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A)
A.对 B.错
2.国家实行监察官制度,依法确定监察官的等级设置、任免、考评和晋升等制度。(A)
A.对 B.错
3.监察机关之间对监察事项的管辖有争议的,由其上级监察机关确定。(B)
A.对 B.错
4.上级监察机关可以将其所管辖的监察事项指定下级监察机关管辖,也可以将下级监察机关有管辖权的监察事项指定给其他监察机关管辖。(A)
A.对 B.错
5.对可能发生职务违法的监察对象,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可以直接或者委托有关机关、人员进行谈话或者要求说明情况。(A)
A.对 B.错
6.监察机关调查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根据工作需要,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涉案单位和个人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A)
A.对 B.错
7.监察机关调查涉嫌重大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根据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调查措施,按照规定交有关机关执行。(A)
A.对 B.错
8.依法应当留置的被调查人如果在逃,监察机关可以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内通缉,由公安机关发布通缉令,追捕归案。通缉范围超出本行政区域的,应当报请上级监察机关决定。(B)
A.对 B.错
9.监察机关为防止被调查人及相关人员逃匿境外,经上级监察机关批准,可以对被调查人及相关人员采取限制出境措施,由公安机关依法执行。(B)
A.对 B.错
10.职务违法犯罪的涉案人员揭发有关被调查人职务违法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有助于调查其他案件的,监察机关经领导人员集体研究,并报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可以在移送人民检察院时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A)
A.对 B.错
11.被调查人既涉嫌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又涉嫌其他违法犯罪的,一般应当由监察机关和其他机关共同完成。(B)
A.对 B.错
12.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应当由监察机关领导人员集体研究决定。设区的市级以下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应当报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省级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应当报国家监察委员会备案。(A)
A.对 B.错
13.对于监察人员打听案情、过问案件、说情干预的,办理监察事项的监察人员应当及时报告。有关情况应当登记备案。(A)
A.对 B.错
14.发现办理监察事项的监察人员未经批准接触被调查人、涉案人员及其特定关系人,或者存在交往情形的,知情人应当及时报告。有关情况应当登记备案。(A)A.对 B.错
15.被留置人员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后,被依法判处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的,留置一日折抵管制二日,折抵拘役、有期徒刑一日。(A)
A.对 B.错
16.村民委员会主任甲,在协助政府管理土地征用补偿费时,利用职务便利将其中数额较大款项据为己有。甲行为构成贪污罪。(A)
A.对 B.错
17.某国有公司总经理甲,擅自决定以本公司名义将公款借给某事业单位负责人使用,以安排其子在该单位就业,不构成挪用公款罪。(B)
A.对 B.错
18.甲向某高校招生人员刘某送 10 万元,希望刘某在招生时对其已经进入该高校投档线的女儿优先录取,刘某不构成受贿罪。(B)
A.对 B.错
19.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在退休前利用职务便利为钱某谋取了不正当利益,约定在其退休后给予“回报”,退休后收受了钱某10万元,甲的行为构成受贿罪。(A)
A.对 B.错
20.丙系某国家机关官员之子,利用其父管理之便,请其父下属将不合条件的某企业列入政府采购范围,收受该企业5万元。丙构成犯罪。(A)
A.对 B.错
21.国家工作人员在境外的存款,应当依照国家规定申报。数额较大、隐瞒不报的,构成隐瞒境外存款罪。(A)
A.对 B.错
22.对多次贪污未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A)
A.对 B.错
23.丙送给某银行行长李某5万元,希望在贷款审批时多多关照。李某收了钱,点了点头。但事后,在行长办公会上,由于其他领导极力反对发放此笔贷款,丙未获取分文贷款资金。李某虽然收受他人财物,但由于没有为他人谋取利益,所以不构成受贿罪。(B)
A.对 B.错
24.检查机关工作人员伪造投案自首或者立功材料造成犯罪人员重罪轻判的行为构成了徇私枉法罪。(A)
A.对 B.错
二、单选题
1.为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对( )的监督,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宪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D)
A.全体党员B.公务员C.领导干部D.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
2.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监察工作的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 )的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B)
A.统一完善、注重效率B.集中统一、权威高效C.民主集中、公平正义D.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3.各级监察委员会是行使( )的专责机关。(C)
A.党和国家审查职能B.国家监督职能C.国家监察职能D.党和国家监察职能
4.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C)。
