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现有优势,大投入带来大发展,大发展改善大民生,把单县打造成创业者向往、单县人自豪、外来人羡慕的宜居城市,是单县百万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
山东单县尽管位于四省八县交界处的边缘,却既没有铁路又没有高速公路,那么他们是凭什么获得省政府授予的“山东省最适宜人居环境奖”的呢?依托现有优势,大投入带来大发展,大发展改善大民生。单县县委书记王卫东一语道出了他们的秘诀。他表示,把单县打造成创业者向往、单县人自豪、外来人羡慕的宜居城市,是单县百万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
王卫东进一步告诉记者,欠发达地区发展工业经济,既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又要适度超前,重点在节能环保新兴产业方面做文章,在土地、资本、人力资本、市场化程度诸资源禀赋方面,完全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以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弥补资金、人力资本和市场发育不足的短板。
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单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6000多年前人类始祖伏羲氏就在这里活动。单县古称单父,因舜帝的老师单卷居住此地而得名。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吸引了历代众多名人雅士。孔子的弟子宓子贱任职单父时,“鸣琴而治“,政绩卓著。后人为凭吊宓公,在其抚琴地旧址筑起一座半月形的高台,名曰琴台,亦称半月台。唐代天宝年间,单县县尉陶沔和大诗人李白、杜甫、高适同游单父,登琴台,饮酒赋诗,乐而忘返。李、杜、高、陶在此吟哦的精彩诗篇载入唐诗大全,流传百世。他们4人被誉为“半月台四君子”,此事也成为千秋佳话。
单县还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中共苏鲁豫区党委和湖西地委机关经常在单县驻足。解放战争时期单县成为中共湖西地委、湖西专署和军分区的驻地。新中国成立后湖西地委、专署、军分区移驻单县县城。
如今,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湖西大地已发生了沧海巨变。
科技创新推动能源产业发展
每当夜幕降临,单县湖西路、东沟河景观长廊等场所,一盏盏LED 节能灯和太阳能灯璀璨夺目,这样的灯单县城区已安装了1200余盏。城市建设中大量运用新能源,这仅是“表”;“里”则是,这座城市正把新能源做成一项新兴产业。
“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8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400个。”山东宇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国兴高兴地说,宇泰光电是山东省政府2009年高科技重点扶持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设计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设计年产太阳能电池制片和太阳能转化板350兆瓦、大功率LED颗粒3亿颗、LED路灯30万套。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1.6亿元,LED组装车间、太阳能制片车间和LED封装车间已相继投产。
“一毫米厚的硅片能切4片,一个20厘米见方的硅锭能切割550片硅片,销售收入达20多万元。”在山东舜亦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陪同的负责人王占华向记者介绍道。在这里,记者有幸见到了全世界最先进的太阳能多晶硅片生产线,这座占地816亩,规划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的大型现代化企业,总投资突破60亿元。
近年来,单县先后引进30多个过亿元的高新技术项目,初步形成了以多晶硅、单晶硅、LED封装和光伏太阳能电池为代表,以太阳能利用和装备制造、环保发电、制浆造纸、煤电化工等产业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基地框架。2009年单县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考核名列全市第一,位居全省前茅,同时上榜“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
推动民生城建
打造宜居新城
61岁的单县居民李凤娥去年搬进了新楼房,幸福之情溢于言表。李凤娥原先居住在县城中地势最低的涝洼区,周围大部分房子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砖瓦房。如今在单县的大街小巷,塔吊林立的施工现场随处可见,房地产开发项目遍地开花,建筑面积在10万平方米上的小区达到18家,100万平方米以上的有3家。同时,高层、小高层楼房逐步增多,全县房地产开发市场势头强劲。
从去年开始,晚饭后,幵山公园、湖西公园、环城堤公园等处的健身者陡然增多。“我在单县生活了近50年,数这几年的变化最大。”一位锻炼的老人说。近年来,单县投资3000余万元对湖西公园、环城堤公园进行了全面改造、投资1.2亿多元建设了幵山公园,全县新增绿化12万平方米,改造休闲活动场所14万平方米。其中幵山公园是单县大投资带来大变化的一个缩影,专职导游白露十分自豪地介绍道:“幵山公园的建成,为当地带来了灵气,聚集了人气,吸引了财气,但最主要的是为单县老百姓带来了福气。”
新农村建设带来全新景象
“这是农村社区吗?和大城市的高档别墅区没啥区别啊。”站在单县李田楼镇中心社区的广场上,记者被眼前规模宏大、整齐划一、高标准建设的联排别墅所震惊,供水、供电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医院、敬老院、幼儿园、商场超市一应俱全,街道花园干净整洁有序,充分展现出环境新、气象新、面貌新的新农村新景象。
据李田楼镇党委宣传委员黄国伟介绍,该社区占地500余亩,以联排两层楼房建设为主,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容纳906户,由原来的十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社区文体休闲广场占地23亩,设有高标准的党员活动室、文化站、综治办、计生站、民兵连、卫生室等办公场所,室内配备了百余套高档办公桌椅、20台液晶电脑、上千册图书、54英寸液晶电视等。目前,该社区已经成为一个集居住、文化、教育、医疗、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标准化的新型农村社区。
“这里的门面房一再升值,仍然很抢手。”王占华说,近年来,单县把打造新型农村社区和农村住房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抓手,计划三年内建设100个新型农村社区。2009年以来,累计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和农村住房建设项目44个,规划合并村庄82个,建成农房4300户、150.2万平方米,拉动直接投资12亿元,初步走出了一条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助推农村城镇化的路子。
城乡统筹发展“一本账”
