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亚
自古贫困黄河滩 如今旧貌换新颜
中共菏泽市委书记 张新文
2013年11月26日,总书记视察菏泽时指示我们,“要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不断改善贫困人口生活”。今天上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保障改善民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突出作了强调。近年来,菏泽按照总书记“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积极探索,全力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些成效充分印证了总书记和党中央的英明决策。
历史上滩区群众非常贫困。黄河号称“铜头铁尾豆腐腰”,而菏泽正处于“豆腐腰”的险要位置,有4个县区的14.6万群众居住滩区,他们生活贫困,人均收入仅为全市的80%、全省的一半,是脱贫攻坚中的坚中之坚、难中之难。滩区群众生活在黄河主堤和河槽之间,世世代代拉土、垫台、盖房,为防止被淹,都把自家房台垫得很高,村里房屋高低不平,时常被外地人误认为是“山区”。群众“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一直生活在“抗洪-建房-受灾-再建房”的恶性循环中,水患之苦给滩区涂上了悲壮的底色。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对于滩区群众来说更是如此,“安居”是脱贫致富的根本前提,只有搬出滩区、住上新房,才能彻底拔掉“穷根”、走上致富之路。
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的实施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总书记对滩区群众始终牵挂在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到黄河滩区视察调研。特别是2018年总书记视察山东时作出重要指示,要紧盯黄河滩,确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态度坚决,刘家义书记多次到滩区调研指导,国家原定的黄河滩区迁建政策执行到“十二五”就已结束,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省委、省政府积极争取,使迁建在“十三五”时期得以实施,整个规划从上报到获批仅用41天。
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为民情怀,精心操作、全力推进。在迁建工程实施初期,一些群众并不理解,我们充分尊重老百姓意愿,怎么搬、往哪建,用什么材料、建什么户型,都充分征求群众意见、都让群众说的算,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认可。东明县马集村位于黄河西岸,被称为菏泽的“西伯利亚”,有句形容该村的顺口溜叫“山东隔着河,河南管不着,报纸看不到,广播听不着”,群众思想比较封闭,工作难度非常大。当地干部挨家挨户去走访串门,与百姓交朋友、唠家常、做工作,用了半年多时间赢得了信任,最终实现顺利搬迁。为确保工程质量,我们对材料采购、建设过程、工程验收等每个环节都从严把握,实行终身责任制和可追溯办法,确保工程经得起历史检验。工程推进中不断遇到疑难问题,我们创新思维,逐一研究解决。比如,针对村台沉降不均匀的问题,采取“降水+强夯”措施,确保台体安全。针对一些村台不宜采取传统强夯方式问题,我们调整思路,用“快速液压夯”方式“小步快跑”,加快了沉降进度。目前,已有1/3滩区群众搬入新居,28个村台社区将于5月底前全部达到入住条件,6个外迁社区已全部建成,今年上半年所有滩区群众都能喜迁新居。
脱贫效果非常明显。滩区迁建让群众的苦涩生活成为历史,老百姓对党充满了拥戴和感恩之情。比如,东明县竹林新村是新建的村台社区,这个村有一位70多岁的农民画家,名叫毛吉志,因“黄患”他已3次搬家,每次都用画笔描绘当时场景,他的一幅幅画作真实记录了滩区天翻地覆的变化。谈及这些,他对党和总书记的感恩之情总是溢于言表。如今,村里专门建设了竹林故事展览馆,他的画作成为滩区历史的永恒记忆。比如,年前腊月二十九,我到东明县长兴集8号新村,给乔迁新居的刘作兵、刘秋增拜年,刘秋增对我说“现在家里都装修好了,添置了新家具,还娶了儿媳妇,真是双喜临门。感谢党和国家这么好的政策,俺们有信心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2月22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用了近15分钟时间,以《脱贫之后,春到黄河滩》为题,专题报道了我市鄄城县解决滩区百姓居住问题和发展致富产业的情况。我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这种搬迁建新村的方式,与以往的旧村原址改造相比,不仅成本更低,而且各项基础设施配套更完善,群众满意度更高,这也印证了黄河滩区迁建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群众生活改善大的新农村建设有效路径。
总书记讲,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搬出水窝子、住上新房子,群众彻底终结了“黄患致贫”的千年之痛,但这只是开始,更重要还得过上好日子。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滩区生态优势,围绕发展特色产业做文章,推动黄河滩区迁建这一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向乡村振兴的第一工程转变,早日把过去贫穷落后的黄河滩,打造成美丽富裕的幸福滩。
借此机会,提两点建议。一是帮助滩区加快发展富民产业。目前,我们正在对沿黄4县区进行功能区规划,比如在东明县,把工业区限定在北部5乡镇,南部9乡镇全部作为生态保护功能区,力争节约用地,保证环境质量,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建议支持滩区优先实施集中连片开发,在产业布局、项目建设和要素供给等方面给予倾斜。二是完善沿黄地区基础设施。建议加大对跨省交通干线的规划和建设支持力度,构筑铁路、公路等沿黄交通大动脉,支撑和带动黄河滩区高质量发展;出台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的配套政策,加快提升滩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开放黄河岸堤,把黄河大堤作为安全通道建设,为沿岸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更大便利。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