A.互相帮助,互相配合,B.相互衔接,相互配合C.互相配合,互相制约D.相互制约,相互完善5.国家监察工作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权责对等,严格监督;(B)
A.教育与惩处相结合B.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C.惩戒与引导相结合,宽严相济D.教育与引导相结合,宽严相
6.国家监察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强化监督问责,严厉惩治腐败;深化改革、健全法治,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加强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 )的长效机制。(D)
A.不能腐B.不想腐C.不敢腐D.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7.国家监察委员会由( )产生,负责全国监察工作。
(A)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党的全国代表大会D.党的中央委员会
8.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副主任、委员由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提请( )任免。(B)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党的中央委员会
9.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由( )产生,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监察工作。(A)
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B.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上级人民代表大会D.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0.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对( )负责,并接受其监督。(B)
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B.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监察委员会C.上一级监察委员会D.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监察委员会
11.监察委员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履行( )职责。(D)
A.预防、制止、惩治B.监督、调查、问责C.监督、执纪、问责D.监督、调查、处置
12.监察委员会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法作出( )决定。(C)
A.政纪处分B.党纪政纪处分C.政务处分D.党纪政务处分
13.在调查过程中,监察机关可以( )证人等人员。(A)
A.询问B.讯问C.盘问D.审问
14.监察机关可以对( )的被调查人以及可能隐藏被调查人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地方进行搜查。在搜查时,应当( ),并有被搜查人或者其家属等见证人在场。(C)
A.涉嫌违纪违法 出具工作证B.涉嫌职务犯罪 说明搜查理由C.涉嫌职务犯罪 出示搜查证D.涉嫌违纪违法 亮明身份
15.查封、扣押的财物、文件经查明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在查明后( )内解除查封、扣押,予以退还。(A)
A.三日B.五日C.十日D.十五日
16.监察机关调查( )等职务犯罪,根据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调查措施,按照规定交有关机关执行。(D)
A.涉嫌贪污贿赂B.涉嫌玩忽职守C.涉嫌滥用职权D.涉嫌重大贪污贿赂17.依法应当留置的被调查人如果在逃,监察机关可以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内通缉,由公安机关发布通缉令,追捕归案。通缉范围超出本行政区域的,应当报请有权决定的( )决定。(A)
A.上级监察机关B.上级公安机关C.检察机关D.省级以上监察机关
18.监察机关为防止被调查人及相关人员逃匿境外,经( )批准,可以对被调查人及相关人员采取限制出境措施,由公安机关依法执行。(D)
A.国家监察委员会B.上级监察机关C.公安机关D.省级以上监察机关
19.监察机关在收集、固定、审查、运用证据时,应当与( )关于证据的要求和标准相一致(B)
A.审查起诉B.刑事审判C.批准逮捕D.刑事拘留
20.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D)。
A.涉案人员认可的,可以作为案件处置的依据B.不合理的部分应当依法予以排除C.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部分采用D.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案件处置的依据
21.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审计机关等国家机关在工作中发现公职人员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的问题线索,(A)。
A.应当移送监察机关,由监察机关依法调查处置B.可以移送监察机关,由监察机关依法调查处置C.一般自行调查处置D.根据具体情况,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是否由监察机关依法调查处置
22.被调查人既涉嫌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又涉嫌其他违法犯罪的,一般应当由( )为主调查,其他机关予以协助。(C)
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C.监察机关D.公安机关
23.立案调查决定应当向被调查人宣布,并通报相关组织。涉嫌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的,(B)。
A.应当通知被调查人家属B.应当通知被调查人家属,并向社会公开发布C.应当通知被调查人家属,酌情向社会公开发布D.不用通知被调查人家属
