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东新农场“跨越世纪”变化

2023-09-19 15:19: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徐德波 段水法 李纯逸

  大众网记者 徐德波 通讯员 段水法 李纯逸 东明报道

  金秋季节,在东明县的菏泽市东新农场的大田里,千亩火红的高粱已经抽穗,似乎要压弯它的脊梁;在设施农业区,蔬菜大棚里硕大的哈密瓜即将成熟,一嘟噜、一串串的绿色葡萄正在采收;在建筑工地上,一幢幢高楼正在拔地而起……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转身就能看到农场里斑驳的蓝砖南监狱围墙和岗楼,“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供销社门市、职工食堂依然存在。这是特意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

  这不是电影里的蒙太奇,而是一年多来这里发生的跨越世纪的变化。

  被人遗忘的角落

  2022年1月,菏泽市东新农场新任党委书记、场长谷文健上任后,他在农场转了一圈,只见一排排低矮的职工住房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砖木结构建筑,已经瘦了的蓝砖表面在一点点脱落,有的没住人的房子屋顶露着天,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有的工人还在用煤球取暖。他虽然在乡镇工作20多年,在县人社局、卫健局工作多年,原本想象着在蓝天碧水、牛羊成群的农场放松一下,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副县级单位竟然如此破败不堪。2022年春节期间他在走访慰问职工时,工人们对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谷场长,咱农场10年换了4任场长,俺们工人啥时候能住上像城里人一样的房子?”这些话使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农场一无资金,二无收入,三无政策,在这偏僻的地方,要想改变职工住房条件,困难可想而知。是像别人一样“躺平”等待退休,还是迎难而上改变农场的现状,但强烈的使命感和领导干部的责任感促使他必须下决心改变这种局面。

  “东新农场就像被人遗忘的角落。”菏泽市东新农场三大队大队长李纯毅说,“2022年4月,我刚从县委部门来这报到的时候,跟着导航怎么也找不到这个偏僻的地方,一条年久失修的东新大道坑坑洼洼,开车只能溜着边走,农村的房子都比这好多了,与其说是这里的农场工人,其实和农民没有什么两样。感受最深的是这里非常萧条。特别是在政府部门工作多年,心理反差特别大,就像突然让人感觉回到了上个世纪。”

  好风凭借力,农场“上青天”

  为彻底改变农场现状,谷文健想尽一切办法,先后召开党委会和全体干部职工大会,统一思想,把涣散的人心拢起来,把全体干部职工的信心树起来。他多次跑省市县有关部门、到县发改局、文旅局、农业农村局咨询了解政策,去菏泽矿投集团寻找发展合作项目,为菏泽市东新农场争取项目资金,积极寻找出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过了农历正月十五,菏泽市东新农场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东明县委书记孙迁国、县长赵海林等主要领导多次到这里进行调研,最后确定把菏泽市东新农场作为东明县南农发展建设的核心功能区,倾力打造菏泽市东新农场大型田园综合体,全面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规划先行,谋定后动。菏泽市东新农场作为“南农”主体功能区,积极参与“北工南农”建设,全面加快菏泽市东新农场项目建设, 2022年4月,他们聘请浙江大学设计院对南农示范区进行科学规划设计,高标准、高起点打造全新的东新农场·三新田园项目。

  收回国有土地,整合土地资源。2022年4月29日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决定收回国有土地。会后,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农场5支中队全体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早出晚归,白天到田间地头,晚上到职工家里做思想工作,详细讲解国家政策和农场的未来发展前景,确保职工的利益和福利待遇不减。同时,把分散承包的土地和闲散耕地全部收回国有。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到6月底稳妥地收回国有土地3500亩,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与山东杨湖酒业公司签订了种植1000亩优质高粱的合同、与鄄城县解氏药业公司签订种植1000亩牡丹、芍药等中药材的合同。使菏泽市东新农场走向了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的路子,提高了土地效益。

  东明县“北工南农”发展战略部署的实施,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李茂楠,山东省副省长陈平,市政协主席王卫东等领导先后到菏泽市东新农场视察指导工作。

