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岫茹:外向内向优势何在

2017-09-15 17:29:00 来源:  作者:
 许多父母都认为外向型的个性“最好”,善于表达自己,又讨人喜欢;内向型个性往往显得“窝囊”又胆怯—其实,这都是世俗的偏见,对于个性的外向或内向,本来并无好坏之分;个性的独特性常常就表现在与众不同的待人处世的方式上。

一个不爱说话、不善于表现自己的人,可能是特别有主见、“蔫有准”,而可一鸣惊人的;而活泼外向的人,也可以做到稳重自律,并在不同场合以适当方式应对复杂的局面……大多数人是内向与外向相结合的“中间型”个性,千人千面,各有不同。

向性与个性:外向内向优势何在

我们平时口语中所说的“性格内向”或“性格外向”,若用心理学术语来讲,应该指的是“个性心理特征的内向性或外向性”。第一个提出个性“向性”概念的人,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

个性的内向或外向,主要是指心理活动指向内部或外部的倾向。内向的人更能够抵御诱惑、耐住寂寞、而能将更多精力用于内心的思索,而过多的社交会使其丧失精力。截然不同的是外向的人必须从外部刺激中补充精力,不停的赶场子、不断的求新求异。

许多父母对于孩子个性的倾向性,有时感到迷茫困惑,常见的问题有:

――我的孩子太内向,不爱说话,与人交往困难,遇事胆小拘谨,怎么改变呢?

――我的孩子虽然活泼外向,不怕陌生人,可是不爱动脑思考,尽说些幼稚可笑的傻话,是不是很容易上当受骗呀?

――人们都认为外向的孩子智商高,他们胆子大,敢于表现自己;可我的孩子只喜欢埋头画画,从不爱表现自己,是太内向了吧?这会不会影响智商的发展?

――在孩子堆里他很活跃,敢称王,可见了客人他不说话,也不爱叫人,这孩子是属于外向还是内向呢?真是摸不准呀!

沉默是金与“话痨”

社会是个大舞台,人可以显现出不同的个性色彩:个性外向的人在社交中多是“话痨,见面熟”,大家得以他为中心;而个性内向的人则遵循“沉默是金”的原则,显得比较孤傲不合群,不会轻易与人成为朋友,是“慢热型”的;还有中间型的人,会习惯于在社交中对人不卑不亢,礼貌得体,但又像是戴着“假面具”,让人琢磨不透――哪种个性会更令人喜欢、社会适应更好?――这其中是大有学问的。

在如今媒体发达的时代,许多公众人物,因上镜率较高,他们的个性特征会被人为地“放大”,尤其是影视演员、运动员和音乐工作者等,是人们比较熟悉的。

多数人会以为,艺人一定属于外向型个性,深入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和艺术成就,就不难发现其个性差异。例如,演员徐静蕾、黄磊,他们演过不少热播的影视剧,又逐渐转变到做导演,同时还做教师、写博客、办杂志等,这是其他同行做不到的。

徐静蕾说自己追求的不是“多产”的影视作品,也不爱过多出头露面和应酬,而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当然与她个性中内向的一面有关。又如,郭峰、小柯等既能够做歌手,又擅长谱曲写歌,真正艺术生命长青的,多是“创作型歌手”。

所谓“内秀”的人,才可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才子、才女”和真正的艺术家。但并不是说外向个性的人不会有内秀的一面。以上实例说明,个性的内向或外向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得到周围人的接纳和赞许。

科学家与艺术家

科学家是否都是个性内向、缺乏艺术细胞的人呢?其实,并非如此,个性的外向或内向不是绝对的,只是相对的,一个人外向与内向、即科学与艺术的特质是可以有机结合的。

物理学家钱学森和歌唱家蒋英结婚,他们自认为是“科学与艺术在爱情上最纯洁的结合”。钱学森说:“蒋英是女高音歌唱家,而且是专门唱最深刻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的。正是她给我介绍了这些音乐艺术,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

在CCTV举办的“科学在中国”文艺晚会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演奏了著名地质家李四光先生1921年创作的小提琴曲《行路难》,他说:这首曲子告诉我们,探索科学的道路是艰难的,但不管怎么难,科研工作者也要走下去;他又说,音乐,是声音的诗歌;音乐,是人生的补药。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们当悉心倾听音乐,才能更好地领悟音乐,更好地驾驭生活。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的著名言论是:“由智慧所养成的习惯能成为第二本性。”

他还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很多科学家,哲学家,伟人,艺术家,创业者都因为发展了很好的内向能力,而让自己能在浮躁的社会里沉静下来,独立思考,富于创新,最终获得成就。内向的人做任何事会经过深思熟虑,而外向的人则是做了再说。因这样的基因差异造就了内向与外向,各有优势,仅此而已。所谓内向的优势在于其慢的一面,能够把事情考虑清楚、考虑周全,所谓三思而后行。

优势互补好发展

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把一群儿童放到一个陌生的玩具房里,然后观察他们,发现有些儿童一进门就欢天喜地的玩,有的则比较拘谨,不做什么。你猜哪种儿童智商高?后来发现那些较不爱动、内向的儿童智商要高,因为他们懂得观察、理解陌生环境和熟悉环境并区别对待。而那些快乐的傻孩子却不能分辨。一般快乐活泼的孩子不笨,但是要区分情况;如果是天才级的儿童则多半是内向的。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观念中,希望孩子既要有活泼可爱、能说会道的一面,又希望他勤奋好学,安分守己,善于思考,这正是个性上外向性与内向性的辩证统一,或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秀外慧中。在人的个性中,内向和外向是一个连续体,就像左右手的关系一样。假设我们都是右利手的,如果你是一个内向的人,内向就好比是你的右手,外向就好比你的左手,就像你有时必须用左手一样,你有时也会外向。最近的研究表明,内向者与外向者人数持平。

在儿童个性尙未成熟之前,对于儿童个性发展的倾向性,父母们不应人为地企图“纠正”其内向或外向的表现,而主要应顺其自然地发展,关键在于――

1.观察记录:从孩子出生后,就可开始观察他,客观记录其外向或内向的行为表现与变化;

2.发现潜质:通过言行举止,发现孩子在不同情境中的个性倾向和行为方式的优良潜质;

3.扬长避短:对于外向型的孩子肯定大胆,敢于自我表现的长处,引导其多思考、善自律;对于内向型的孩子,发挥谨慎、多思、内敛的优势,鼓励其要自信、敢挑战;

4.注重磨炼:儿童的个性需经历生活实践的体验与磨炼才可走向逐步的完善和成熟;对于个性倾向性不同的孩子,应鼓励和肯定其优势,引导其学会自我评价和不断充实完善自己。

儿童通过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和艺术熏陶,可使个性中的内倾和外倾的两个方面得到很好的结合,弥补某些不足,从而使自己的个性相对完善健全起来,获得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邵建国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