了一句“能用支付宝吧?”原本以为一定能得到肯定回答的她,这一次却真的被“残忍拒绝”了。
本来,小刘想的是,从羽绒服口袋中掏出手机,款就付了。无奈,寒风中的小刘,只能将手中提着的大小购物袋放在店铺的柜台上,然后摘下自己的两只手套,从背包中取出钱包,从中拿出现金交给店员;等店员找零后,将零钱塞回钱包,再将钱包放入背包,拉好拉链,提起自己放在柜台上的大包小包。
“要是附近还有一家可以用支付宝的店,我一定不来这家。”小刘心中满是抱怨地离开了。
扫码,连接未来生活的入口
虽然,目前中老年人较少在农贸市场使用网络支付的方式,但是随着这种支付手段的不断普及,以及农贸市场下一代客群的更替,引入互联网的手段,是一个顺势之举。如今,农贸市场已经一改过去在人们心目中环境较差、灯光昏暗的印象,规划和经营都日益规范。硬件得到改善之后,互联网服务等就成为农贸市场“进化升级”的一下个必要元素。
小小的一个“码”,既可以溯源、也可以付款、还可以记账、更进一步还可以成为搜集消费者的购物信息的入口。早在前两年,岛城就有了肉菜追溯系统。在一些超市购买的蔬菜包装上印有二维码,扫码可以获悉蔬菜的产地、来源和日期等信息。如果农贸市场也将此加入到扫码的功能之中,想必会打消很多年轻人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以及对市场所形成的一种“刻板印象”。
事实上,引入互联网的工具和手段,不仅仅是能节省找零的时间这么简单。它更重要的是通过将每一笔交易数据化,来建立商户与消费者之间一种更加长期、紧密的联系。
比如,有一位消费者每天都在固定的蔬菜、肉食、面食以及海鲜摊位购买某几种特定的产品。这其中,每一个摊主可能十分了解这位老主顾的喜好,但是却对其他摊位的情况并不清楚。而如果该消费者开始使用市场的互联网工具,比如微信服务号、无线网络、支付宝等等,那么他完整的购物轨迹和偏好就能很容易地被勾画出来。农贸市场可以据此提供更加符合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互联网时代的经济,讲求个性化的需求和服务。从“扫码开始,建立一个供需双方信息互通的一个入口,或许是个不错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