单县把推进城乡公平、统筹发展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每年把85%的财力用于民生项目建设,今年又投入20亿元,用于社区、医疗、公园、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城乡“一本账”、“一盘棋”,走出了符合本县实际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为改变农村群众喝咸水的历史,近年来,单县斥资3亿元建设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回用厂,在谢集、莱河等乡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了污水处理站、垃圾中转站,全县320个村庄的30万群众喝上了和城里一样的自来水。同时全面推进农村改厕、改灶和危房改造,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近日,单县妇联邀请菏泽家政学院的“家政师”到李田楼中心社区,手把手教居民做家务,浴间、厨房、客厅等整理得井井有条,令人舒心、开心。
单县通过推行城乡、校际间的资源无差异化配置和优秀教师共享,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使全县中小学生享受到教育公平的阳光。近年来,先后投入1亿元用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通过规范化学校建设和农村中小学“食暖行”、教学仪器更新、信息化四大工程建设,改善了农村学校的教学及住校生吃住条件。
近年来,单县改造旧城、建设新城,在建过亿元房地产开发项目28个,规划建筑面积1200万平方米,吸引11.5万农民进城定居和从事三产服务业,其中3万多“城中村”、“城边村”居民住进了新居。同时将县城成功的拆迁安置模式嫁接农村,全县18个乡镇驻地小城镇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4亿元,完成建筑面积320万平方米;建成小城镇中心社区18个,聚集113个自然村庄,累计吸引9.6万农民到小城镇从事二三产业。
全县502个行政村统一规划200个5000人规模的中心社区,38个社区达到了社区化管理的要求,16.4万农民喜迁新居,部分农民实现了社区生活的美好愿望,从而减少了村庄占地,发展了高效农业,置换了工业用地,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在优化新农合惠民机制的基础上,单县又率先推行药品“零差价”新政,同时构筑“以县医院为龙头、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补充、以乡镇卫生院为骨干、以农村标准化卫生室为延伸”的一体化医疗网络,农民群众由此实现了“大病不出县,常见病不出乡(镇),小病不出村”。
节能环保助推经济转型
“欠发达地区发展新兴产业绝对没问题!”山东舜亦新能源公司总经理吴春林高兴地告诉记者。这家投资11亿元的企业于2010年6月投产,与德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家所签订单已至2013年6月。记者在三号单晶硅棒拉制厂房建设现场看到,年产33吨硅棒项目基建及配套设施进入尾声,工程人员正在安装单晶炉设备,近期即可调试投入运行。
对招商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县级干部和招商单位与企业一对一“贴身服务”。同时用好城乡增减挂钩试点政策,保证重点项目和企业的用地需求。政府各部门树立“服务就是招商”的理念,提高行政效率,打造项目服务品牌。
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促进了节能环保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山东舜亦新能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集太阳能光伏产品研发与制造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计划总投资64亿元。县里还引进了投资20亿元的宇泰光电项目,设计年产太阳能电池片和太阳能转化板350MW、大功率LED芯片3亿颗、LED路灯30套。目前,单县40个过亿元在建项目中,节能环保型企业在建项目投资占全县总投资的70%。单县被评为全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
单县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尚舜化工在菏泽是第一家境外上市的企业,不溶性硫磺项目和CBS新工艺分别被列为省科技成果转化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西王集团新上的车辆桥壳生产线和树脂砂大型铸造生产线被列为省2009至2011年铸造业调整振兴项目。全县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由2007年的1家发展到5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由2006年的1家发展至18家。全县万元GDP能耗降幅达3.6%,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75亿元,同比增长52%。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由2007年的122家发展到现在的281家。
“一线工作法” 全力促发展
“前年7月,单县义乌小商品城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签约,成为第11家加盟合作伙伴,建成后将解决5万人的就业问题,直接拉动全县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在单县湖西财富广场,向记者说这话的不是投资商,也不是承建开发商,而是单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时针。
与时针一样,单县所有的科局干部、乡镇干部全部坐镇工业重点项目、农业龙头项目、文化旅游项目、城市建设项目等各类项目,每个人头上都有任务,都有项目,各个工地的项目建设指挥部已经成为单县干部干事业、比业绩的“大舞台”。
“如今,到单县各科局办事,很难在办公室找到一把手,他们或坚守在建设工地或驻守厂区,这被戏称为‘五加二’、‘白加黑’、‘晴加雨’工作制。”王占华说,他包了4个项目,每天都要到现场协调解决问题,督促工程进度。尤其是今年以来,按照“四高”工作要求,单县县委、县政府实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互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责任管理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大大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真抓实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县里成立了6个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和17个重点工程指挥部,每个指挥部都有一名县级领导挂帅,实行重点项目周通报、月调度、月评比、月排名、季观摩、季奖惩制度,每季度针对责任项目进度情况进行一次评比,前5名的记功并颁发银质奖章,后三名的公开表态发言。由于这些措施,广大领导干部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大大推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单县这座千年古县已经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