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郓城

2024-05-14 10:25: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效谨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郓城报道

  背依黄河,涛涛黄河水千百年来滋润孕育出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

  从宋江湖的八百里水泊梁山,到好汉城的游人如织

  从宋金河的“侠义水道”,到如今灯火辉煌的现代化城区

  从“千年古县”,到“中国棉纺织名城”“中国酒类包装之都”

  ......

  好汉之乡,好“郓”之城,她自历史走来,正在新时代的春天里,焕发着蓬勃生机,向前奋进。

  千年古县 文化灿烂

  郓城是菏泽市第一个“千年古县”,岁月悠悠,承载着厚重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夏代郓地为徐州之城,商代郓城称庇(故城在县城北肖堌堆一带),商王祖乙曾迁都于此。

  春秋鲁成公四年(公元前587年),鲁在此驻军并筑城名郓,《春秋左传》载:“成公四年冬城郓。”这是郓城的雏形和前身,也是在史书上第一次出现“郓”字。

  公元598年,隋改万安县为郓城县,这是“郓城县”第一次以县级行政区亮相。

  唐以后,郓城名称又多有变动,归属也有变化,但大多为州、郡或县的治所,是中原地区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郓城还是闻名全国的“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古筝之乡”。

  郓城是山东梆子、柳子戏和两夹弦的发祥地,在传统戏曲届有句“南昆北弋、西梆东柳”的谚语,据郓城县志记载,东柳就是指郓城流传下来的柳子戏。在这里,你可以听到正宗的山东梆子、琴书、北词两夹弦和古筝乐,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图片

  传统戏曲传承在郓城遍地开花,现在,郓城仍有柳子戏、山东梆子、山东琴书、坠子等17个剧种的戏曲、曲艺剧种流传,拥有30余个专业和业余剧团,从业人员近千人。

  郓城有着全国闻名的“宋江武校”,自1985年建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武术人才,涌现了世界武术冠军袁新东、康永刚、边茂富,北京奥运会长拳冠军袁晓超,百姓英雄王洪祥,亚运会射击双向飞碟项目冠军魏宁,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南刀冠军宋翠芳,亚运会拳击冠军杨文璐等一大批世界、亚洲和全国冠军。

XxjpsgC007900_20220204_PEPFN1A001.jpg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紧接倒计时的首个节目,舞蹈《立春》惊艳全场,而参加演出的孩子,有一百多名来自宋江武校。

  大漆工艺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传统工艺,自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朱漆木碗开始,传承至今至少已有七千年历史。走进位于郓城的山东漆器艺术馆,可以感受到郭沫若笔下“精巧叹加工,玲珑生万物”的漆器之美。

  郓城还是传统文化成长的“沃土”。近年来,一大批郓城传统文化优秀作品在国内崭露头角,其中杨秀玲创作的剪纸作品《黄河情》荣获2022年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李程山东漆器非遗项目获2022年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暨“齐鲁银行杯”第六届山东省创业大赛一等奖;夏祥谦创作的石刻拓印作品《兰亭集序》在第十四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暨首届“山东手造”精品展上获得“荷花杯”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金奖。

  水浒故里 风光旖旎

  千年古县,水浒故里。

  郓城是山东省首批旅游强县,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8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53项。

  郓城是《水浒》英雄的故乡,素有“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之说,宋江故里宋家村,晁盖故里东溪村,吴用老家车市,智取生辰纲之地黄泥冈等都分布在郓城,故而郓城也有着“好汉之乡”的称号。

  近年来,郓城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实施“文旅活县”战略,全力打造“水浒故里、好汉郓城”品牌,推动文化事业、文旅产业繁荣发展,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文化旅游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首批旅游强县、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入选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水浒好汉城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600余亩,景区采用整体搬迁的方式,按照古建筑修复“不改变原貌”的原则,将散落在山西、陕西、浙江、安徽等地民间具有水浒文化特色的元、明、清建筑征集到郓城。

