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一城四乡 > 文学

跨越缺陷的人生——观赏《阿甘正传》

2012-06-26 15:48:00 作者:孟中文  来源:大众网
作者简介:钟文,女,原名孟中文。1972年12月生人。中国作家作协会员,菏泽市作协副主席,第十三、十四界政协委员。自1999年从事小说创作以来,先后在《人民文学》、《时代文学》、《山东文学》、《广州文艺》、《当代小说》、《都市小说》、《短篇小说》等发表小说作品若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味道》、《水过留痕》两部,随笔集《天使的声音》一部。有作品被《散文选刊》选载。2007年8月短篇小说《涉水而过》获菏泽首界“牡丹”文学奖二等奖,被菏泽市人民政府记三等功一次。现在《牡丹》编辑部工作。

        作者简介:钟文,女,原名孟中文。1972年12月生人。中国作家作协会员,菏泽市作协副主席,第十三、十四界政协委员。自1999年从事小说创作以来,先后在《人民文学》、《时代文学》、《山东文学》、《广州文艺》、《当代小说》、《都市小说》、《短篇小说》等发表小说作品若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味道》、《水过留痕》两部,随笔集《天使的声音》一部。有作品被《散文选刊》选载。2007年8月短篇小说《涉水而过》获菏泽首界“牡丹”文学奖二等奖,被菏泽市人民政府记三等功一次。现在《牡丹》编辑部工作。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天是那样蓝,云是那样白,街旁的芳草和树木是那样的碧绿与葱茏,在这样一个令人舒畅的日子里,在美国,在从格林堡县去往塞芬那的一个无名公交站台上,一个西装革履的男子正在自说自话地讲述着他的成长故事和生命历程。他讲得是那样投入和津津有味,不管身边来来往往的过客是否在听……

        这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就是我们的主人公——福尔斯特·甘。

        弱智的福尔斯特·甘(我们也叫他阿甘)在格林堡县的一个偏僻小镇上和妈妈相依为命。因为他的爸爸,那个没有留下名字的男人,于一天不负责任地出去“度假”后,再也没有回来,并永远地借机抛弃了他们母子。在这样一个没有男人的家庭,一个孤苦的年轻母亲领着一个智障的小儿,靠出租祖上留下的一座老房子生活。

        人生的不幸和生活的艰辛并没有让这个残缺的家庭沉寂下去,相反,阿甘生活得还算幸福,因为他的妈妈,那个勤劳、乐观、充满智慧的女人,在生活的种种磨难下不但没被打垮,反而在岁月的交替中变得更加坚强起来,并从切身体验的人生百味中感悟到许许多多的生活哲理。这位年轻的母亲,在呵护儿子的同时,还常常把自己的生活感悟传授给儿子。例如她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无法预感到会吃到什么味道的。”“通过鞋子看人,能够看出许多事来……”这些,被弱智的阿甘一一记住了,并在他今后的人生之旅中起着弥足珍贵的作用。

        阿甘到了上学的年龄,妈妈带他去学校,见到阿甘,连一向慈和的校长都不愿意收他。校长说:“我们的学校是要排名次的,不想让人拉后腿,这个孩子应该上特殊学校。”校长还有理有据地拿出一个图示表,指着上面的数据说:“阿甘的智商指数只有75,而一般人是80—110,我们也得为学校的前途考虑啊。”委婉的柔中带钢的拒绝,并没让妈妈退却,妈妈据理力争地对校长说:“正常水平是什么意思?他只不过反应不太灵敏,我的儿子应该和其他孩子一样得到机会,这不过是区区5分的问题,一定有办法解决的。”妈妈的软硬兼施使阿甘终于有了和正常人一起受教育的机会,而他的妈妈却更加辛苦了。妈妈每每为了生活劳累一天后,还不得不利用晚上的时间给儿子补习功课。当然,我们的阿甘在母亲的循循善诱下也付出了比常人多几倍的努力。

        作为一个被人视作白痴的孩子,作为一个没有爸爸保护的孩子,阿甘被人欺辱是肯定的。阿甘在上学的路上,常常被一帮调皮而凶狠的孩子用坷垃或石子投,投得他疯一样奔跑。还有在校车上,同学们都嫌弃他,不愿搭理他,无论自己身边空着几个座位,就是不让阿甘坐,把阿甘撵来撵去的,阿甘只有眼巴巴地站在过道里。然而,就在这时,善良的珍妮天使般出现了,同学珍妮向阿甘伸出了友谊之手,让阿甘坐在了自己的身边,并和阿甘亲切地交谈起来。那是阿甘第一次和母亲以外的人平等对话,也是阿甘第一次领略和享受友谊与关爱。从此,珍妮成为阿甘一生中再也离不开的女人,成为阿甘的至爱,无论他走到哪里。

        在这个世界上,向来都是阴阳相伴、祸福相行的,再黑暗的角落也会得到阳光的照射,奇迹每天都在发生。阿甘的故事,就是一个创造奇迹的过程。阿甘作为一个弱智的、被人轻视、欺辱的孩子,有一天竟能跨越自身缺陷,完美人生,成为一个大学生,成为万人瞩目的乒乓球明星,并作为代表出席中国;后来他还成为越战英雄,在首都华盛顿被总统接见;最后他成为捕虾船长,成为亿万富翁……

