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0-5122000

通讯员qq群:162622105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首页 > 重磅专题 > 2012专题总汇 > 第一书记 > 最新报道

郓城“第一书记”把脉帮包村带领村民致富

2013-09-04 14:42:00 作者:彭志刚  来源:大众网菏泽频道
菏泽市派“第一书记”驻郓城县李集乡工作组帮包的郓城县李集乡的6个村地处黄河滩区,其中5个村是集体经济空壳村,严重制约了村级组织服务功能的提升及民生事业的改善。为破解发展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这一难题,落实市委提出的“村集体有一定的经营性收入”的要求,力争通过“第一书记”三年帮包,每村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的目标,我们工作组各位“第一书记”不避困难和矛盾,找准集体增收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通过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实现了增加集体收入的破局,开辟了工作路子。

      大众网菏泽9月4日讯(通讯员 彭志刚)菏泽市派“第一书记”驻郓城县李集乡工作组帮包的郓城县李集乡的6个村地处黄河滩区,其中5个村是集体经济空壳村,严重制约了村级组织服务功能的提升及民生事业的改善。为破解发展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这一难题,落实市委提出的“村集体有一定的经营性收入”的要求,力争通过“第一书记”三年帮包,每村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的目标,我们工作组各位“第一书记”不避困难和矛盾,找准集体增收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通过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实现了增加集体收入的破局,开辟了工作路子。

     

      一、摸准村情,达成共识

     

      破解集体增收难题,民意是基础。只要集合起全乡党员群众的力量,难题自然也就不再难。因此,我们要求每位“第一书记”通过重点走访、全面走访、常年走访,组织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发挥“一卡、一箱、一本”的作用,摸清集体家底,深入了解党员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的看法,当好促进集体增收的“宣传员”;结合实际,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开展了“我为发展献计策”有奖问卷调查活动,重点征集党员群众对增加集体收入的“点子”,为选准增加集体收入的突破口,打好了民意基础,形成广泛共识。

     

      二、分析原因,讲清道理

     

      造成集体收入多年空白的原因复杂多样,但共同点一是部分村民对发展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认识不到位,有的认为现在是分田单干,市场经济,集体观念淡漠;有的认为可能触及自己的利益,消极抵制。二是村班子畏难发愁,消极求稳,缺少思路和办法,不知从何抓起,更不知怎样抓。三是村民对管好用好村集体收入持怀疑态度,害怕村里财务不透明,村干部处事不公,多吃多占。

     

      针对以上问题,各位“第一书记”靠上工作。一是坚持“四个讲清”。讲清增加集体收入的目的和意义,讲清增加集体收入的渠道和办法,讲清集体收入管理使用的办法,让党员群众做主,决定集体收入的使用,讲清违规使用集体收入的责任和追究责任的办法,让群众清楚明白,消除疑虑,成为增加集体收入的促进派和参与者。二是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发展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是群众利益的调整,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少数人的利益,特别是个别党员干部的利益。利益面前,群众看干部,干部一通,群众就通。为此,针对每个村的实际,让干部率先发扬风格,坚持集体优先,兼顾个人,把握利益平衡点,依照政策规定,积极稳妥地收回了路边、坑塘等资源。如严集村支部书记严春元,在村民大会上提出自己8年前栽植在村里干道上的树木与村集体5:5分成,树木成材砍伐后,干道植树权交回集体。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干道上涉及植树权益的村民都一致同意交回集体,由集体统一管理,形成村里第一笔稳定的集体收入。三是借鉴典型经验。发展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的方法和渠道多种多样,但至于我们帮包的村子用哪种方法更容易达成目标,从而走出集体增收之路是问题的关键。为此,我们一方面组织党员群众学习有关政策和经验,一方面组织外出进行针对性考察。既坚定了大家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心,又进一步明确了适合本村的增收之道。

     

      三、易处着手,务求破题

     

      在广泛走访调查和借鉴相关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各帮包村实际情况,坚持一村一策,多措并举,我们帮包的6个村在推进集体增收方面形成了三种类型:

     

      (一)“发展壮大”型

     

      黄垓村耕地道路两侧原有5000余棵杨树,所有权和收益权全部归村集体,成了村集体的“绿色银行”。村里有支出需要时,由村“两委”拉出支出预算,召开村民会议研究通过后,结合林业部门办理砍伐许可证,树木出售所得及支出明细在村财务公开栏中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次年春天对上一年度所伐树木进行等额补栽,保持集体收入的连贯性。村里同4名村民签订了树木管理合同,明确责权利,确保栽种一棵,成活一棵,收益一棵。

     

      (二)“白手起步”型

     

      刘集、严集两村抓住修建水泥路的时机,将“路边、沟边、河边”植树权收归村集体所有,我们工作组积极协调林业部门给予苗木支持。今年春天,刘集村已在新修道路两侧栽植杨树2000多棵,按照目前市场行情,每棵树每年收益20元以上,扣除管理费用,每年村集体收益可达3万元以上。严集村道路正在筹建,集体收回道路两旁植树权的工作已基本就绪,苗木栽植也将择时进行。

     

      (三)“多路并进”型

     

      孙垓村、胡广屯村及李晓岚村辖区内“路边、沟边、河边”资源较少,植树权收归集体后收益有限。我们工作组深挖现有优势资源,探索多种途径增加集体收入。如孙垓村距离李集乡10公里,是周围村庄的中心,新近成立了农村集贸市场,目前为发展壮大市场规模,鼓励商户积极性,村集体还未向商户收取管理费用,待今年连接孙垓村的两条干道修好,市场扩大规模后,管理费用将是集体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正在酝酿由支部牵头成立优质莲藕种植合作社,整合村里120亩成片坑塘,统一种植成莲藕,达到个人和集体双增收。胡广屯村在市民政局的支持下打造山羊养殖专业村,2012年市民政局出资3万元购买了40只良种母山羊分发给40户村民养殖,一年后每家回交一只母山羊发展第二批养殖户,以此类推发展。全村120户村民三年即可发展一轮,结余的山羊由村集体公开招标养殖权给本村村民,签订合同,养殖收益部分归村集体所有。李晓岚村地处交通要道,目前正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按照规划,新社区开辟商业区域,发展商贸、物流等,村集体可以在收取管理费用等方面增加收入,同时李晓岚村还有70亩成片坑塘,正在通过招商向外发包。

     

      四、创新制度,科学管理

     

      发展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形成规范的制度是关键。否则,人员调整、班子换届就有可能造成集体损失,挫伤党员群众发展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的积极性。一是规范财务制度,收入和支出一律经民主理财小组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确认,在村公开栏中公示后,报乡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备案。二是规范合同管理。村集体同其他主体发生的利益关系,一律依法实行合同管理,签订格式合同,减少利益纠葛,避免权责不清。

初审编辑:丁厚勤
责任编辑:王目光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网友热帖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