  目前,景区有36院落、72景观、108个景点。形成了集忠义楼、郓城县衙、晁家庄等原汁原味的古代建筑群和宋江武校的武术教学与交流,以及狗娃艺术团的武术、舞蹈及水浒情景剧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景观,是山东省十大旅游目的地品牌之一“水浒故里”的核心景区之一。在这里,走进《水浒》故事里的长街小巷,追寻水浒遗风,朱翠亭台,青砖黛瓦,每一步都似有千年的光景。

  宋江湖,是八百里梁山泊遗水。相传,当年水浒好汉出没于烟波浩渺的梁山泊中,行侠仗义,如今,宋江湖,这个曾供英雄们叱咤风云的“江湖之地”,已经成为供人们旅游休闲的“娴静之水”。

  巍峨古朴的千年唐塔,朝晖夕阳,绿树燕影,与巍巍古塔在碧水中交相辉映,甚为壮观。传说,塔上居有数千只独特的“燕子”,一年四季在塔内筑巢,且从不落地,冬夏季蛰眠,春秋季绕塔飞鸣。

  郓州博物馆综合运用艺术化手法、数字化模式、现代化手段,融入千年古县、水浒文化等独特文化元素,建成集历史记忆、典藏文物、红色郓城、民俗非遗城市规划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实现了传承与创新、古典与时尚、历史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鲁西南战役指挥部旧址纪念馆是以鲁西南战役为历史背景兴建的一处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旅游基地,主要纪念设施包括主展厅、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展厅、鲁西南战役群雕、著名烈士个性化石雕、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纪念亭、烈士纪念碑、纪念广场、国防教育区和烈士墓区、景观绿化区等,1300余位为国捐躯的烈士们长眠于此。

  郓城还是英雄辈出、有着辉煌革命历史和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党带领广大军民先后进行了樊坝战斗、潘溪渡战斗、郓城攻坚战等950余次战斗,留下了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罗荣桓、粟裕、陈光、万里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战斗足迹,留下了梁仞仟、徐秋、冯昌武等一批革命烈士的鲜血和浩然正气。

  好汉之乡 文明润心

  好汉之乡,美名扬。一个“好”字,生动展现了郓城人真实的特质。

  近年来,众多“郓城好人”频频登上热搜榜、中国好人榜,成为“好客山东”“美德山东”名片的缩影,先后涌现出见义勇为模范和先进分子74人,其中41人受到市级表彰,4人受到省级表彰;推选了中国好人8名,山东好人58名,省市级道德模范39名。

  “郓城好人”已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一种现象,随着公益组织、社会团体的不断涌现,已经形成了城市文明的“集聚效应”,似繁星闪烁,如春潮涌动。

  截至目前,郓城县全县实名注册志愿者达16.5万人,各级各类志愿服务队伍2000余支,开展移风易俗、文化文艺、孝老爱亲、扶危助困、关爱儿童等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培育了“爱心粥”“雁领队”“义务红娘”等一批紧贴群众需求、增进民生福祉的志愿服务项目,从中也涌现出一批雷锋式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通过深化“好人+志愿服务”工作,放大了“好人效应”,形成好人和志愿服务共促共进良性循环,吸引越来越多群众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

  爱心夫妇王善德、刘凤菊举办的孝老爱亲爱心饺子宴成为全县范围推广的一个“为老”服务品牌,夫妻两人也获评全国最美家庭、山东省最美志愿者;“山东好人”刘新民开展“爱心粥”志愿服务,几年来累计为环卫工人及附近的孤寡老人提供爱心粥10万余份;“山东好人”杨磊带领志愿者团队累计出勤1万多人次,团队中的志愿者张来政、张宁宁也因见义勇为,获评郓城县见义勇为模范;“中国好人”、道德模范吕斌通过打造“童心益角”“聚乐晚晴”等志愿服务项目,推进志愿服务活动走向专业化、品牌化,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山东好人李新,在坚持诚信经营的同时,又带领身边朋友开展诚信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医院、进家庭”六进活动,在全县营造了浓厚的诚信氛围,厚植诚实守信建设沃土。

  放眼郓州大地,好人现象蔚然成风,“好汉之乡”实至名归。

  园林之城 宜居家园

  一城碧水入画来,城中有水水中有城。

  宋金河、跃进河、北沙河三条河流如一条秀美的“飘带”穿城而过,城区近半现代化小区滨水而建、临水而居,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城市充满了灵气。