24.监察机关对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进行调查,收集被调查人有无违法犯罪以及情节轻重的证据,查明违法犯罪事实,形成( )的证据链。(A)
A.相互印证、完整稳定B.合情合理、全面稳定C.完整全面、客观公正D.清晰明了、相互支撑
25.调查人员采取讯问、询问、留置、搜查、调取、查封、扣押、勘验检查等调查措施,均应当( ),由二人以上进行,形成笔录、报告等书面材料,并由相关人员签名、盖章。(B)
A.依照规定出示证件,进行口头说明B.依照规定出示证件,出具书面通知C.依照规定亮明身份,明确告知理由D.依照规定出示身份证和工作证,明确告知理由
26.调查人员进行讯问以及搜查、查封、扣押等重要取证工作,应当对( )进行录音录像,留存备查。(B)
A.关键过程B.全过程C.部分过程D.重要过程
27.对调查过程中的重要事项,( )后按程序请示报告。(A)
A.应当集体研究B.承办部门主要负责人审批C.调查人员自行决定D.慎重思考
28.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应当由监察机关领导人员集体研究决定。设区的市级以下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应当报上一级监察机关( )。省级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应当报国家监察委员会( )。(D)
A.备案 备案B.批准 批准C.备案 批准D.批准 备案
29.留置时间不得超过( )。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一次,延长时间不得超过( )。(C)
A.一个月 一个月B.二个月 二个月C.三个月 三个月D.三个月 二个月
30.对被调查人采取留置措施后,应当在( ),通知被留置人员所在单位和家属,但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等有碍调查情形的除外。有碍调查的情形消失后,应当立即通知被留置人员所在单位和家属。(B)
A.十二小时以内B.二十四小时以内C.三十六小时以内D.四十八小时以内
31.对监察机关移送的案件,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需要补充核实的,( )。对于补充调查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内补充调查完毕。补充调查以二次为限。(A)
A.应当退回监察机关补充调查,必要时可以自行补充侦查B.自行补充侦查C.退回监察机关补充调查D.可以退回监察机关补充调查,也可以自行补充侦查
32.监察机关在调查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被调查人逃匿或者死亡,有必要继续调查的,经省级以上监察机关批准,应当继续调查并作出结论。被调查人逃匿,在通缉一年后不能到案,或者死亡的,由监察机关提请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定程序,向( )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C)
A.公安机关B.人民检察院C.人民法院D.行政执法机关
33.( )听取和审议本级监察委员会的专项工作报告,组织执法检查。(A)
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各级人民代表大会C.各级纪律检查委
D.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34.监察人员辞职、退休( )内,不得从事与监察和司法工作相关联且可能发生利益冲突的职业。(C)A.一年B.二年C.三年D.五年35.有关单位拒不执行监察机关作出的处理决定,或者无正当理由拒不采纳监察建议的,由其主管部门、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对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任人员(A)。A.依法给予处理B.进行警告C.通报批评D.做出党纪政务处分36.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A)。A.依法给予国家赔偿B.给予一定程度的慰问C.恢复名誉D.公开道歉37.贪污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 )或者( ),并处没收财产。(C)A.无期徒刑 剥夺政治权利B.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C.无期徒刑 死刑D.死刑 剥夺政治权利38.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 )论处。(B)A.贪污罪
B.受贿罪C.私分国有资产罪
D.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39.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该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构成(B)。A.受贿罪
B.利用影响力受贿罪C.介绍受贿罪D.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34.监察人员辞职、退休( )内,不得从事与监察和司法工作相关联且可能发生利益冲突的职业。(C)
A.一年B.二年C.三年D.五年
35.有关单位拒不执行监察机关作出的处理决定,或者无正当理由拒不采纳监察建议的,由其主管部门、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对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任人员(A)。
A.依法给予处理B.进行警告C.通报批评D.做出党纪政务处分
36.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A)。
A.依法给予国家赔偿B.给予一定程度的慰问C.恢复名誉D.公开道歉
37.贪污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 )或者( ),并处没收财产。(C)
A.无期徒刑 剥夺政治权利B.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C.无期徒刑 死刑D.死刑 剥夺政治权利
38.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 )论处。(B)
