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开展文艺志愿服务1500余场,菏泽扎实推进文艺实践基地建设

2022-12-30 08:05: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周琛 杨以锋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周琛 实习生 杨以锋 菏泽报道

  12月29日,菏泽市召开文艺事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菏泽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田继雷,菏泽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运涛,菏泽市作家协会主席赵统斌,菏泽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翟永华参加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菏泽市委宣传部新闻二科负责人吕鸿鹏主持发布会。

  记者了解到,为继承和运用好老一辈书法家的精神财富,引领广大书法学人创作更多精品力作,推出更多优秀书法人才,菏泽市文联创新服务形式,从四个方面全力推进“传薪载道”老一辈书法家抢救式挖掘整理工程有序有力开展,取得了一系列挖掘整理成果,为实现传统文化“两创”贡献了重要力量。深入细致开展调查研究,撰写内容翔实的可行性报告。第一时间成立了领导小组,聘请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组成实施团队,制定详实工作计划和时间表。

  精心组织挖掘整理,发挥传薪载道助力作用。对推选的每一位书法家从艺术成就、理念和德艺双馨等角度进行全面探讨衡量,先后组织座谈交流会30余次。本着“尊重历史、传承文化、启迪后人、繁荣创作”的原则,最后确定了22位老一辈书法家。由菏泽市知名作家评论家组成文字采访组,形成了50余万字的初稿,同时征集、搜集书法作品100余幅。

  充分运用整理成果,提升文化更大影响力。对形成的50余万字基础资料进行深入加工提炼,运用多种文学表达形式,最后形成了13万字的《“传薪载道”菏泽老一辈书法家抢救式挖掘整理工程》图书,收录书法作品100余幅。举办了“传薪载道”老一辈书法家作品展,组织菏泽电视台专业拍摄团队拍摄、制作完成综述专题片1部、个人专题片13部。

  扩大社会传播能力,推动书法事业长足发展。搜狐、网易、腾讯、大众网等上百家媒体网站、公众号刊发转发相关信息,并转载主要内容。凭借实力浑厚的书法队伍连续举办一系列“书法进校园”、各类中高规格书法展等活动,有效扩大书法艺术的社会传播能力,让菏泽书法在社会层面得到长足发展。

  市文联还高度重视推动文艺精品的创作。研究制定了《菏泽市文联中长期文艺创作发展规划》《菏泽市文联优秀文艺作品创作扶持办法》等,以此鼓励文艺精品创作,更好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加强农村题材文艺创作。组织动员作家艺术家开展农村题材文艺创作生产,出版长篇报告文学《大河平野——逐梦黄河滩》、录制《夹河赵村村歌》等。同时,积极组织百余名摄影家连续五年深入脱贫攻坚一线进行采风创作,连续五年举办精准扶贫主题摄影作品展等。市文联还根据实际展赛情况,积极主动组织各文艺家协会搞好创作规划,认真参加各类活动,努力提升菏泽文艺的对外影响力。截至目前,共有200余件作品荣获各类专业奖项,包括文艺类最高奖“兰亭奖”“山花奖”等。

  市文联为深入推进文艺主题宣传落实落地,积极谋划,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宣传,相继组织了一系列展览展演和精品创作。围绕重要事件开展文艺宣传。相继围绕脱贫攻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举办“喜迎二十大”“讲好黄河故事”大型征文,举办各类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创作展,举办“庆祝二十大 浓浓黄河情”菏泽黄河文化艺术展,举办2022全国面塑艺术创作展等50余场。同时,首次与洛阳市文联联合举办“牡丹牵情翰墨香——洛阳·菏泽牡丹书画联展”。并相继到山西、天津、河南、湖北、江苏等地宣传“花开盛世”中国牡丹之都牡丹文化系列活动,在山西平遥国际摄影展连续举办展览活动,首次将菏泽摄影推向国际舞台。于此同时,市文联成立了由2000多人参加的菏泽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到人民中去·文艺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全市累计文艺志愿服务场次达1500余场,惠及群众达120万余人次。

  下一步,菏泽市文联将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充分发挥文联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把“做人的工作”这一任务和聚焦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贯通起来,广泛团结凝聚优秀文艺工作者,培养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作家艺术家。持续推进“文润花城 艺惠万家”文艺志愿服务品牌建设,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采风创作和开展文艺志愿服务,不断提升基层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扎实做好“花开盛世”2023中国牡丹之都牡丹文学书法作品大赛的筹备工作,并推动全国摄影联盟成立,更好地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助力我市牡丹文化发展。推动“文艺两新”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延伸手臂、扩大覆盖、创新方式,加强对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的团结服务引领,举办“新时代新征程”优秀文艺作品展览。拓展文艺服务领域,扎实推进文艺实践基地建设,提升文艺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全市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初审编辑:徐德波

责任编辑:刘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