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丁厚勤
扶贫车间内,即轻松又能挣钱的工作让贫困户们受益匪浅
驻村“第一书记”宋战宇(左二)向大众网记者介绍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该村结合党建建成了一条旅游长廊
大众网菏泽3月17日讯(记者 潘涛)“两纵一横”笔直的公路、危房改造、6个冬暖式采摘大棚、引进乡村旅游项目……菏泽市审计局派驻在郓城县丁里长镇张武屯村扶贫工作队不但改善了该村的村容村貌,在村里基础建设和扶贫工作中也取得了实效,细数起市里下来的扶贫工作队,该村村民们满怀感激之情。
采摘大棚效益好 观光旅游基地见雏形
3月15日下午,一阵反寒冷风肆起,温度骤降,但在张武屯村的采摘大棚里却是热闹非凡。“红彤彤的西红柿看着就诱人,尝了一个,真的是汁多又甘甜可口。”在朋友推荐下,济宁的张先生特意赶来尝鲜。“看着都很好,不知道选哪一个了。”张先生弯着腰一个个地摘的带劲,不一会好几个篮子就满了。
像这样的冬暖式采摘大棚在张武屯村共有6个,“我承包了5个,西红柿正是收获季节,预计今年可以产3万斤,收益非常可观。”大棚承包人苑金方对大众网记者说。而其他的棚内种植了西瓜、黄瓜、甜瓜等。为了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在村委的推荐下,苑金方还接纳了贫困户入棚打工,每天都可以挣到40元的工资。
“我们利用扶贫资金建设的6个冬暖式采摘大棚已启用,租给了2家农户种植,目前,大棚里种植的黄瓜、西红柿长势良好,估计到时候不用我们宣传,也会跟西红柿一样热销。”市派“第一书记”宋战宇对大众网记者说,“这几个大棚种植户已向村集体上缴租金6万元,加上村收取企业土地使用金7.3万元,村集体收入达13.3万元,我们计划拿出3万元,给村里贫困户分红。”
张武屯村作为省定旅游扶贫重点村,种植了2000多亩油用牡丹,发展乡村旅游条件得天独厚,宋战宇和扶贫工作队迅速帮助村里启动乡村旅游项目,与镇、村干部一起先后到外地考察,借鉴外地经验,帮助设计施工方案、论证经营模式,成功引进一家私营企业投资经营。
截至目前,该乡村旅游项目已建成一处长300米的旅游长廊,14间就餐及住宿木屋,4套木制别墅和10亩垂钓水塘,“道路硬化、绿化已部分完工,整个项目已初具规模,预计今年四月份试运营,年底实现收益。”宋战宇对此非常有信心。
“两纵一横”公路贯穿全村 配套基础建设让旧村换新颜
走在张武屯村的新修的道路上,平坦整齐,干净的街道令人心情舒畅,时不时遇到两三成群的村民聚在家门口聊天。而在去年,村里街道还是坑坑洼洼,逢雨必涝。
“雨天积水、起风尘飞,那可真是不像一条街道……”说起老街道,3名村民你一句我一句不住地吐槽。宋战宇和扶贫工作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在后方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为张武屯村协调配套资金近30万元,将村内“两横一纵”长2700米的道路全部铺上柏油,实现了村民多年的愿望。“现在可好了,你看看,5米宽的道路还平整,啥车都能过。”一名村民高兴地对大众网记者说。
“往左一点,好好,下放……”路修好了,该村还专门在新路两旁埋设了雨污管道,“一方面是保护路基,一方面村里面也不会再有积水,村民还可以将生活污水倒在里面排出去。”宋战宇对大众网记者说。并且,市审计局还已经从办公经费中挤出了10万元,完全用于该村道路两侧绿化、美化。
另外,张武屯小学由于条件较差,一度传闻要撤销,但村民对此反映强烈。宋战宇和驻村工作队便与村“两委”协商,拓宽硬化了学校操场,绿化美化了校园,改造了厕所。并协调相关单位为村小学捐赠了价值2万余元的书籍,建起了阅览室,而学校也顺利通过了郓城县的“改薄”验收,小学得以如愿保留。
扶贫车间里小瓶盖走出致富路
“老伴脑梗塞10多年了,两个闺女出家了,家里一点经济来源也没有了。”张武屯村53岁的杜贵香便忙活手中的活边说,“但现在不一样了,往这扶贫车间里一坐,盯着流水线,把瓶盖组装一下,一天轻轻松松就能挣四五十块钱,这种好事也摊在自己身上了,哈哈……”
大大众网记者在车间看到,数台全自动化机器正在运行,10名来自贫困户的村民也都在轻松的工作中。“从塑料颗粒到瓶盖成品,要经过6道工序,这个车间已经接收了20名贫困户劳动力,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加他们的收入。”宋战宇对大众网记者说。
在扶贫车间的建设过程中,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成员们先后多次和郓城县直有关部门协调,办理了土地、环保、工商登记及税务等手续成功的将这个白酒瓶盖加工车间经营起来。并且,车间在每年的收益中还会拿出至少1万元的利润,来用于扶贫的其他方面工作。
乡亲们的冷暖也时刻挂在驻村工作队员的心头。慰问困难党员、困难群众,送御寒的棉衣、棉被、米面油,驻村工作队为乡亲们做的一桩桩、一件件实事,乡亲们看在眼里,暖在心头。
责任编辑:丁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