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徐德波
责任编辑:刘进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周琛 实习生 杨以锋 菏泽报道
近年来,菏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建设,为全面介绍全市法治营商环境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12月7日,菏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菏泽市法治营商环境专题新闻发布会。菏泽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陈衍山,市中级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思华,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逯其彦,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庞少杰,市司法局副局长韩允谦参加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中,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近年来菏泽市在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做法。2020年,市委政法委在全市组织发起营创法治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编制印发《菏泽市营创法治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建立相应体系和机制,以强有力的法治举措推进营商环境全面优化。2021年,菏泽市委书记张新文、市长张伦分别对“营创法治营商环境”工作作出批示,提出了更高要求,同年,菏泽市营创法治营商环境工作被省委政法委评为全省“为民办实事”优秀成果。2022年,为进一步优化全市法治营商环境,出台《菏泽市法治营商环境攻坚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集中攻坚涉企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化解、涉企案件专项执行等十项重点工作。
截至目前,菏泽市法院系统网上立案已成新常态,一站式诉讼服务改革成效突出;破产审判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功能充分发挥;“智慧执行”不断深化,企业胜诉权益得到及时兑现。检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最大限度降低办案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积极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规范企业经营发展;公安机关全面实施并深入拓展“一窗通办”改革,为企业办事提供方便。司法行政机关大力推行“柔性执法”,“无证明城市”建设,惠及办事群众和市场主体。全市政法机关统筹兼顾常态化法治营商环境工作和攻坚提升工作,做到有机衔接、相互促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在如何通过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护航民营企业发展问题上,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市委和省检察院正确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市检察院将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与保护市场主体相结合,对于认罪认罚、积极退赃退赔的市场主体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关键技术人员等人员,结合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危害后果及主观恶性,综合认定其社会危害性,严把羁押关口,对不符合逮捕条件的,通过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建议公安机关不移送审查逮捕,把降低羁押率的关口前移。
同时,为保证审查起诉的严谨、严肃、严格,对拟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涉案企业嫌疑单位或嫌疑人进行公开听证,以“看得见”“听得到”的形式深化检务公开,深入走访调研涉案企业的经营状况,结合案件事实,符合不起诉条件的,依法适用不起诉,以温情检察,暖企护菏。
加强对民营企业司法保护,服务保障“六稳”“六保”。全市检察机关审慎适用羁押强制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办案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严格遵循罪刑法定原则,坚决防止以刑事案件名义插手民事纠纷,坚决防止将经济纠纷上升为经济犯罪,坚决防止将非法经营罪、合同诈骗罪等罪名随意扩大适用,坚决防止将民事责任变为刑事责任,有效保障涉案企业及企业家的合法权益。
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不捕率达31.02%,不诉率达23.14%,诉前羁押率达19.66%,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
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还介绍,涉案企业合规是指人民检察院办理涉企犯罪案件时,对符合条件的涉案企业启动合规管理程序,通过考察评估合格后,可以对相关企业和人员作不批捕、不起诉、轻缓量刑建议等宽缓处理。
自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以来,市检察院党组高度重视改革试点工作,检察长亲自抓、亲自管,成立企业合规改革试点领导小组。会同市工商联组织17家成员单位成立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机制管委会,并在全市实现第三方机制全覆盖,为推开试点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全市检察机关共启动合规管理案件19件,对19个涉案企业进行合规整改,稳定已有就业1585人,新增就业121人,稳定已有税收4406万元,新增税收1255.6万元,新增投资4052万元。一件案件被评为全省典型案例,曹县检察院被确定为全省试点优秀等次。
同时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引领指导作用,总结相关风险点,确保合规工作“有的放矢”;结合合规案件办理,编发警示案例、风险提示手册,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检察产品;设立金融安全检察服务中心、派驻工商联工作站,持续开展“检察官——法治企业行”活动,当好企业的“护航员”。
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制度,有效解决执法部门监管执法方式单一简单、轻责重罚现象,2021年7月,山东省司法厅公布了《山东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减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清单(2021年版)》,共向社会公布374项“不罚”“轻罚”清单。经认真全面梳理,菏泽市共承接公布和实施省“不罚”“轻罚”事项清单368项,其中涵盖26个行政执法领域。
清单公布实施以来,菏泽市各级各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办结了一批涉企“不罚”“免罚”案件。据统计,截至2022年11月底,菏泽市各级各部门共办理“不罚、轻罚”案件68728件,涉及金额7691.4592多万元,惠及市场主体和办事群众64555家(人)。菏泽市的营商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企业和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市司法局负责人还介绍,为推进“减证便民”,方便市场主体和办事群众,市司法局牵头组织进行了“证明事项清理”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凡无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务院决定要求的证明事项一律予以取消。同时要求,必须提交证明的事项也要通过直接取消、数据共享查询、部门核验、告知承诺、网上开具、部门代办等方式实现相关证明的免提交,不得随意增加市场主体和办事群众负担和义务,确保“无证明城市”建设活动取得实效。截止2022年9月底,市本级共保留证明事项393项,取消证明事项32项,实行告知承诺制308项。据不完全统计,活动开展以来,菏泽市各级各部门共办理各类涉企“免证明”近189850件,惠及办事群众和市场主体185181人(个)。
市公关局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公安局在营造法治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方面的创新举措。市公安局积极回应群众需求,采取“网上办”与“线下办”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着力营造良好法治营商环境。
深入拓展“一网通办”。不断丰富“菏泽微警”微信服务平台功能,着力构建“网上办”“随时办”的掌上服务体系,现已纳入公安服务事项209项,其中112项实现全程网办,35项实现在线预审。目前,平台实名注册用户200万人,提供无犯罪记录证明、临时身份证明等各类服务178万次。
全面实施“一窗通办”。按照“一窗通办、一警多能”工作标准,在全市设立公安“通办”网点171个、“通办”窗口202个,培育“全科警长”361名,推动公安服务由“多窗办”向“一窗办”转变、由“找警种”向“找警察”转变、由“专科型”向“全科型”转变,为群众办事提供多渠道、全方位服务,累计办理各类业务78万余件,群众办事期限整体压减81%。
全力推动“一次办好”。通过增设警务服务点、建设24小时无人智慧警局、放置警务自助一体机等方式,打造市区15分钟、郊区20分钟的便民服务生活圈,真正实现16项业务群众自助办理、随来随办、随取随走。积极推行“延时办”“预约办”“容缺办”“上门办”,最大限度满足企业群众不同时段办事需求,有效提升了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初审编辑:徐德波
责任编辑: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