  围绕宋金河公园、唐塔公园、郓州大道形成了30公里的城市绿道环形系统,打造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休闲健身圈,形成了市民“5分钟”出行生活圈,营造了开窗见绿、出门迎绿,四季常绿、草树争绿的美好环境。

  在郓城,每条道路、每处公园、每个广场都分别突显一个文化主题,有纪念刘邓大军强渡黄河首战郓城告捷的胜利公园,也有以水浒文化为主题的忠义广场、武术广场、集贤广场,是名副其实的“国家园林县城”。

  投资沃土 工业强县

  奋力追赶、跨越前行。

  “中国棉纺织名城”“中国酒类包装之都”“全国四大杨木加工基地”是郓城发展最好的见证。2023年,郓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1.24亿元、增长6.4%,总量全市第2位、全省第62位、全省各县(市)第23位,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增速均走在全市前列。

  从手工作坊生产“小毛刷”,到发展成为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酒类包装全产业链,如今的郓城是全国最大的酒类包装生产基地,拥有玻璃生产企业24家,年产值28亿元;瓶盖生产企业260余家,年产值12亿元;酒瓶深加工企业200多家,年产值16亿元,瓶盖、胶帽占全国总销量的1/5以上,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酒类包装之都”称号。

  郓城酒类包装产业拥有三个“行业之最”,一是种类最全,产品涵盖酒瓶、高端化妆品瓶、餐具、小茶罐等50多个门类、上千个品种;二是链条最完整,目前在郓城已经形成了以酒瓶为龙头,集设计、研发、生产为一体的瓶盖、喷涂、烤花、纸箱等酒类包装全产业链条;三是营销范围最广,如今郓城酒类包装产业拥有各类营销人员1万余名,常年活跃在国内外各大展会,郓城产品畅销国内20个省市并出口俄罗斯、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郓城县棉纺织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也是棉纺织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示范区,近年来,郓城县积极推进纺织产业优化升级,引导企业向智能制造、协同制造和绿色制造方向发展,纺织业已经从最初的纺纱发展成为集纺纱、织料、成衣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了由初加工向深加工、初级产品向高端产品、松散型经营向产业集群发展的转变,逐步呈现出总量增长、效益提高、品牌响亮的积极发展态势,目前,郓城棉纺织产业总规模达到350万纱锭,全国县域排名第二,被誉为“中国棉纺织名城”。

  依靠丰富的林木资源优势,郓城大力发展以木材加工为主的民营经济,由最初的杨树木材“零售”,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布局合理、链条完备、效益明显的木制品产业集群,产品涵盖单板、多层板、细木工板、科技木、刨花板等七大系列,年产各种规格人造板400万立方米,产品远销20多个省份,部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成为中国江北地区知名的杨木加工专业县,木材加工产业也发展成带动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

  郓城是投资兴业的沃土,工业发展势头强劲,纺织品、机械制造、酒类包装等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加速转型,生物医药、高端化工等新兴产业破题起势、量质并进;“山东大学—鲁西南新材料产业科技成果孵化中心”落地郓城;鲁西矿业技术中心被评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填补全市空白;投资93亿元的大唐电力示范项目全面启动,创造了“压力最高、温度最高、效率最高、煤耗最低”四个世界之最;投资102亿元的旭阳尼龙66项目开工建设,推动传统焦化向高端新材料转型;投资40亿元的山东绿能58.75万千瓦陆上风电项目成功落地;年处理能力6万吨的建景元三元锂电池资源化利用项目正在快速建设...一批批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优质项目正在郓城蓬勃生长。

图片1.png

  郓城,坚持“工业立县、工业强县”战略,坚持“进”字为先,抓落实、强攻坚、促发展,营商环境越来越好,重点项目不断落地开工,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创业就业人员持续增加,幸福指数节节攀升。郓城正凝聚起“好汉之乡”的澎湃动力,奋力谱写现代化强县建设新篇章。

  何以郓城?在探索中前行,在创新中提升,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好汉郓城,必将再次令人瞩目。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佳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