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中国药学会获悉,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中国药学会主办的“全国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目前已收到32.09万份公众有效答卷,答题人数大幅上升。同时,根据现阶段问卷情况,专家梳理并解读部分错误率较高的安全用药问答题,提示公众特别关注。
激素类外用药,乱用乱涂误病情
专家指出,使用激素类外用药时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若其他药物无效或效果不佳,可考虑用激素类外用药治疗,如脂溢性皮炎、遗传性过敏皮炎等。但对于病程长、皮损严重或病灶已出现细菌感染者则最好不用或少用,如脓疱疮、毛囊炎、疖子等。此外,真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以及全身性细菌感染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激素类外用药。二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型,一般可先选用作用强的药物,如地塞米松、倍地米松和氟轻松等,等病情控制后再改用作用较弱的药物,如氢化可的松等,这样不仅可控制病情,而且还会减少副作用。三要正确使用激素外用药,腹股沟、腋窝、耳朵、眼睑以及头面部的皮肤较为敏感,选用的激素浓度应低些。
含有激素的外用药,包括糊剂、乳剂、油剂和软膏剂等,一般每天用1~2次即可达到治疗目的。皮损范围越大,选用药物的浓度应越低,太大的皮损应避免使用激素制剂。另外,需长时间使用者,最好隔日用药,不仅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还可延缓对药物的耐受性。
膏药贴敷需对症,错用误用伤身体
专家强调,每种贴剂都有独特的药理作用,不能通用。如,因受风寒引起的慢性腰痛和跌打损伤等,可用狗皮膏药或追风膏,以散寒祛风、舒筋活血。因热毒郁结引起的痈疽初起时硬结不消、红肿疼痛、脓成不溃者,可用拔毒膏拔毒消肿、去腐生肌。橡皮膏类贴剂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对风湿痛、腰痛、肌肉痛、扭伤、挫伤等有一定的疗效。
另外,下列三种情形应谨慎使用:一是患处有溃烂时不宜贴敷,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二是平时运动或劳动时不慎造成肌肉挫伤或关节、韧带拉伤,不要立即用伤湿止痛膏、麝香追风膏贴于受伤部位。因这类膏药具有活血散淤的作用,伤后即贴不能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建议先冷敷伤处,再行贴敷。三是孕妇应禁用含有麝香、乳香、红花、没药、桃仁等活血化淤成分的膏药,特别是孕妇的脐部、腹部、腰骶部都不宜贴,以免局部刺激引起流产。
冬季是风湿病的高发季节,因贴膏药过敏的患者非常多见,特别是过敏体质的人群,更应该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