A.贪污罪 B.受贿罪C.私分国有资产罪 D.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39.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该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构成(B)。
A.受贿罪 B.利用影响力受贿罪C.介绍受贿罪 D.滥用职权罪
40.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出合法收入,差额巨大,而本人又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行为。对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数额在( )的,应予立案。(D)
A.5万元以上B.10万元以上C.20万元以上D.30万元以上
41.某市政府副秘书长王某,因涉嫌受贿罪被立案侦查。最终查明,王某利用职权,为张某调动工作并收取张某感谢费 5 万元;同时,有 150 万元的钱款王某不能说明其合法来源。王某的行为构成(C)。
A.受贿罪B.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C.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D.贪污罪
42.国家工作人员王某,利用职权索贿20万元,应对其以( )从重处罚。(C)
A.贪污罪B.滥用职权罪C.受贿罪D.不构成犯罪
43.国家工作人员张某为了给孩子筹措婚房房款,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款30万元,半年后归还,张某的行为构成(B)。
A.贪污罪B.挪用公款罪C.职务侵占罪D.不构成犯罪
44.国家工作人员赵某挪用公款10万元用于赌博活动,三个月内归还,赵某的行为构成(B)。
A.不构成犯罪B.挪用公款罪C.滥用职权罪D.贪污罪
45.某局副局长甲向干部乙称:“如果不给我 5 万元,你这次绝对没有机会。”乙为获得岗位,只好送甲 5 万元。甲的行为构成(A)。
A.受贿罪B.敲诈勒索罪C.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D.职务侵占罪
46.乙的妻子在乡村小学教书,尚不符合调整进县城条件,乙试图通过关系将其妻调往县城,就请县公安局长胡某给教育局长黄某打招呼,果然事成。事后,乙给胡某20万元钱,胡将其中10万元给黄某,剩余部分自己收下。胡某的行为构成(D)。
A.不构成犯罪B.利用影响力受贿罪C.介绍贿赂罪D.受贿罪
47.某大学招生办主任甲在招生过程中徇私舞弊,多次录取未达分数线的学生入学,甲的行为构成(A)。
A.招收学生徇私舞弊罪B.受贿罪C.徇私枉法罪D.单位受贿罪
48.值班警长甲与其他值班辅警打扑克时接到杀人报警,未予理会,又继续打扑克半小时后才赶往现场,因延迟出警,致被害人被杀、歹徒逃走,甲的行为构成(C)。
A.徇私舞弊罪B.滥用职权罪C.玩忽职守罪D.徇私枉法罪
49.下列行为中,不属于渎职行为的是(B)。
A.对明知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B.在工作中故意刁难自己的下属C.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枉法裁判D.对明知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使之不受追诉 50.甲是某区食品药品监督稽查大队大队长,在执法检查时发现了某企业加工病死猪肉,多达13吨。在对这13吨肉进行封存处理后,甲建议将查封的“问题肉”发还业主,用作化工原料和饲料。得到上级批准后,甲仅要求业主写出书面保证,未按要求组织执法人员对解封后的过程进行后续监督检查,致使不法商贩将该批病死猪肉偷偷销入食品加工领域。本案中,甲的行为构成(C)。
A.滥用职权罪B.徇私舞弊罪C.玩忽职守罪D.泄露秘密罪
51.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王某,急于引进外资,对于前来投资的“外商”某甲等人盲目轻信,未按要求认真审查其主体资格、资信状况,就签订引资合作协议,由高新技术开发区先期打入对方账号400万元。结果,先期打入的资金悉数被骗走,给国家造成了严重损失,王某的行为已经构成了(D)。
A.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B.滥用职权罪C.玩忽职守罪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三、多选题
1.各级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依照监察法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ABC)。
A.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B.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C.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D.查处违纪行为
2.监察委员会依照监察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ABC)。
A.对公职人员开展廉政教育,对其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以及道德操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B.对涉嫌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费国家资财等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进行调查。C.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对履行职责不力、失职失责的领导人员进行问责;对涉嫌职务犯罪的,将调查结果移送人民检察院依法审查、提起公诉;向监察对象所在单位提出监察建议。D.对党员干部违纪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3.各级监察委员会可以向( )等派驻或者派出监察机构、监察专员。(ABCD)
A.本级中国共产党机关B.国家机关C.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和单位D.所管辖的行政区域、国有企业
4.监察机关对下列哪些公职人员和有关人员进行监察。(ABCDEF)