        纵观阿甘的成功,其实很简单,阿甘身上所体现的也就是执著、诚信和善良。阿甘一路走过,他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既定目标,而且为了这个目标他总是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地走下去。还有,阿甘不管对谁都是宽容的善意的,从来都说话算数。他是我们尊崇的“言必行,行必果”的君子。

        在阿甘的生命历程中,除了他的母亲,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有三个人——珍妮、巴布和丹泰勒中尉,让我们一一去走近这三个人。

        珍妮是家庭以外第一个给予阿甘关爱的人,是阿甘心目中的天使,永远的天使。而阿甘因为爱珍妮,从来就没有去注意过身边的其他姑娘,甚至在没有珍妮任何消息的日子,丹中尉在狂欢的节日想让他领略一下其他女人的风姿,也让他气愤填膺打得屁滚尿流。而且,在以后的时间里,无论他怎样发迹和成功,也无论珍妮有过多少不堪回首的故事,成为名人和富翁的阿甘从来就没有嫌弃过她,仍然一如既往地疼她、爱她、关心她,并最终和得了不治之症的珍妮结了婚。

        巴布是给了阿甘友谊的青年黑人。成年的阿甘和小时候一样受人欺辱和嫌弃。在去往越南的汽车上,他基本上重温了小时候上学的故事——被人撵得没有座位坐,只好可怜巴巴地站在过道里。这时,宽厚的黑人巴布微笑着接纳了他。从此,在枪林弹雨中他们成为生死至交,成为骨肉一样的兄弟。也正因了这段友谊,巴布越战牺牲后,阿甘绝不食言,用自己的奖金买了一艘捕虾船,并赠给巴布的家人30%的股份,让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巴布一家从此过上了富足的日子。要知道,一开始巴布的母亲和家人曾视他为傻子,并十分冷落他的拜访,但阿甘对此好像视而不见,仍然认真地履行着自己的信约……

        丹中尉是阿甘从战场上救下来的残疾军官,虽然阿甘之于他有救命之恩,但一开始丹中尉从来就没有感激过他,更别提报恩了。他从心里轻视阿甘,常常骂阿甘是白痴,是笨蛋,对阿甘粗野地吆来喝去,稍不顺心就让阿甘“滚”。但阿甘一如既往地尊他敬他善待他,自始至终都视他为领导,即使在他成为阿甘的副手的时候,丹中尉仍然像在部队中一样,以中尉自居,指挥阿甘,直到有一天被阿甘彻底感动……

        毋容置疑,阿甘的成功更应该感谢她的妈妈,那个被丈夫抛弃的年轻女人,那个坚强的母亲,无论上帝对她怎样不公,她从来都没有怨言,更没因为孩子的弱智抱怨过什么;恰恰相反,她还更加用心地教育着儿子,在外边给儿子撑腰壮胆,在家里给儿子无限的关爱和呵护,并教儿子怎样不自卑地做人……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罗伯特·泽米基斯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影片中,一个被丈夫抛弃的、靠房租与弱智儿子相依为命的妈妈;一个五岁就失去妈妈、在粗暴的不懂得爱和呵护的爸爸身边生活的农村女孩珍妮;一个受种族歧视的黑人青年巴布,还有一个是因美越战争失去双腿的丹泰勒中尉,以及弱智的主人公阿甘本人,组成了《阿甘正传》的全部人物和故事。这五个弱者,是一组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尤其在富足的被称为超级大国的美国,更是弱势中的弱势。正是这五个人反映了故事所表达的主题和理念,反映了社会的美好与复杂,更反映了世态的炎凉和人间百味,他们让观众跟着故事一次又一次地进入深深的思考和反省。

        影片开头和结尾出现的羽毛的镜头堪称经典,以及这片羽毛所承载的哲理和象征意义更令人折服。影片的开头是一片白色的羽毛从遥远的天际飘来,它穿过云层,穿过大海,穿过树梢和草地,穿过城市和公园,最后,轻飘飘地落在阿甘的脚边……

        而影片的结尾,是送儿子上了校 车之后的阿甘,坐在一截低矮的树桩上沉思,这时,一阵风将一片羽毛吹起,羽毛徐徐上升,越飞越高,越飘越远,最后它舞蹈般地飘向丛林,飘向大海,飘向云层,飘向未知的远方……
        羽毛,在这里不仅仅作为一种道具而存在,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隐喻贯穿了全剧。导演罗伯特·泽米基斯以幽默的、夸张的、极富诗意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观众在讨论着一个严肃而巨大的话 题——人,到底应当怎样做人,尤其在当今的商品时代,我们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走过?所谓的执著、善良和诚信,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还要不要?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而罗伯特更重要的是想唤醒人们,让人们在欣赏阿甘故事的同时,去体味阿甘所走过的蹉跎岁月,去思索阿甘人生的不幸和最后的辉煌。这样的影视艺术,只有艺术高超、修养丰厚的导演才能创造。这也是我喜欢《阿甘正传》的所在。

     

    (责任编辑:刘嵩岳)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