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微信:dzw5122000
ee.jpg
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
ww3.jpg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011.jpg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向污染宣战”,为...
2_副本.jpg
菏泽市食药监局极力构建“社会共治”的食品...
菏泽大众网
首页 > 体育
美专家:发展青少年快乐足球是中国足坛的希望
2015-07-21 14:53: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钟建珊
(钟建珊)“中国有庞大的青少年群体,若能将足球踢进校园,推广快乐足球文化,中国足坛未来将不缺国际型足球精英。汤姆·拜尔表示,中国的足球发展或许存在人才培养方法上的不足,中国青少年足球爱好者的比例远低于其他足球事业发达国家。

  原标题:美专家:发展青少年快乐足球是中国足坛的希望

  中新社南宁7月20日电 (钟建珊)“中国有庞大的青少年群体,若能将足球踢进校园,推广快乐足球文化,中国足坛未来将不缺国际型足球精英。”美国著名草根足球专家汤姆·拜尔20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3月,中国国务院颁布《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计划》,首度从国家层面为中国足球发展定调,其高度和力度前所未有。据改革方案,中国将青少年足球进校园、提升青少年足球培训工作作为中国足球改革发展重要内容。

  回顾中国足球的发展历史,上世纪70、80年代曾在亚洲赛场取得过不俗战绩。1976年,中国队首次参加亚洲杯便获得季军,1978年再获亚运会季军。90年代后,中国足球发展进入历史拐点,随后长达近二十年的时间内,中国足球进入低谷期,并引起国人不满。

  在日本执教30年,被称为“永远改变了日本青少年足球训练之人”的汤姆·拜尔,近年来开始关注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2012年至2013年期间,汤姆·拜尔先后担任中国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办公室技术总顾问、北京国安青少年足球大使,思考中国足球未来发展。

  汤姆·拜尔表示,中国的足球发展或许存在人才培养方法上的不足,中国青少年足球爱好者的比例远低于其他足球事业发达国家。

  事实上,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发生了显著变化:青少年足球人数持续下滑,导致中国足球后备人才不足。

  据中国足协统计数据,1990年至1995年,中国青少年足球人才数量达到历史最高点,为65万人。随后青少年足球人数持续减少,至2008年,这一数字已锐减至5万余。专门培养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足球学校亦从原来的近千所下降到目前的20多所。?

  中国青少年体质与日本等东方足球强国青少年并无明显差距,中国足球为何总在精英队员储备中捉襟见肘?

  汤姆·拜尔认为,中国国内缺少浓郁的足球文化氛围,家长对青少年踢足球存在理解误区。“在中国,青少年踢足球被视为学业上的负担,这或许是导致中国足球人才培养障碍、足球精英缺失的问题关键。”

  在日本,青少年与足球的接触机会很多,父母们给予更为宽松的兴趣爱好选择空间。汤姆·拜尔说,日本的足球电视节目、儿童足球漫画读物很丰富,为青少年了解足球文化、讨论足球文化提供很好的环境,这是中日两国青少年足球发展的差距所在。

  汤姆·拜尔说,中国的家长们应对足球文化有更多的思考和理解。踢足球不仅对学业成绩不会构成影响,踢球的战术、身体协调能力等训练反而会让孩子思维更敏捷,学习起来更轻松愉悦。

  汤姆·拜尔表示,中国足球当前发展阶段,并非足球战术、技巧上的弥补,而在于为青少年提供更多足球文化的土壤,培育孩子们对足球文化的热爱。

  “中国有着世界最大的青少年群体,如果能将快乐足球的理念在青少年中传播,推广校园足球文化,培养大量的足球爱好者,中国足坛才能涌现更多的精英,中国足球才会有希望。”汤姆·拜尔说。

  2015年,中国教育部开始实施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十三五”期间拟对全国5万名中小学足球特色学校的骨干体育教师进行足球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改革推进校园足球的发展,则成为拯救中国足球的一剂“猛药”(完)

  想随时随地随手掌握更多菏泽资讯,请关注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http://sd24.dzwww.com/heze/)、大众网菏泽频道公众微信(dzw5122000)或官方微博(@大众网菏泽频道);想爆料?请登录“大众社区-菏泽论坛 (http://hz.dzwww.com),或拨打新闻热线0530-5122000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翟晨晨
本文相关阅读


娱乐
社会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菏泽新闻
重磅专题
新闻视频
大家在看
精彩推荐
论坛热帖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4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 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