A.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和工商业联合会机关的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B.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C.国有企业管理人员D.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E.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F.其他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
5.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监督、调查过程中知悉的( )应当保密。
(ABC)
A.国家秘密B.商业秘密C.个人隐私D.舆情信息
6.监察机关在调查过程中,可以( )用以证明被调查人涉嫌违法犯罪的财物、文件和电子数据等信息。(ABC)
A.调取B.查封C.扣押D.处置
7.被调查人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监察机关已经掌握其部分违法犯罪事实及证据,仍有重要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查,并有下列哪些情形的,经监察机关依法审批,可以将其留置在特定场所。(ABCD)
A.涉及案情重大、复杂的B.可能逃跑、自杀的C.可能串供或者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D.可能有其他妨碍调查行为的。
8.涉嫌职务犯罪的被调查人主动认罪认罚,有下列哪些情形的,监察机关经领导人员集体研究,并报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可以在移送人民检察院时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ABCD)
A.自动投案,真诚悔罪悔的B.积极配合调查工作,如实供述监察机关还未掌握的违法犯罪行为的C.积极退赃,减少损失的D.具有重大立功表现或者案件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等情形的
9.监察机关根据监督、调查结果,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照法定程序作出( )、撤职、开除等政务处分决定。(ABCD)
A.警告B.记过C.记大过D.降级
10.国家监察委员会加强对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和防逃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有关单位做好哪几项工作。(ABD)
A.对于重大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被调查人逃匿到国(境)外,掌握证据比较确凿的,通过开展境外追逃合作,追捕归案B.向赃款赃物所在国请求查询、冻结、扣押、没收、追缴、返还涉案资产C.向赃款赃物所在国请求查询、冻结、扣押、返还涉案资产D.查询、监控涉嫌职务犯罪的公职人员及其相关人员进出国(境)和跨境资金流动情况,在调查案件过程中设置防逃程序
11.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公开监察工作信息,接受(ABC)。
A.民主监督B.社会监督C.舆论监督D.人大监督
12.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调查、处置工作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设立相应的工作部门履行( )管理协调职能。(ABCD)
A.线索管理B.监督检查C.督促办理D.统计分析
13.办理监察事项的监察人员有下列哪些情形的,应当自行回避,监察对象、检举人及其他有关人员也有权要求其回避。(ABCD)
A.是监察对象或者检举人的近亲属的B.担任过本案的证人的C.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办理的监察事项有利害关系的D.有可能影响监察事项公正处理的其他情形的
14.对于监察人员( ),办理监察事项的监察人员应当及时报告,有关情况应当登记备案。(ABC)
A.打听案情B.过问案件C.说情干预D.依法履职
15.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哪些行为,被调查人及其近亲属有权向该机关申诉。(ABCDE)
A.留置法定期限届满,不予以解除的B.查封、扣押、冻结与案件无关的财物的C.应当解除查封、扣押、冻结措施而不解除的D.贪污、挪用、私分、调换以及违反规定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的E.其他违反法律法规、侵害被调查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16.有关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哪些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主管部门、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依法给予处理。(ABCDE)
A.不按要求提供有关材料,拒绝、阻碍调查措施实施等拒不配合监察机关调查的B.提供虚假情况,掩盖事实真相的C.串供或者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D.阻止他人揭发检举、提供证据的E.其他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情节严重的
17.梁某在某国有企业任行政办公室主任,负责销售该公司开发的某大厦商品房。梁某在没有违反公司规定的最低销售价格的前提下,隐瞒实际的售房价格,占有售房合同价和实际售房价的差额价款,共计 250 万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D)。
A.因梁某没有违反公司规定的最低销售价格,不构成犯罪B.因梁某所销售的商品房属于国家的公共财产,实际售房全都归公司所有,其行为构成贪污罪C.梁某没有侵占公司的财产,不构成贪污罪D.梁某作为监察对象,其违法行为应有监察机关立案调查
18.下列行为中,属于玩忽职守的有(ABD)。
A.擅离职守B.履行职务时粗心大意并造成严重后果C.超越职权处理自己无权处理的事务D.对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事项不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