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水送到农田里 菏泽黄河河务局引黄抗旱保丰收

2024-06-27 17:19: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硕 孙亚杰

  大众网记者 王硕 通讯员 孙亚杰 郓城报道

  萌芽青青,河水绕田,又是一年夏耕时。持续的高温干旱对夏播和农作物生长发育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6月21日,汩汩黄河水正以134立方米每秒的引水流量流向农田,有效保障了菏泽市受旱区域用水需求。

  重响应 统筹抓供水

  “夏季田,早一宿,高一拳。”高温干旱持续,田间水分蒸发量增大,农作物面临严重威胁。

  山东黄河河务局于6月12日启动山东黄河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6月17日提升为Ⅲ级应急响应。干旱防御应急响应启动以来,菏泽黄河河务局针对菏泽市旱情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全力确保夏灌工作顺利进行,为缓解受旱区域干旱不利影响提供了水资源支撑。

  “今年以来平均降雨量较往年偏少5成,气温偏高,土壤失墒加快,自应急响应启动以来我们一直在加大引水流量,尽力为灌区抗旱用水提供支撑保障。”该局副局长边一飞在查看闫潭引黄闸引水流量的时候说道。

  6月15日,该局联合菏泽市水务局深入一线现场查看黄河水情、引黄闸引水情况,现场调度输水渠道及河道节制闸运行状况,全面了解旱情发展态势和引黄抗旱用水需求等情况,并督促指导引黄抗旱工作各项措施落实落细。

  旱情逼人 保收紧迫

  菏泽黄河河务局密切关注旱情发展态势,严格落实抗旱责任,把抗旱工作放在首位。全力加强工作安排部署,根据旱情发展态势,周密部署引黄抗旱工作,要求扎实落实抗旱期间各项责任措施,全力支持受旱地区,坚决打赢抗旱攻坚战。

  “为应对旱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们加大引黄流量。郓城辖区内有2座引黄闸,苏阁引黄闸以当前最大能力进行引水,引黄流量达20立方米每秒,正在改建的杨集引黄闸架设6台水泵,正开足马力引水,黄河水灌溉面积约148万亩,可覆盖本县六成农田。”6月18日,郓城黄河河务局副局长罗永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讲道。

  此时百余米外的苏阁管理段办公楼内,值班人员通过各类设备观测河势、水位。菏泽黄河河务局严格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实行24小时抗旱值班制度,加强与上级及相关部门沟通联络,充分做好处置各类突发情况准备,确保各项上传下达工作在应急响应期间顺利开展。

  精研判 科学保通水

  盛夏不辞劳,农业不误时。6月18日上午10时,还不到正午,持续的高温已经将大地笼罩在热浪之中,苏泗庄闸管所技术员高伟来到苏泗庄引黄闸查看引水情况。正值夏耕,用水需求持续增加,一天两次的测流、查看引水情况成为了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科学研判取水条件是保证引水通畅前提。前期黄河流量偏低,为最大程度保障农田灌溉和生产生活用水需要,该局供水局组织各闸技术人员开展汛前水闸安全普查,排查各工程引水状况,利用灌溉间隙,及时开展渠道清淤、工程检测及维修养护工作;组织技术人员对启闭机、配电设施及线路进行全面检修和维护,确保各水闸安全运行;同时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全面掌握灌区耕地墒情,科学制订用水计划和调度方案,提高用水效率。

  为精确落实水量调度、充分保障生产生活需要,该局及时加强与水务局、灌区管理单位的沟通联系,建立健全共享机制,共享黄河水情、降水、土壤墒情、用水需求等信息,协助制定科学用水计划,确保有限的黄河水资源用到抗旱保苗第一线。

  强监管 精准用好水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6月20日,郓城黄河河务局防办主任李天宇在杨集灌区分水闸采用“无人机+人工”形式,督导引水线路、取水用途等。

  “无人机高效、灵活、安全,引水督查有了无人机介入,可以减少人员流动,扩大巡检范围,更加安全高效完成巡检任务。”

  从水面到岸上,从河道到灌区,人防严实,智防赋能。无人机和全覆盖可视化智慧黄河监控系统提升了滩区取水口取水情况监管水平,菏泽黄河河务局采用“人工+智能”形式对各灌区引水进行监控预警,对引黄涵闸引水情况进行24小时全天候、流域动态全过程追踪的监控,实现了足不出户就可以掌握每一滴水的流向,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应急抗旱期间引水秩序,保障农业用水专水专用。

  旱情还是继续,菏泽黄河河务局将继续密切关注黄河来水、未来天气以及灌区灌溉用水的变化情况,优化水资源配置,全力保障高温期间灌溉用水需求,为抗旱保安提供坚实水资源支撑。

初审编辑:李威

责任编辑:刘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