  不畏艰难险阻干,宏伟蓝图在实现

  菏泽市东新农场副场长刘玉朴介绍,为彻底改善职工住房条件,我们从2022年7月23日开始,组织6个丈量小组,对468户职工住房进行逐户丈量。当时是天气最热的时候,天不明就去职工家里做工作,晚上还要加班开会,调度一天的工作进展情况,每天像打仗一样,累得筋疲力尽。2022年10月12日,召开东新产业园区东新农场项目征收工作动员会,对农场区域内的房屋进行依法征收。这些上世纪九十年代房改时分给职工的住房,有的房屋多次转卖,有的产权不清,还有的职工对拆旧房盖新楼不信任,他们认为农场没有收入和实力,万一盖不起来怎么办。更有甚者,因产权问题差点大动干戈。我们以做思想工作为主,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一把尺子量到底。原计划半个月的拆迁任务,结果仅用一周的时间,468户职工群众就在房屋评估报告书上签字、交钥匙,确保了职工住房征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今年2月14日,东新农场·三新田园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由东明县东开开发投资集团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8亿元,项目围绕“新”字突破,融入黄河文化、庄子文化、东新农场的精神理念,高标准规划建设“东新农场”现代农业生产、“东新公社”“东新小镇”农文旅融合、“东新工厂”农副产品加工三大板块。一辆辆挖土机、铲车开始进入菏泽市东新农场破土动工,从此拉开了农场改天换地的序幕。

  东明县政府县长赵海林说:“这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东明乃至菏泽市领先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为早日让职工住上新房,在建设期间,东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研,现场解决项目施工存在的各种问题。东新产业园区项目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县政协主席刘广珍等领导坚持每周一调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加快施工进度,菏泽市东新农场成立了项目专班,由场领导带队,全程跟踪服务。

  “原来几十年没变化,现在一天一个样。”菏泽东新农场五中队中队长王培柱说。

  经过半年多的日夜奋战和紧张施工,现在东新农场·三新田园水上乐园项目水上栈道、环路结构、浮桥、浮岛、生态大棚、乔木栽植等工作已全部完成。职工住房安置区和商业区的37幢楼房,有的二层墙柱在钢筋绑扎、有的三层顶板在支模、还有的主体已经封顶。文化广场项目建设区一层主体已经完成,正在紧张的施工中。

  “当看到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的时候,不管自己做多大的难,吃多大的苦,我觉得都值了。”菏泽东新农场党委书记、场长谷文健说。

  以农为主,打造现代化的绿色农场

  为推进菏泽市东新农场现代农业科学发展,先后组织有关人员到寿光、平度、章丘农场、兰陵农场等学习他们现代农业发展经验。菏泽市东新农场现代农业园区,现有绿色葡萄种植大棚126个,占地160亩;哈密瓜、礼品西瓜等大棚146个,占地200亩。农业园区内葡萄种植初成规模,主要有玫瑰香、阳光玫瑰、巨玫瑰等品种,分早熟、中熟、晚熟三个品系。为提高葡萄品质,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在绿色葡萄生产管理过程中,聘请技术员到大棚内进行现场手把手教学,督促种植户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严格按照绿色产品生产标准,抓好优质葡萄生产管理,确保所有上市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采取现场采摘、订单农业、网上销售等灵活的多渠道销售方式,重点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2022年,仅农场绿色葡萄一项,年收入达210万元,亩均收益达1.6万元。

  为扩大农业园区设施农业的规模,利用2023年中央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新建日光玻璃温室1920平米、建设果蔬分拣车间100平方米,特色大棚甜瓜已发展到50个,效益非常可观。

  职工心中的丰碑

  王培柱说,谷场长来到这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农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解决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解决了我们职工梦寐以求的“五险一金”,真正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而且农场里的所有用工,优先选用农场里的职工家属,使我们真正感受到农场真正像我们的家。

  “谷场长是一个真正干事业的人。”菏泽市东新农场办公室职工韩月领说,2022年12月的疫情期间,谷场长90多岁的父亲因肺部感染每天靠呼吸机维持生命,他都是利用晚上的时间去和姊妹们轮流伺候父亲,每次当他要离开的时候,父亲都说你咋那么忙。他多想多挤出点时间陪伴父亲,可当时农场正处在房屋拆迁的关键时刻,有很多棘手的问题,需要他拍板决策。他只能默默地流下眼泪,无奈地离开。

  “一年多的时间,想不到俺东新农场变化这么大。”祖孙三代曾在菏泽市东新农场工作的退休老职工闫金荣说,老大坑变成了水上游乐场,危房变成了高楼大厦,乡间小路变成了平整宽阔的柏油路,冷清破败的农场快变成小城镇了。退休的老职工聚在一起,都说新来的谷场长本领真大,是个实干家,我们从内心里感激他,准备给他立个功德碑。

  路虽难,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漫漫长路,必见曙光。

  “我们要用3至5年的时间,将菏泽市东新农场打造成集绿色、生态、宜居、观光休闲于一体的东新小镇。”谷文健这样描绘着菏泽市东新农场的未来愿景。

初审编辑:徐德波

责任编辑:刘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